一种白蚁生物防治用锥探灌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8755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39
一种白蚁生物防治用锥探灌浆装置,包括集料件,所述集料件用于集装浆料,且所述集料件的输出端连接压力泵的输入端;所述压力泵的输出端连接高压分配器,且所述高压分配器连接多个第一灌浆件和一个第二灌浆件;所述第二灌浆件的侧部设有升降件,所述升降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二灌浆件进行升降灌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生物防治用锥探灌浆装置存在多个灌浆件,可对白蚁的进出口进行封堵灌浆,避免在灌浆时白蚁出逃;另外灌浆件可进行升降,以便于对较高大的蚁巢由上而下进行灌浆,防治效率高。防治效率高。防治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白蚁生物防治用锥探灌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白蚁生物防治
,特别涉及一种白蚁生物防治用锥探灌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白蚁是一类隐蔽、群栖的昆虫;它爱吃农作物、皮革、生物尸体及纤维类物质,甚至连图书馆里的书籍也不放过,有时把书吃得体无完肤,使人无法再阅读;白蚁嗜食木材,以木材纤维为主要营养源;所以木柱、木桩、枕木、坑木,甚至秋千架、树木都成了白蚁的美味佳肴;由于白蚁的破坏,有些房屋、船只和秋千架等木质结构,往往被蛀成像隧道一样的无数洞孔,木材也变得腐朽脆弱,一触即碎,所以时常发生倒塌、沉没和折断等事故;白蚁是巢居生活的昆虫,蚁巢是白蚁集中生活的大本营,但群体活动的范围可以扩展到巢外相当远的距离;各类白蚁不论如何生活,都有或简或繁的蚁巢,有些在地上筑垄高达9米,基部直径20

30米,有的巢筑在地下,也有的筑在墙壁里、树木中。
[0003]为了防止白蚁的破坏,需要人为的对白蚁巢进行破坏、对白蚁进行处理,通常采用灌浆的方法进行;然而白蚁的蚁巢可能存在多个进出口,在进行灌浆时白蚁容易从另外的进出口内逃出,同时有的蚁巢过高,现有的灌浆设备无法从上灌浆,而单一的从一侧灌浆极易出现蚁巢破裂,造成白蚁的出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白蚁生物防治用锥探灌浆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白蚁生物防治用锥探灌浆装置,包括集料件,所述集料件用于集装浆料,且所述集料件的输出端连接压力泵的输入端;所述压力泵的输出端连接高压分配器,且所述高压分配器连接多个第一灌浆件和一个第二灌浆件;所述第二灌浆件的侧部设有升降件,所述升降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二灌浆件进行升降灌浆。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灌浆件包括第一输送管、第一阀门、卡块和第一灌浆头,所述第一输送管的输入端连通所述高压分配器,且所述第一输送管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灌浆头;所述第一输送管内安装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灌浆头卡合连接于所述卡块内;所述卡块的侧部固定第二灌浆件。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灌浆件包括第二输送管、第二阀门、灌浆管和第二灌浆头,所述第二输送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高压分配器,且所述第二输送管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灌浆管;所述灌浆管的侧部固定有卡块,且所述灌浆管的侧部固定有升降件;所述灌浆管的底端连接第二灌浆头,且所述第二灌浆头的表面开设有多个出浆口;所述第二输送管的内部设有第二阀门。
[0008]进一步的,所述升降件包括升降电机、防护箱、螺杆、滑块,所述防护箱固定于所述集料件的侧部,且所述防护箱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端部连接升降电机,且所
述螺杆的外侧螺纹连接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所述防护箱,且所述滑块的侧部固定所述灌浆管。
[0009]进一步的,所述升降件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防护箱的表面开设滑槽,且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固定于所述滑块的侧部,且所述限位块的截面采用“工”字形结构。
[0010]进一步的,所述集料件包括集料箱、搅拌电机、螺旋轴和搅拌箱,所述集料箱的底端连通搅拌箱,且所述搅拌箱的内部设有螺旋轴;所述螺旋轴的端部连接搅拌电机,且所述搅拌箱的出料口处连通所述压力泵。
[0011]进一步的,所述搅拌箱采用倾斜的空心箱式结构,且所述搅拌箱的顶端连通斗型结构的集料箱。
[0012]进一步的,所述集料件的底端固定有输送件,所述输送件包括输送轮、底座和扶手,所述底座固定于所述搅拌箱的底端,且所述底座的端部连接扶手;所述底座的底端安装有输送轮。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生物防治用锥探灌浆装置存在多个灌浆件,可对白蚁的进出口进行封堵灌浆,避免在灌浆时白蚁出逃;另外灌浆件可进行升降,以便于对较高大的蚁巢由上而下进行灌浆,防治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4]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白蚁生物防治用锥探灌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升降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第一灌浆件和第二灌浆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所示:1、集料件,11、集料箱,12、搅拌电机,13、螺旋轴,14、搅拌箱,2、输送件,21、输送轮,22、底座,23、扶手,3、压力泵,4、高压分配器,5、升降件,51、升降电机,52、防护箱,521、滑槽,53、螺杆,54、限位块,55、滑块,6、第一灌浆件,61、第一输送管,62、第一阀门,63、卡块,64、第一灌浆头,7、第二灌浆件,71、第二输送管,72、第二阀门,73、灌浆管,74、第二灌浆头,741、出浆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实施例
[0020]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一种白蚁生物防治用锥探灌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包括集料件1,所述集料件1用于集装浆料,示例性的,所述集料件1包括集料箱11、搅拌电机12、螺旋轴13和搅拌箱14,所述集料箱11的底端连通搅拌箱14,所述集料箱11用于存储浆料,且所述搅拌箱14的内部设有螺旋轴13,且所述螺旋轴13转动连接于所述搅拌箱14的内部,所述搅拌箱14用于对浆料进行存储和运输,所述螺旋轴13用于对浆料
进行搅拌,便于浆料的灌浆;所述螺旋轴13的端部连接搅拌电机12,且所述搅拌箱14的出料口处连通所述压力泵3;
[0021]所述搅拌箱14采用倾斜的空心箱式结构,且所述搅拌箱14的顶端连通斗型结构的集料箱11;且所述集料件1的输出端连接压力泵3的输入端;
[0022]所述压力泵3的输出端连接高压分配器4,且所述高压分配器4连接多个第一灌浆件6和一个第二灌浆件7,其中的第一灌浆件6和第二灌浆件7如图3所示;具体的,所述第一灌浆件6包括第一输送管61、第一阀门62、卡块63和第一灌浆头64,所述第一输送管61的输入端连通所述高压分配器4,且所述第一输送管6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灌浆头64;所述第一输送管61内安装有第一阀门62,所述第一灌浆头64卡合连接于所述卡块63内;所述卡块63用于对所述第一灌浆头64不用时进行固定,所述卡块63的侧部固定第二灌浆件7;所述第一灌浆头64可实现对较小的蚁巢进出口进行封堵灌浆,避免白蚁出逃;
[0023]所述第二灌浆件7包括第二输送管71、第二阀门72、灌浆管73和第二灌浆头74,所述第二输送管7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高压分配器4,且所述第二输送管71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灌浆管73;所述灌浆管73的侧部固定有卡块63,且所述灌浆管73的侧部固定有升降件5;所述灌浆管73的底端连接第二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蚁生物防治用锥探灌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料件(1),所述集料件(1)用于集装浆料,且所述集料件(1)的输出端连接压力泵(3)的输入端;所述压力泵(3)的输出端连接高压分配器(4),且所述高压分配器(4)连接多个第一灌浆件(6)和一个第二灌浆件(7);所述第二灌浆件(7)的侧部设有升降件(5),所述升降件(5)用于带动所述第二灌浆件(7)进行升降灌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蚁生物防治用锥探灌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灌浆件(6)包括第一输送管(61)、第一阀门(62)、卡块(63)和第一灌浆头(64),所述第一输送管(61)的输入端连通所述高压分配器(4),且所述第一输送管(6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灌浆头(64);所述第一输送管(61)内安装有第一阀门(62),所述第一灌浆头(64)卡合连接于所述卡块(63)内;所述卡块(63)的侧部固定第二灌浆件(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白蚁生物防治用锥探灌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灌浆件(7)包括第二输送管(71)、第二阀门(72)、灌浆管(73)和第二灌浆头(74),所述第二输送管(7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高压分配器(4),且所述第二输送管(71)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灌浆管(73);所述灌浆管(73)的侧部固定有卡块(63),且所述灌浆管(73)的侧部固定有升降件(5);所述灌浆管(73)的底端连接第二灌浆头(74),且所述第二灌浆头(74)的表面开设有多个出浆口(741);所述第二输送管(71)的内部设有第二阀门(7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白蚁生物防治用锥探灌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件(5)包括升降电机(51)、防护箱(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亚儒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华科生物防治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