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站设备基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8033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电站设备基础,所述光伏电站设备基础包括多根钢桩、多个钢帽及设备底座,其中:多根所述钢桩的底部探入于持力层的内部以固定,顶部探出所述持力层的表面以设置所述钢帽;所述钢帽覆盖连接于所述钢桩的顶部,以扩大所述钢桩的顶部与所述设备底座的接触面积;所述设备底座通过所述钢帽设置于多根所述钢桩的顶部,以承托光伏电站设备。该光伏电站设备基础由钢桩和连接于桩顶的设备底座共同组成,钢桩可以支承于坚硬的或较硬的持力层,具有很高的竖向单桩承载力或群桩承载力,足以承担设备的全部竖向荷载及偏心荷载,在自重或相邻荷载影响下,不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并确保设备的倾斜不超过允许范围。并确保设备的倾斜不超过允许范围。并确保设备的倾斜不超过允许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电站设备基础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开关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电站设备基础。

技术介绍

[0002]光伏电站设备的基础是用来支撑设备的、承载设备全部或部分重量的构筑物,是地面光伏电站建设施工中一项关键的作业。目前,传统的设备基础施工工艺流程包括土方开挖、垫层施工、支模、绑扎钢筋、浇筑混泥土、拆模、养护及回填等,不仅所需材料较多,且施工工期较长。同时,在发达国家建设大中型地面电站是,人工成本、材料成本及环保要求直接影响项目的工程造价,因此,为减少因工期较长造成的人工成本增加和高价的混凝土等材料,一种新的设备基础施工方案需要被提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电站设备基础,用以在降低施工成本及工期的同时有效承担光伏电站设备的竖向及偏心荷载,所述光伏电站设备基础包括多根钢桩、多个钢帽及设备底座,其中:
[0004]多根所述钢桩的底部探入于持力层的内部以固定,顶部探出所述持力层的表面以设置所述钢帽;
[0005]所述钢帽覆盖连接于所述钢桩的顶部,以扩大所述钢桩的顶部与所述设备底座的接触面积;
[0006]所述设备底座通过所述钢帽设置于多根所述钢桩的顶部,以承托光伏电站设备。
[0007]具体实施中,所述设备底座为矩形底座,所述光伏电站设备基础包括六根所述钢桩,六根所述钢桩分别设置于所述矩形底座的四角及两个长边的中部。
[0008]具体实施中,所述钢桩探入所述持力层内部的深度大于或等于2.1m,探出所述持力层表面的高度小于或等于0.15m。<br/>[0009]具体实施中,所述钢帽的厚度为12mm。
[0010]具体实施中,所述钢桩为H型钢桩。
[0011]具体实施中,各所述H型钢桩的顶部均通过槽钢与相邻的所述H型钢桩相互连接。
[0012]具体实施中,所述持力层为基岩层、卵砾石层、硬塑粘性土层或中密砂层。
[0013]本技术提供的光伏电站设备基础,包括多根钢桩、多个钢帽及设备底座:多根钢桩的底部探入于持力层的内部以固定,顶部则探出持力层的表面以设置钢帽;各钢帽覆盖连接于各钢桩的顶部,以扩大钢桩的顶部与设备底座的接触面积,分散接触压力;设备底座通过钢帽设置于多根钢桩的顶部,以承托整个光伏电站设备的全部竖向及偏心荷载。
[0014]该光伏电站设备基础由钢桩和连接于桩顶的设备底座共同组成,钢桩可以支承于坚硬的或较硬的持力层,具有很高的竖向单桩承载力或群桩承载力,足以承担设备的全部竖向荷载及偏心荷载,在自重或相邻荷载影响下,不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并确保设备的倾斜不超过允许范围。
[0015]该光伏电站设备基础施工方案可采用自然地面打桩,送桩至设计标高,进而克服偏远地区混凝土、沙石水泥运距远的问题,大大节俭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同时满足当地施工环保要求。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0017]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光伏电站设备基础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技术的示意性具体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19]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电站设备基础,用以在降低施工成本及工期的同时有效承担光伏电站设备300的竖向及偏心荷载,所述光伏电站设备基础包括多根钢桩101、多个钢帽102及设备底座103,其中:
[0020]多根所述钢桩101的底部探入于持力层200的内部以固定,顶部探出所述持力层200的表面以设置所述钢帽102;
[0021]所述钢帽102覆盖连接于所述钢桩101的顶部,以扩大所述钢桩101的顶部与所述设备底座103的接触面积;
[0022]所述设备底座103通过所述钢帽102设置于多根所述钢桩101的顶部,以承托光伏电站设备300。
[0023]具体实施中,设备底座103形状的设置可以有多种实施方案。例如,可以根据光伏电站设备300的形状设置设备底座103,例如当光伏电站设备300为矩形时,所述设备底座103也可以为矩形底座,进一步的,为了有效支撑光伏电站设备300,所述光伏电站设备基础则可以包括六根所述钢桩101,六根所述钢桩101可以分别设置于所述矩形底座的四角及两个长边的中部。
[0024]具体实施中,钢桩101探入持力层200的深度及探出高度在设置时可以有多种实施方案。例如,所述钢桩101可以探入所述持力层200内部的深度大于或等于2.1m,探出所述持力层200表面的高度小于或等于0.15m。
[0025]具体实施中,钢帽102的设置可以有多种实施方案。例如,为了保证连接稳定,所述钢帽102的厚度可以为12mm。
[0026]具体实施中,钢桩101的选用可以有多种实施方案。例如,由于H型钢具有强度大,质量轻等优势,因而所述钢桩101可以为H型钢桩。进一步的,该H型钢桩的规格可以为W6x9。再例如,钢桩101还可以为采用C型钢材质,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钢桩101材质的选用仅为举例,并非对钢桩101材质的限定。
[0027]具体实施中,在承托光伏电站设备300时,除采用钢帽102承托的技术方案外,还可以采用槽钢承托结构,具体的,各所述H型钢桩的顶部可以均通过槽钢与相邻的所述H型钢桩相互连接,进而再将光伏电站设备300设置于所述槽钢之上。
[0028]具体实施中,为了保证有效支撑光伏电站设备300,所述持力层200可以为基岩层、卵砾石层、硬塑粘性土层或中密砂层。
[0029]具体实施中,钢桩101的施工工艺主要依据工程特点、地质水文条件、施工机具的机械性能以及设计要求等决定,打桩通常采用三种方式:a)自然地面打桩,采用送桩至设计标高施工;b)地面打桩但不送桩,待基坑开挖后切割至设计标高;c)挖坑打桩施工。
[0030]在一个实施例中,施工方案可以采用自然地面打桩,送桩至设计标高,克服偏远地区混凝土、沙石水泥运距远的问题,大大节俭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同时满足当地施工环保要求。进一步的,某光伏电站设备300恒载9375kg(包括设备底座103),尺寸5.6m x 2.8m x 3.42m。通过专业软件结合设备区域风载荷和地震载荷,分析该设备自重是否足以抵抗抬升和倾覆,设备底座103是否能够承受设备载荷,将6根W6x9 H型钢桩101锤击于地下的深度至少为2.1m,露出地面最多150mm,然后在H型钢桩101顶部安装厚度为12mm的钢帽102,最后将该光伏电站设备300连同设备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电站设备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电站设备基础包括多根钢桩(101)、多个钢帽(102)及设备底座(103),其中:多根所述钢桩(101)的底部探入于持力层(200)的内部以固定,顶部探出所述持力层(200)的表面以设置所述钢帽(102);所述钢帽(102)覆盖连接于所述钢桩(101)的顶部,以扩大所述钢桩(101)的顶部与所述设备底座(103)的接触面积;所述设备底座(103)通过所述钢帽(102)设置于多根所述钢桩(101)的顶部,以承托光伏电站设备(30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电站设备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底座(103)为矩形底座,所述光伏电站设备基础包括六根所述钢桩(101),六根所述钢桩(1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正疆薛博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