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控式弃流过滤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7769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资源利用技术领域,具体为对雨水的收集技术,更具体涉及一种自控式弃流过滤井,包括弃流井井筒,其两侧分别设置进水口、出水口,弃流井井筒的底板设置弃流口,并设置折形连杆、支点、浮球、阀体,通过将连杆由竖向改为横向,设置支点,使浮球与阀体设置在支点两侧,通过杠杆的作用,及减少接触面,解决阻力过大可能出现的阀体不能打开的问题,避免无法实现弃流情况的发生。通过设置容积式滤网,雨水中的可以回在平面滤网进行一次过滤后,再经过凸面滤网再经过凸面滤网,增加过滤效果。同时将底板设置有凸棱卡住所述容积式滤网的底部将其固定,有利于在非雨季将滤网提上来进行清理,也利于对弃流井底部进行清淤。也利于对弃流井底部进行清淤。也利于对弃流井底部进行清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控式弃流过滤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资源利用
,具体为对雨水的收集技术,更具体涉及一种自控式弃流过滤井。

技术介绍

[0002]最初的城市建设中,雨水通过雨水专用下水道直接排进河流,后来人们认识到雨水是可利用的水资源,可以收集利用。由于初期降雨时雨水一般污染严重,流量也比较小,通过弃流井用在雨水的收集利用。雨水将首先通过低位敞口的排污水管排放掉,在雨量增大后,通过浮子装置与阀门配合关闭排污管道,使雨水溢流到雨水收集管道进行雨水收集。
[0003]如中国专利CN206752566U《一种雨水弃流装置》,包含了弃流井的基本结构,通过在套管内设有一与套管同轴设置的竖向的浮球杆,浮球杆的一端的浮球,浮另一端的阀门,当雨水少时阀门打开进行弃流。雨量大时,浮球向上,克服阀体及自身重力,带动阀体向上关闭阀门,雨水从出水口溢出,实现了雨水初期弃流以及弃流后的雨水收集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要解决的问题
[0005]现有的技术采用浮球、连杆、阀体在竖向配合的方式控制弃流需要与连杆配合设置套筒,套筒的设置会带来一个问题:在结构上,套筒与连杆接触面积较大,加上弃流井长期处于潮湿或浸水状态,并且不经常活动,容易沾上泥灰、生锈、生苔,导致套筒与连杆直接的阻力增大,产生浮子的浮力无法克服阻力加上自身和阀体的重力的情况,进而导致阀门始终处于打开状态进行弃流,而不能实现收集雨水或收集很少。
[0006]并且,这种情况下导致的套筒与连杆接阻力增大的程度有多大并不好预测。为了防止浮力相对于阻力不足的问题,往往需要将浮球设置的很大并且不容易设计准确,在提高设计难度的同时,还浪费了材料。
[0007]专利技术人研究这个问题发现,在弃流井长期处于潮湿或浸水状态的情况下,沾上泥灰、生锈、生苔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因此,专利技术人从减少接触面积的方向来减少阻力。
[0008]专利技术人进一步分析发现,现有技术浮力、阻力、自身及阀体的重力在同一条直线上,专利技术设想,若能够利用杠杆原理,则可以利用较小的浮力来克服较大的阻力。
[0009]另外,现有的弃流井在弃流完成后,雨水直接从出水口溢出,雨水中的多种较大尺寸杂质会进入收集装置,影响收集的雨水的水质。
[0010]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通过将连杆由竖向改为横向,设置支点,使浮球与阀体设置在支点两侧,减少产生阻力的接接触面积的同时,并利用杠杆原理,解决阻力过大可能出现的阀体无法打开的问题。
[0011]同时设置容积式滤网,提高收集的雨水水质的同时,还具有部分收集过滤物的作用,并有利于清理淤积。
[0012]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下述技术方案:
[0013]一种自控式弃流过滤井,包括弃流井井筒,其两侧分别设置进水口、出水口,弃流井井筒的底板设置弃流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0014]折形连杆,弯折处的凸起端与所述底板铰接,铰接点作为支点;
[0015]浮球,固定在所述折行连杆的一端;
[0016]阀体,设置在弃流口上方与弃流口配合,并固定在所述折形连杆的另一端;
[0017]当浸没水中时,浮球浮力与重力的合力产生的扭矩,大于阀体重力与浮力的合力产生的扭矩。
[0018]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浮球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阀体到支点的距离,所述折形连杆呈对勾形状。
[0019]优选的,所述阀体为球体。
[0020]可选的,所述支点采用铰接轴与铰接孔配合的结构形式;
[0021]所述铰接轴两端与所述连杆的弯折部固定;
[0022]所述铰接孔设置于安装在底板的支座。
[0023]优选的,所述支点采用密封轴承与轴承座配合结构形式;
[0024]所述密封轴承的两个轴端与所述连杆的弯折部固定。
[0025]所述轴承座安装在底板。
[0026]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浮球与阀体均为空心球体,
[0027]所述浮球的重力大于所述阀体的重力;
[0028]所述浮球的浮力与重力的差,大于所述阀体的浮力与重力的差。
[0029]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出水口设置容积式滤网;
[0030]所述容积式滤网的整体形状为柱状体的纵向切除的部分,截面为球缺;
[0031]容积式滤网的顶面、两侧面均设置有滤网,底面封闭。
[0032]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容积式滤网的底部安置于所述底板;
[0033]所述底板设置有凸棱卡住所述容积式滤网的底部将其固定;
[0034]凸起的侧面弧度与弃流井的井筒的弧度一致,并与其紧密贴合。
[0035]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容积式滤网侧面的平面滤网的网孔大于另一侧凸面滤网的网孔。
[0036]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进水口的底端与所述底板高度一致;
[0037]所述出水口的底端相对于底板的高度,大于所述浮球的直径。
[0038]与现有技术相比,以上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0039](1)通过将连杆由竖向改为横向,设置支点,使浮球与阀体设置在支点两侧,减少产生阻力的接接触面积的同时利用杠杆原理,通过杠杆的作用,在浮球仅比阀体稍大的情况下,就可以实现浮球很大的力矩,完全可以克服支点处的阻力,解决阻力过大可能出现的阀体不能打开的问题,避免无法实现弃流情况的发生。
[0040](2)通过设置容积式滤网,雨水中的可以回在平面滤网进行一次过滤后,再经过凸面滤网再经过凸面滤网增加过滤效果,这是考虑到水质的大颗粒径杂质各异,比如条状的大颗粒径杂质就有一定概率通过第一次的平面滤网,设置两层滤网,通过两层的概率就大大降低。
[0041](3)同时将底板设置有凸棱卡住所述容积式滤网的底部将其固定,称为易于装卸
的结构形式,有利于在非雨季将滤网提上来进行清理,也利于对弃流井底部进行清淤。
附图说明
[004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控式弃流过滤井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控式弃流过滤井的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控式弃流过滤井的容积式滤网结构示意图;
[004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控式弃流过滤井的俯视示意图;
[0046]图中:其中,1.弃流井;2.进水口;3.出水口;4.底板;5.弃流口;6.折形连杆;7.浮球;8.阀体;9.容积式滤网;10.支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47]如前所述,现有技术的弃流井存在浮球浮力相对于阻力不足的问题,往往需要将浮球设置的很大并且不容易设计准确,在提高设计难度的同时,还浪费了材料。并且,现有的弃流井在弃流完成后,雨水直接从出水口溢出,雨水中的多种较大尺寸杂质会进入收集装置,影响收集的雨水的水质
[004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控式弃流过滤井。
[0049]如图1

4所示,自控式弃流过滤井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控式弃流过滤井,包括弃流井井筒,其两侧分别设置进水口、出水口,弃流井井筒的底板设置弃流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折形连杆,弯折处的凸起端与所述底板铰接,铰接点作为支点;浮球,固定在所述折形连杆的一端;阀体,设置在弃流口上方与弃流口配合,并固定在所述折形连杆的另一端;当浸没水中时,浮球浮力与重力的合力产生的扭矩,大于阀体重力与浮力的合力产生的扭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控式弃流过滤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阀体到支点的距离,所述折形连杆呈对勾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控式弃流过滤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为球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控式弃流过滤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点采用铰接轴与铰接孔配合的结构形式;所述铰接轴两端与所述连杆的弯折部固定;所述铰接孔设置于安装在底板的支座。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控式弃流过滤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点采用密封轴承与轴承座配合结构形式;所述密封轴承的两个轴端与所述连杆的弯折部固定;所述轴承座安装在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家龙
申请(专利权)人:德州市绿球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