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建筑立柱用固定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7514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古建筑立柱用固定支撑结构,包括连接柱、连接底座和保护罩体,连接底座上开设有4个相互连通卡接槽,卡接槽位于立柱的外侧,4个卡接槽依次连接形成矩形凹槽,保护罩体包括首尾相连的4块卡接板和连接在卡接板上的顶板,卡接板与卡接槽一一对应,顶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上分别向下延伸形成有连接柱,卡接板上开设有匹配连接柱的连接槽,通过保护罩体的设置,能够对连接柱、连接底座及安装在连接底座上的其它部件进行保护,降低液体和杂物的侵入几率,提高连接底座和连接柱的使用寿命,提高对古建筑立柱支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古建筑立柱支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古建筑立柱支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古建筑立柱用固定支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了古建筑建设修复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古建筑立柱用固定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我国现存大量具有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的古建筑,在经历多年的历史岁月洗礼进入晚年时期,出现不同层度的安全隐患甚至毀坏的可能,急需采取措施进加固修缮来保存这些古建筑。古建筑大都采取砖混结构、木结构,由于使用年限长,各种腐蚀、材料老化及使用过程中的损坏等,出现承载力不足,需要对古建筑进行正确的加固、修缮、维护。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20695726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古建筑的加固装置,包括多层加固机构和倾斜警示机构,多层加固机构包括内层加固柱、中层加固柱以及外层加固基台,内层加固柱内开设有柱脚放置槽一,古建筑柱脚放置于柱脚放置槽一内部,中层加固柱内开设有柱脚放置槽二,中层加固柱设置在外层加固地基台上端面,外层加固地基台上端面中间位置开设有柱脚放置槽三,内层加固柱穿过柱脚放置槽二,并放置于柱脚放置槽三内。
[000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这种加固装置的内层加固柱和中层加固柱是套接在古建筑柱脚上的,在安装时只能从古建筑柱支撑柱的顶部向下套入,或者需要先将古建筑柱脚下方掏空,然后从底部向上套接内层加固柱和中层加固柱,安装时易对古建筑原有结构造成破坏,不便于安装。而且加固装置裸露再外,容易锈蚀,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部分缺陷,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古建筑立柱用固定支撑结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寿命长。
[0006]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古建筑立柱用固定支撑结构,包括连接柱、连接底座和保护罩体,所述连接底座垂直焊接固定有两立柱,两立柱相对的一侧分别开设有两限位槽,连接柱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连接底座有两个加固板,加固板包括抵接在古建筑立柱上的加固部和两个分别位于加固部两侧连接部,所述加固部横截面为半圆环形,所述加固部内壁与古建筑立柱外壁贴合,连接部滑动连接在限位槽内,所述连接底座上开设有4个相互连通卡接槽,所述卡接槽位于所述立柱的外侧,4个所述卡接槽依次连接形成矩形凹槽,所述保护罩体包括首尾相连的4块卡接板和连接在所述卡接板上的顶板,所述卡接板与所述卡接槽一一对应,所述顶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上分别向下延伸形成有连接柱,所述卡接板上开设有匹配所述连接柱的连接槽。
[000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底座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相对的一侧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古建筑立柱位于两容纳槽之间,所述第一底板朝向第二底板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所述第二底板上开设有与卡接块配合的卡接槽。
[0008]进一步地,所述卡接板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矩形凹槽,相邻的卡接板上的矩形凹槽共同形成L形凹槽,在所述L形凹槽内卡接有L形连接板。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相对的一侧开设有顶板固定块,所述第二板体上开设有匹配所述顶板固定块的顶板固定槽。
[0010]进一步地,所述立柱远离限位槽的一侧焊接固定有支撑板,支撑板底部与连接底座焊接固定,所述支撑板呈三角形。
[0011]进一步地,所述所述立柱上开设有与限位槽连通的锁紧孔,所述锁紧孔内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与连接部抵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槽的深度大于所述连接柱的长度,在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上还开设有连接孔,在所述卡接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匹配所述连接孔的螺纹孔,所述连接孔内穿接有沉头螺栓,所述沉头螺栓至少部分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孔中。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相对处具有半圆孔,所述第一板体上的半圆孔和所述第二板体上的半圆孔共同形成匹配所述古建筑立柱的圆形孔。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涉及的一种古建筑立柱用固定支撑结构,包括连接柱、连接底座和保护罩体,连接底座上开设有4个相互连通卡接槽,卡接槽位于立柱的外侧,4个卡接槽依次连接形成矩形凹槽,保护罩体包括首尾相连的4块卡接板和连接在卡接板上的顶板,卡接板与卡接槽一一对应,顶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上分别向下延伸形成有连接柱,卡接板上开设有匹配连接柱的连接槽,通过保护罩体的设置,能够对连接柱、连接底座及安装在连接底座上的其它部件进行保护,降低液体和杂物的侵入几率,提高连接底座和连接柱的使用寿命,提高对古建筑立柱支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15]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是古建筑立柱用固定支撑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1中连接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1中卡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参照图1

图4,在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的一种古建筑立柱用固定支撑结构,包括连接柱1、连接底座2和保护罩体3,所述连接底座2垂直焊接固定有两立柱4,两立柱4相
对的一侧分别开设有两限位槽41,连接柱1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连接底座1有两个加固板11,加固板11包括抵接在古建筑立柱上的加固部111和两个分别位于加固部111两侧连接部121,所述加固部111横截面为半圆环形,所述加固部111内壁与古建筑立柱5外壁贴合,连接部112滑动连接在限位槽41内,所述连接底座2上开设有4个相互连通卡接槽20,所述卡接槽20位于所述立柱4的外侧,4个所述卡接槽12依次连接形成矩形凹槽24,所述保护罩体3包括首尾相连的4块卡接板31和连接在所述卡接板31上的顶板32,所述卡接板31与所述卡接槽13一一对应,所述顶板32包括第一板体321和第二板体322,所述第一板体321和第二板体322上分别向下延伸形成有连接柱323,所述卡接板31上开设有匹配所述连接柱323的连接槽311。
[0023]参考图1和图3,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底座2包括第一底板21和第二底板22,所述第一底板21和第二底板22相对的一侧开设有容纳槽23,所述古建筑立柱位于两容纳槽23之间,所述第一底板21朝向第二底板22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211,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古建筑立柱用固定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柱、连接底座和保护罩体,所述连接底座垂直焊接固定有两立柱,两立柱相对的一侧分别开设有两限位槽,连接柱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连接底座有两个加固板,加固板包括抵接在古建筑立柱上的加固部和两个分别位于加固部两侧连接部,所述加固部横截面为半圆环形,所述加固部内壁与古建筑立柱外壁贴合,连接部滑动连接在限位槽内,所述连接底座上开设有4个相互连通卡接槽,所述卡接槽位于所述立柱的外侧,4个所述卡接槽依次连接形成矩形凹槽,所述保护罩体包括首尾相连的4块卡接板和连接在所述卡接板上的顶板,所述卡接板与所述卡接槽一一对应,所述顶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上分别向下延伸形成有连接柱,所述卡接板上开设有匹配所述连接柱的连接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立柱用固定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底座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相对的一侧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古建筑立柱位于两容纳槽之间,所述第一底板朝向第二底板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所述第二底板上开设有与卡接块配合的卡接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立柱用固定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板的两侧分别开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建福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宏盛苏作园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