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冻型闭式冷却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8657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冻型闭式冷却塔,包括塔体及内设于所述塔体中部的管式换热器,所述塔体底部开设有集水槽、侧壁开设有进气格栅,所述进气格栅位于所述管式换热器与所述集水槽中间,所述集水槽连通有用于输送工业蒸汽的输汽管路。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防冻型闭式冷却塔,在起到有效防冻作用的同时,消除了漏电安全隐患,降低了冷却塔电能消耗等后期运行维护成本。运行维护成本。运行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冻型闭式冷却塔


[0001]本技术涉及热交换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冻型闭式冷却塔。

技术介绍

[0002]闭式冷却塔(也叫蒸发式空冷器)是将管式换热器置于塔内,通过流通的空气、喷淋水与循环水的热交换保证降温效果。由于是闭式循环,其能够保证水质不受污染,很好的保护了主设备的高效运行,并同时降低冷却塔运行维护成本、提高冷却塔主设备使用寿命,且当外界气温较低时,可以停掉喷淋水系统,以起到节水效果。近年来闭式冷却塔在钢铁冶金、电力电子、机械加工、生物医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0003]但是闭式冷却塔在冬季寒冷地区,当其处于非工作状态下时,闭式冷却塔换热盘管内的循环水容易结冰,从而导致盘管冻裂。现有技术中,如中国技术专利申请文献CN201653181U中所述,人们一般通过自然排水、加防冻液、电加热三种方式来应对防冻问题,上述三种应对方式各有优劣。
[0004]例如在非连续性的生产工艺中尤其是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由于非连续性生产工艺的需要,以及防冻液本身有毒、易挥发所导致的其在环境治理上的局限性,目前生物医药领域大多均采用电加热的应对方式,但电加热方式需消耗大量的电能,后期运行维护成本较高,且在电加热过程中还存在漏电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冻型闭式冷却塔,消除漏电安全隐患,降低冷却塔电能消耗等后期运行维护成本。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冻型闭式冷却塔,包括塔体及内设于所述塔体中部的管式换热器,所述塔体底部开设有集水槽、侧壁开设有进气格栅,所述进气格栅位于所述管式换热器与所述集水槽中间,所述集水槽连通有用于输送工业蒸汽的输汽管路。
[0007]优选地,所述输汽管路包括穿入至所述集水槽内部的蒸汽曝汽管、及位于所述集水槽外部的蒸汽输送管。
[0008]优选地,所述蒸汽输送管上至少设置有截止阀和/或电动调节阀,或在靠近所述集水槽的一端还同时设置有止回阀。
[0009]优选地,所述集水槽中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截止阀和/或电动调节阀电连接,其中,所述截止阀为气动截止阀。
[0010]优选地,所述蒸汽输送管还包括旁通支路,所述旁通支路沿所述止回阀前端设置,其中前端是指远离所述集水槽的一端。
[0011]优选地,所述进气格栅处设置有自动升降密闭布帘,所述自动升降密闭布帘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蒸汽曝汽管沿其轴向方向从所述集水槽底壁呈垂直向上穿入。
[0013]优选地,所述蒸汽曝汽管在其轴向穿入末端沿其轴向方向开设有至少两排曝汽孔,所述至少两排曝汽孔沿所述蒸汽曝汽管的管壁呈均匀分布排列。
[0014]优选地,所述蒸汽曝汽管的轴长为L,所述集水槽的垂直高度为H,则L=(0.6~1)*H,所述曝汽孔开设于距所述集水槽底端(0.4~0.9)*H处。
[0015]优选地,所述曝汽孔的开孔方向为沿所述蒸汽曝汽管外侧方向呈向上式的树杈状发散,其中,发散角度均为与水平面呈45度夹角。
[0016]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防冻型闭式冷却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在起到有效防冻作用的同时,消除了漏电安全隐患,降低了冷却塔电能消耗等后期运行维护成本,并还起到有效利用工业蒸汽、扩大余热回收利用空间与节约能源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防冻型闭式冷却塔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蒸汽曝汽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
塔体,2

管式换热器,3

集水槽,4

进气格栅,5

输汽管路,51

蒸汽曝汽管,511

曝汽孔,52

蒸汽输送管,521

截止阀,522

电动调节阀,523

止回阀,524

旁通支路,6

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本技术在此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是构成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其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冻型闭式冷却塔,包括塔体1及内设于所述塔体1中部的管式换热器2,所述塔体1底部开设有集水槽3、侧壁开设有进气格栅4,所述进气格栅4位于所述管式换热器2与所述集水槽3中间,所述集水槽3连通有用于输送工业蒸汽的输汽管路5。
[0026]具体的,工业蒸汽作为热动力学最重要的一个应用分支,在各行各业中均具有重要而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生物医药等领域,不管是出于生产工艺的需要,抑或是余热回收的考虑,均会制备和/或产生较多的工业蒸汽。当在冬季寒冷地区,闭式冷却塔处于非工作状态,尤其是其还应用于间歇式的非连续性工艺时,所述管式换热器2中的循环水易受外界冷空气的影响从而导致其水温下降较快,此时通过所述输汽管路5向所述集水槽3中持续性输送工业蒸汽,工业蒸汽携带的热量将对所述集水槽3中的冷却水以及所述管式换热器2中的循环水进行适度加热,以与外界冷空气产生适当对冲,不仅防止所述管式换热器2中的循
环水其水温进一步下降所导致的循环水结冰与盘管冻裂现象,同时也避免了闭式冷却塔在需要切换至启动状态时,所述集水槽3中的冷却水可能也因结冰而不能立刻进入备用状态的尴尬。
[0027]由此,通过工业蒸汽的形式替代电加热装置,不仅消除了在电加热过程中存在的漏电安全隐患,降低了冷却塔电能消耗等后期运行维护成本,同时由于工业蒸汽相比于电能其制备成本和/或余热回收成本要低的多,还起到了有效利用工业蒸汽、扩大余热回收利用空间与节约能源的作用。
[0028]优选地,所述输汽管路5包括穿入至所述集水槽3内部的蒸汽曝汽管51、及位于所述集水槽3外部的蒸汽输送管52。
[0029]具体的,工业蒸汽携带的热量首先会对所述集水槽3中的冷却水进行加热,冷却水加热之后会再以温和加热方式将热量继续反馈给所述管式换热器2中的循环水,所述蒸汽曝汽管51的设置,将使得工业蒸汽的曝气口尽量向所述管式换热器2方向靠近,从而尽量提高工业蒸汽对循环水的定向加热效率,相应的,由于冷却水在闭式冷却塔切换至启动状态时是需作为水冷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冻型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1)及内设于所述塔体(1)中部的管式换热器(2),所述塔体(1)底部开设有集水槽(3)、侧壁开设有进气格栅(4),所述进气格栅(4)位于所述管式换热器(2)与所述集水槽(3)中间,所述集水槽(3)连通有用于输送工业蒸汽的输汽管路(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冻型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汽管路(5)包括穿入至所述集水槽(3)内部的蒸汽曝汽管(51)、及位于所述集水槽(3)外部的蒸汽输送管(5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冻型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输送管(52)上至少设置有截止阀(521)和/或电动调节阀(522),或在靠近所述集水槽(3)的一端还同时设置有止回阀(52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冻型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3)中设置有温度传感器(6),所述温度传感器(6)与所述截止阀(521)和/或电动调节阀(522)电连接,其中,所述截止阀(521)为气动截止阀。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冻型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输送管(52)还包括旁通支路(524),所述旁通支路(524)沿所述止回阀(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继军文鹏昌李武锋朱庆华吕鸿乾邵光明
申请(专利权)人: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