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底坑维修保养用缓冲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8586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梯底坑维修保养用缓冲结构,包括缓冲架,所述缓冲架包括有缓冲器、底部承载台和顶部撑台,所述底部承载台主体形状为阶梯状环台,底部承载台和顶部撑台的一侧均设置有开口,底部承载台通过多个缓冲器与所述顶部撑台连接,顶部撑台的开口位置设有与电梯导轨相适配的夹紧部件;两组缓冲架的由底部承载台安装的合理长度的螺纹丝杆可以调节两个缓冲架间距以适应不同大小的电梯底坑,提高适用性,充分利用电梯底坑狭窄空间内的已有结构,把夹紧部件夹紧在电梯导轨上,当承受垂直方向向下的压力时,夹紧部件与电梯导轨摩擦提供减速,也对顶部撑台的下降轨迹进行限位,顶部撑台下的多个缓冲器把受力分散,进一步减缓冲击。一步减缓冲击。一步减缓冲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底坑维修保养用缓冲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梯设备的
,尤其涉及一种电梯底坑维修保养用缓冲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电梯底坑维修保养时,需要工作人员检查测量缓冲器安全距离是否符合国标要求,这需要告知另一人将电梯开到底层,待电梯开到底层后打急停,轿厢压实缓冲器时应当有足够的安全检修空间,位于底坑的工作人员检查测量轿厢缓冲器安全距离是否符合国标要求,有问题需要及时维修保养或更换,但是如果出现轿厢滑落的情况,正在被检查或维修保养的缓冲器将无法起到缓冲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位于底坑的工作人员在狭小空间内,将无法避免收到伤害;
[0003]现有技术的缓冲结构占地空间大,结构复杂,在底坑的狭窄的空间内安装和维护不便,也干扰对电梯底坑其他需要检查维护的部件的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电梯底坑维修保养用缓冲结构,充分利用电梯底坑狭窄空间内的已有结构,节约空间,将两组缓冲架分别环抱在电梯导轨上,由底部承载台安装的合理长度的螺纹丝杆可以调节两个缓冲架间距以适应不同大小的电梯底坑,提高适用性,夹紧装置夹紧在电梯导轨上,当承受垂直方向向下的压力时,橡胶块与电梯导轨摩擦提供一定的减速作用,也对顶部撑台的下降轨迹进行限位,顶部撑台下均匀分布的缓冲器把受力分散,底部承载台形状成阶梯状环台,增大与地面接触面积,使装置总体更加稳定。
[0005]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梯底坑维修保养用缓冲结构,包括缓冲架,所述缓冲架包括有缓冲器、底部承载台和顶部撑台,所述底部承载台主体形状为阶梯状环台,底部承载台和顶部撑台的一侧均设置有开口,底部承载台通过多个缓冲器与所述顶部撑台连接,顶部撑台的开口位置设有与电梯导轨相适配的夹紧部件,所述缓冲器包括有中空柱、活塞杆、下弹簧和上弹簧,所述下弹簧设置在中空柱的内部,所述活塞杆设置的中空柱的上方,所述活塞杆的下端延伸至中空柱的内部且通过下弹簧与中空柱的内底部连接,所述上弹簧套设在活塞柱的外侧,所述中空柱的上端设置有限位环套。
[0006]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夹紧部件包括固定夹柱和螺纹夹柱,所述固定夹柱设置在顶部承台的内侧,所述螺纹夹柱贯穿所述顶部承台并与顶部承台螺纹连接,所述固定夹柱和螺纹夹柱的一端均设置有橡胶块,螺纹夹柱的另一端设置有旋转手柄。
[0007]进一步改进在于:底部承载台的上方均匀设有多个螺纹安装槽,所述顶部撑台的底面与底部承载台的螺纹安装槽位置对应设有多个螺纹紧固槽,所述缓冲器的底部外侧设有与螺纹安装槽相适配的外螺纹,缓冲器的顶部外侧设有与螺纹紧固槽相适配的外螺纹。
[000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缓冲架设置有两组,两组缓冲架之间通过伸缩结构连接,所述伸缩结构包括有导向块、轴承、调节螺母、螺纹丝杆和固定丝杆,所述螺纹丝杆和固定丝杆贯穿两组所述底部承载台,所述导向块设置在底部承载台的侧边,所述调节螺母通过轴承与底部承载台转动连接,所述螺纹丝杆贯穿所述调节螺母且与调节螺母螺纹连接,通过旋转所述调节螺母带动两组底部承载台间距改变。
[000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顶部撑台的顶部设有橡胶层。
[0010]进一步改进在于:底部承载台的外侧设有反光条。
[0011]本技术充分利用电梯底坑狭窄空间内的已有结构,节约空间,将两组缓冲架分别环抱在电梯导轨上,由底部承载台安装的合理长度的螺纹丝杆可以调节两个缓冲架间距以适应不同大小的电梯底坑,提高适用性,底部承载台通过夹紧部件夹紧在电梯导轨上,当承受垂直方向向下的压力时,橡胶块与电梯导轨摩擦提供一定的减速作用,也对顶部撑台的下降轨迹进行限位,顶部撑台下均匀分布的缓冲器把受力分散,底部承载台形状成阶梯状环台,增大与地面接触面积,使装置总体更加稳定,缓冲器与顶部撑台、底部承载台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方便拆卸、安装,底部承载台的外侧灯条在较为阴暗潮湿的电梯底坑内反射一部分光线,对缓冲架进行示位。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缓冲架连接立体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使用场景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缓冲架立体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的顶部撑台与电梯导轨接触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
[0017]图6为本技术的底部承载台连接俯视示意图。
[0018]其中:1、缓冲架;2、缓冲器;201、中空柱;202、活塞杆;203、下弹簧;204、上弹簧;205、限位环套;3、底部承载台;301、螺纹安装槽;302、导向块;303、轴承;304、调节螺母;4、顶部撑台;401、螺纹紧固槽;402、橡胶层;5、夹紧部件;501、固定夹柱;502、螺纹夹柱;503、橡胶块;504、旋转手柄;6、螺纹丝杆;7、固定丝杆;8、反光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20]根据图1

6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梯底坑维修保养用缓冲结构,包括缓冲架1,所述缓冲架1包括有缓冲器2、底部承载台3和顶部撑台4,所述底部承载台3主体形状为阶梯状环台,阶梯形状用于增大与地面接触面积,更好地承担自上方向下传递的压力,环形在对电梯导轨形成环抱的同时可以节省占地空间,底部承载台3和顶部撑台4的一侧均设置有开口,底部承载台3通过多个缓冲器2与所述顶部撑台4连接,顶部撑台4的开口位置设有与电梯导轨相适配的夹紧部件5,所述缓冲器2包括有中空柱201、活塞杆202、下弹簧203和上弹簧204,所述下弹簧203设置在中空柱201的内部,所述活塞杆202设置的中空柱201的上方,所述活塞杆202的下端延伸至中空柱201的内部且通过下弹簧203与中空柱201的内底部
连接,所述上弹簧204套设在活塞柱202的外侧,所述中空柱201的上端设置有限位环套205。
[0021]所述夹紧部件5包括固定夹柱501和螺纹夹柱502,所述固定夹柱501设置在顶部承台4的内侧,所述螺纹夹柱502贯穿所述顶部承台4并与顶部承台4螺纹连接,所述固定夹柱501和螺纹夹柱502的一端均设置有橡胶块503,螺纹夹柱502的另一端设置有旋转手柄504,螺纹夹柱向内旋紧后,橡胶块与电梯导轨接触,与被顶部撑台压着的缓冲器一起对电梯轿厢的下落起到减速作用,同时也对顶部撑台的下降轨迹进行限位。
[0022]底部承载台3的上方均匀设有多个螺纹安装槽301,所述顶部撑台4的底面与底部承载台3的螺纹安装槽301位置对应设有多个螺纹紧固槽401,所述缓冲器2的底部外侧设有与螺纹安装槽301相适配的外螺纹,缓冲器2的顶部外侧设有与螺纹紧固槽401相适配的外螺纹,多个缓冲器均匀支撑在顶部撑台与底部承载台之间,分担垂直方向向下的冲击力,以螺纹固定方便拆卸安装。
[0023]所述缓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底坑维修保养用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架(1),所述缓冲架(1)包括有缓冲器(2)、底部承载台(3)和顶部撑台(4),所述底部承载台(3)主体形状为阶梯状环台,底部承载台(3)和顶部撑台(4)的一侧均设置有开口,底部承载台(3)通过多个缓冲器(2)与所述顶部撑台(4)连接,顶部撑台(4)的开口位置设有与电梯导轨相适配的夹紧部件(5),所述缓冲器(2)包括有中空柱(201)、活塞杆(202)、下弹簧(203)和上弹簧(204),所述下弹簧(203)设置在中空柱(201)的内部,所述活塞杆(202)设置的中空柱(201)的上方,所述活塞杆(202)的下端延伸至中空柱(201)的内部且通过下弹簧(203)与中空柱(201)的内底部连接,所述上弹簧(204)套设在活塞杆(202)的外侧,所述中空柱(201)的上端设置有限位环套(2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底坑维修保养用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部件(5)包括固定夹柱(501)和螺纹夹柱(502),所述固定夹柱(501)设置在顶部撑台(4)的内侧,所述螺纹夹柱(502)贯穿所述顶部撑台(4)并与顶部撑台(4)螺纹连接,所述固定夹柱(501)和螺纹夹柱(502)的一端均设置有橡胶块(503),螺纹夹柱(502)的另一端设置有旋转手柄(504)。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崴朱虹俞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华煜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