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缸盖和气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83530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31
本公开涉及一种气缸盖和气缸,所述气缸盖用于扣合在发动机的缸体上,所述气缸盖(1)包括用于冷却所述气缸盖(1)的缸盖水套(2),所述缸盖水套(2)包括:冷却管路(22),设置在所述气缸盖(1)内部,包括环绕所述气缸盖(1)内的喷油器孔(15)的第一冷却通道(221);进水管路(21),用于与缸体水套连通,包括直接连通所述缸体水套和所述第一冷却通道(221)的第一进水通道(211);以及出水管路(23),设置在所述气缸盖(1)的沿长度方向的第一端(11),使所述冷却管路(22)中的冷却液通过所述出水管路(23)流出。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所提供的气缸盖和气缸能够解决缸盖鼻梁区无法被快速有效地冷却的技术问题。的技术问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缸盖和气缸


[0001]本公开涉及车辆
,具体地,涉及一种气缸盖和气缸。

技术介绍

[0002]气缸盖是发动机一种零部件,并与缸体组成燃烧室,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燃烧室燃烧会释放大量的热量并传递至气缸盖,缸盖中设计有冷却液流通通道,即缸盖水套,发动机冷却液由水泵自缸体水套,通过垫片节流孔泵入缸盖水套,冷却液在缸盖水套中按设计方向循环流动后由缸盖水套出水孔流出,以带走热量保证气缸盖安全。
[0003]缸盖鼻梁区为发动机运行过程中缸盖温度最高区域,然而,在现有的气缸盖中,喷油器孔与预热塞孔之间形成有大量实体区域,由于该实体区域中未布置可供冷却液流通的通道,因此,缸盖鼻梁区无法被快速有效地冷却,导致缸盖易热裂,影响发动机使用寿命。而为了确保发动机的正常使用,通常在发动机系统中匹配大功率水泵,以通过增加冷却液的流量和流速,来加速气缸盖整体的冷却,从而避免缸盖鼻梁区温度过高,但这必将导致发动机功率的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缸盖和气缸,以解决缸盖鼻梁区无法被快速有效地冷却的技术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缸盖,用于扣合在发动机的缸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1)包括用于冷却所述气缸盖(1)的缸盖水套(2),所述缸盖水套(2)包括:冷却管路(22),设置在所述气缸盖(1)内部,包括环绕所述气缸盖(1)内的喷油器孔(15)的第一冷却通道(221);进水管路(21),用于与缸体水套连通,包括直接连通所述缸体水套和所述第一冷却通道(221)的第一进水通道(211);以及出水管路(23),设置在所述气缸盖(1)的沿长度方向的第一端(11),使得所述冷却管路(22)中的冷却液能够通过所述出水管路(23)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水套(2)包括第一水套(201)和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套(201)的下方的第二水套(202),所述第一水套(201)和所述第二水套(202)之间通过连接管路(24)连通,所述第一冷却通道(221)设置在所述第二水套(202)中,所述出水管路(23)设置于所述第一水套(2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路(22)还包括连通多个所述第一冷却通道(221)的第二冷却通道(222);所述进水管路(21)还包括:第二进水通道(212),用于连通所述缸体水套和所述第二冷却通道(222),所述第二进水通道(212)与所述第一进水通道(211)设置在所述气缸盖(1)的沿宽度方向的第一侧(13);第三进水通道(213),用于使所述缸体水套分别与所述第一水套(201)和所述第二水套(202)连通,多个所述第三进水通道(213)间隔分布在所述气缸盖(1)的与所述第一侧(13)相对的第二侧(14)和所述第一端(11);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原沈小栋刘鑫胡佳佳马京卫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