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辐流式二沉池清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辐流式二沉池全自动清洗装置,包括承载板、位于承载板下方的驱动部和支撑部、位于二沉池池壁和出水流道内池壁的第一清洗部、位于出水流道内底部的可伸缩的第二清洗部以及控制装置,第二清洗部包括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所述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下方均设有出水流道清洗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二沉池的清洗和清理费时费力,消除人工清洗作业安全隐患的问题。工清洗作业安全隐患的问题。工清洗作业安全隐患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辐流式二沉池全自动清洗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辐流式二沉池清洗
,尤其涉及一种辐流式二沉池全自动清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厂中通常将生物处理后的沉淀池称为二沉池,二沉池的作用是泥水分离,使得混合液澄清、污泥浓缩并将分离的污泥回流到生物处理段,辐流二沉池结构进出水的方式为在辐流二沉池的周边设置有溢水围堰和出水流道,根据二沉池中实际的过水断面小于设计的过水断面,利用水位差将上层澄清的混合液溢出以实现出水,从而达到出水效果,而二沉池混合液中富含大量有机营养成分和藻类,堰板、池壁内外侧、池底及水中经常会出现很多青苔和藻类,大量绿藻的聚集致使堰板和出水三角堰受阻,大量污垢不及时清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出水水质,影响池面观感。
[0003]现阶段污水处理厂辐流式二沉池的清洗主要是对溢水围堰、流道墙壁及底面的清洗,现阶段需要人工定时清理,费时、费力,而且有一些地方如狭窄流道底面、侧面,人工无法清理,工人作业劳动强度大,清理时还需要进入出水渠,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辐流式二沉池全自动清洗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二沉池的清洗和清理费时费力,消除人工清洗作业安全隐患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的基础方案:一种辐流式二沉池全自动清洗装置,包括承载板、位于承载板下方的驱动部和支撑部、位于二沉池池壁和出水流道内池壁的第一清洗部、位于出水流道内底部的可摆动的第二清洗部以及控制装置,其中:
[0006]所述第二清洗部包括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所述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下方均设有出水流道清洗组件;
[0007]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和检测模块,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马达一和驱动马达二,所述驱动马达一、驱动马达二和检测模块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驱动马达一与第一摆臂一端连接,所述驱动马达二与第二摆臂一端连接;
[0008]所述检测模块安装在承载板的前端位于出水流道的侧面,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与出水流道的对侧壁的间距,并发出检测信号,控制器根据检测信号控制驱动马达一和驱动马达二的运动状态以控制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的摇摆状态。
[0009]进一步,所述承载板上还设有限位机构和凹槽,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转动轴、限位杆一和限位杆二,所述转动轴固定在承载板顶部,所述限位杆一一端转动连接在转动轴下部,另一端通过连接杆一与第一摆臂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二一端转动连接在转动轴上部,另一端通过连接杆二与第二摆臂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一和连接杆二在凹槽内做半圆弧运动。
[0010]进一步,支撑部包括在二沉池池壁端面上行走的主动轮机构、夹紧所述池壁的涨
紧轮机构以及定位轮机构,定位轮机构和涨紧轮机构分别位于所述主动轮机构的两侧。
[0011]进一步,所述主动轮机构包括主动轮、驱动马达三以及定位块一,所述驱动部还包括驱动马达三,所述定位块一安装在承载板底部,所述驱动马达三安装在定位块一的一侧,所述主动轮通过固定件与承载板底部固定,且主动轮与驱动马达三的驱动轴连接。
[0012]进一步,所述涨紧轮机构包括涨紧轮、涨紧轮安装轴、定位块二、弹性件以及第三摆臂,所述定位块二固定在承载板顶部,所述弹性件包括弹簧以及位于弹簧两端的安装轴一和安装轴二,所述安装轴一固定在定位块二上,所述安装轴二与第三摆臂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摆臂另一端与涨紧轮安装轴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涨紧轮安装轴另一端与涨紧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摆臂还通过转动件与承载板转动连接。
[0013]进一步,第一清洗部包括端面清洗组件和池壁清洗组件,出水流道清洗组件包括内壁清洗组件、外壁清洗组件和底面清洗组件。
[0014]进一步,所述池壁清洗组件、内壁清洗组件以及外壁清洗组件均由毛刷轴、毛刷和驱动马达四组成,所述毛刷轴一端与驱动马达四的驱动轴连接,所述毛刷均匀分布在毛刷轴上。
[0015]进一步,所述底面清洗组件包括驱动马达五、毛刷以及转动盘一,所述转动盘一与驱动马达五的驱动轴连接,所述毛刷安装在转动盘一底部。
[0016]进一步,所述端面清洗组件包括驱动马达六、毛刷以及转动盘二,所述转动盘二与驱动马达六的驱动轴连接,所述毛刷安装在转动盘二底部。
[0017]进一步,承载板外还设有外壳,外壳顶部设有无线充电模块,所述无线充电模块用于给控制器、检测模块、驱动马达一、驱动马达二、驱动马达三、驱动马达四、驱动马达五以及驱动马达六提供电源。
[0018]本技术的原理及优点在于:在辐流式二沉池中,辐流式二沉池的形状具有规则和不规则两种,其中,不规则的辐流式二沉池的出水流道之间的间距呈由大到小的变化,因此,对其进行相应的清洗工作时,需要应用一种可伸缩的清洗工具。
[0019]本申请的一种辐流式二沉池全自动清洗装置,通过主动轮机构、定位轮机构以及涨紧轮机构可使得装置能够在出水流道与二沉池之间的台面上行走,行走过程中,通过端面清洗组件、二沉池的池壁清洗组件、出水流道的内壁、外壁以及底面清洗组件,以实现全面的清洗,而针对出水流道的清洗,设置两个摆臂,在摆臂上设置清洗组件,相对与一个摆臂清洗的效率更高,相应的带来的清洗能力更强,同时为了满足不规则出水流道的形状,通过驱动马达和控制器以及检测模块自动进行间距检测和摆臂的调节,使得不管是规则的还是不规则的出水流道均能够实现有效的清洗。
[0020]因此,本申请的优势在于,本清洗机器人使用方便、省时省力,使用机械设备代替了人工清洗二沉池,清洗效率高,可以有效清理流道池壁上的杂质和附着物。在毛刷及底板毛刷的共同作用下,不仅可以清洗侧壁,还可以清洗底部,池壁清理干净、彻底。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辐流式二沉池全自动清洗装置的外形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辐流式二沉池全自动清洗装置的底部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辐流式二沉池全自动清洗装置的承载板顶部结构示意
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功能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说明书附图中的标记包括:外壳1、承载板2、第一摆臂3、驱动马达一301、第二摆臂4、驱动马达二401、池壁清洗组件5、毛刷轴501、毛刷502、驱动马达四503、端面清洗组件6、转动盘二601、驱动马达六602、外壁清洗组件7、底面清洗组件8、驱动马达五801、转动盘一802、内壁清洗组件9、主动轮机构10、驱动马达三1001、定位块一1002、涨紧轮机构11、定位块二1101、弹性件1102、第三摆臂1103、转动件1104、涨紧轮安装轴1105、定位轮机构12、限位机构13、转动轴1301、限位杆一1302、限位杆二1303、凹槽14。
[0027]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辐流式二沉池清洗装置,包括承载板2、位于承载板2下方的驱动部和支撑部、位于二沉池池壁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辐流式二沉池全自动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板、位于承载板下方的驱动部和支撑部、位于二沉池池壁和出水流道内池壁的第一清洗部、位于出水流道内底部的可摆动的第二清洗部以及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清洗部包括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所述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下方均设有出水流道清洗组件;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和检测模块,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马达一和驱动马达二,所述驱动马达一、驱动马达二和检测模块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驱动马达一与第一摆臂一端连接,所述驱动马达二与第二摆臂一端连接;所述检测模块安装在承载板的前端位于出水流道的侧面,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与出水流道的对侧壁的间距,并发出检测信号,控制器根据检测信号控制驱动马达一和驱动马达二的运动状态以控制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的摇摆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辐流式二沉池全自动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上还设有限位机构和凹槽,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转动轴、限位杆一和限位杆二,所述转动轴固定在承载板顶部,所述限位杆一一端转动连接在转动轴下部,另一端通过连接杆一与第一摆臂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二一端转动连接在转动轴上部,另一端通过连接杆二与第二摆臂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一和连接杆二在凹槽内做半圆弧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辐流式二沉池全自动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部包括在二沉池池壁端面上行走的主动轮机构、夹紧所述池壁的涨紧轮机构以及定位轮机构,定位轮机构和涨紧轮机构分别位于所述主动轮机构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辐流式二沉池全自动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机构包括主动轮、驱动马达三以及定位块一,所述驱动部还包括驱动马达三,所述定位块一安装在承载板底部,所述驱动马达三安装在定位块一的一侧,所述主动轮通过固定件与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焕来,魏敏华,张双,邓尧,杨晓晓,方建飞,周豪,胡浩澜,周航,张磊,万先玉,刘浩,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三峡水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