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水在线采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18443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进水在线采样系统,一种进水在线采样系统,包括水箱、进水管、排水管、端盖和支流管。水箱箱体内部间隔布置有N+1块上隔板。箱体内部间隔布置有N块下隔板。下隔板与上隔板交错布置。箱体底部间隔布置有多个出水口,出水口下端均安装有一个下水管。端盖上安装有采样管。进水管通过上水泵抽取污水汇集池的污水,进水管的出水端通过进水阀与箱体的进水口连通。排水管与箱体的排水口连通。支流管一端与排水管连通,另一端分别与多个下水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采样准确,能保证采样系统的正常运行。能保证采样系统的正常运行。能保证采样系统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进水在线采样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污水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进水在线采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在污水性质研究以及污水处理运行管理中,是一种重要的指标,也是当前国家节能减排的一个主要考核指标,COD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程度。
[0003]在污水处理厂对污水形成采样测量中,由于进水中固体杂质(特别是絮状物)较多,原进水采样系统中对固体杂质未有有效的隔离,在线进水COD测量值一直较低,经仔细排查后发现是由于采样管被固体杂质堵塞,在增加了对采样管的清洗频率后,此问题依旧无法解决,严重时,在清洗完仅仅数个小时候后,即再次堵塞。大大影响了进水在线仪表的正常测量以及污染物减排量的统计。由于进水中固体杂质较多,进水采样管经常因抽取到絮状物造成堵塞,不仅影响在线仪表的正常运行测量,同时造成采样泵经常空转,大大增加了设备损耗与故障的机率。
[0004]因此,现有技术中需要一种能够克服上述问题的进水在线采样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进水在线采样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本技术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进水在线采样系统,包括水箱、进水管、排水管、端盖和支流管。
[0006]所述水箱的主要构件为箱体。所述箱体两侧的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所述箱体内部间隔布置有N+1块上隔板,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上隔板下端与箱体底部具有间隙。所述箱体内部间隔布置有N块下隔板。所述下隔板与上隔板交错布置。所述下隔板上端与箱体顶部具有间隙。
[0007]所述箱体底部间隔布置有多个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上隔板相对应,每一个出水口均位于一个上隔板下方。每一个出水口下端均安装有一个下水管。
[0008]所述端盖上安装有采样管。所述采样管外壁上均匀布置有多个过滤孔。所述端盖盖在箱体上端。所述端盖的采样管插入在箱体内,并靠近排水口位置。
[0009]所述进水管通过上水泵抽取污水汇集池的污水,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通过进水阀与箱体的进水口连通。
[0010]所述排水管与箱体的排水口连通。所述排水管上安装有排水阀。
[0011]所述支流管一端与排水管连通,另一端分别与多个下水管连通。所述排水阀位于支流管下方。
[0012]进一步,还包括主流管。
[0013]所述主流管一端与进水管连通,另一端与排水管连通。所述主流管上安装有调节阀II。所述主流管位于支流管下方。所述进水阀位于主流管上方,所述排水阀位于主流管下
方。
[0014]进一步,所述箱体安装在支架上。
[0015]进一步,所述下水管上安装有调节阀I。
[0016]进一步,所述出水口呈漏斗状。
[0017]进一步,所述水箱采用不锈钢制成。
[0018]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毋庸置疑的,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19]1)本技术通过在水箱箱体内部间隔布置有上隔板和下隔板,并在上隔板下方位置设置出水口,固体杂质在上、下隔板阻隔作用下,从出水口流入至支流管,避免了固体杂质在底部淤积;
[0020]2)采样管安装在排水口位置,避免抽取到底部和表面的固体杂质,有效减少采样管的堵塞状况,保证了在线进水COD测量值的准确度;通过取出端盖即可肉眼直接观察污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清洗;
[0021]3)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采样准确,能保证采样系统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的主视图;
[0024]图3为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端盖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水箱1、箱体101、进水口1011、排水口1012、上隔板103、下隔板104、出水口105、下水管106、调节阀I1061、进水管2、进水阀201、排水管3、排水阀301、端盖4、采样管401、过滤孔4011、支流管5、支架6、主流管7和调节阀II701。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技术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技术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28]实施例1:
[0029]本实施例公开一种进水在线采样系统,参见图1和图2,包括水箱1、进水管2、排水管3、端盖4、支流管5和主流管7。
[0030]所述水箱1的主要构件为箱体101。水箱1采用不锈钢制成,箱体101安装在支架6上。
[0031]参见图3,所述箱体101两侧的壁上分别具有进水口1011和排水口1012。所述箱体101内部间隔焊接有3块上隔板103。所述上隔板103下端与箱体101底部具有间隙。所述箱体101内部间隔焊接有2块下隔板104。所述下隔板104与上隔板103交错布置。所述下隔板104上端与箱体101顶部具有间隙。
[0032]所述箱体101底部间隔布置有3个呈漏斗状的出水口105。所述出水口105与上隔板103相对应,每一个出水口105均位于一个上隔板103下方。每一个出水口105下端均连接有一个下水管106。所述下水管106上安装有调节阀I1061。
[0033]参见图4,所述端盖4上焊接有采样管401。所述采样管401外壁上均匀布置有多个过滤孔4011。所述端盖4盖在箱体101上端,所述端盖4的采样管401插入在箱体101内,并靠近排水口1012位置。
[0034]所述进水管2通过上水泵抽取污水汇集池的污水,所述进水管2的出水端通过进水阀201与箱体101的进水口1011连通。
[0035]所述排水管3与箱体101的排水口1012连通。所述排水管3上安装有排水阀301。
[0036]所述支流管5横向布置,其一端与排水管3连通,另一端分别与3个下水管106连通。其中,所述排水阀301位于支流管5下方。
[0037]所述主流管7横向布置,其一端与进水管2连通,另一端与排水管3连通。所述主流管7上安装有调节阀II701。所述主流管7位于支流管5下方。所述进水阀201位于主流管7上方,所述排水阀301位于主流管7下方。
[0038]在进行采样测量时,关闭主流管7上的调节阀II701,打开进水阀201、调节阀I1061、排水阀301,通过上水泵将污水汇集池的污水抽取至箱体101,污水中的固体杂质在上隔板103、下隔板104阻隔作用下,从出水口105流入至支流管5,避免了固体杂质在箱体101底部淤积;采样管401安装在排水口1012位置,避免抽取到箱体101底部和表面的固体杂质,有效减少采样管401的堵塞状况。
[0039]采样测量结束后,通过打开主流管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水在线采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1)、进水管(2)、排水管(3)、端盖(4)和支流管(5);所述水箱(1)的主要构件为箱体(101);所述箱体(101)两侧的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1011)和排水口(1012);所述箱体(101)内部间隔布置有N+1块上隔板(103),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上隔板(103)下端与箱体(101)底部具有间隙;所述箱体(101)内部间隔布置有N块下隔板(104);所述下隔板(104)与上隔板(103)交错布置;所述下隔板(104)上端与箱体(101)顶部具有间隙;所述箱体(101)底部间隔布置有多个出水口(105);所述出水口(105)与上隔板(103)相对应,每一个出水口(105)均位于一个上隔板(103)下方;每一个出水口(105)下端均安装有一个下水管(106);所述端盖(4)上安装有采样管(401);所述采样管(401)外壁上均匀布置有多个过滤孔(4011);所述端盖(4)盖在箱体(101)上端;所述端盖(4)的采样管(401)插入在箱体(101)内,并靠近排水口(1012)位置;所述进水管(2)通过上水泵抽取污水汇集池的污水,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继成李航方建飞孙思张磊魏进平胡浩澜周航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三峡水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