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水保水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7386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透水保水构件,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其内带空腔的上、下两个半壳体组合而成,其中,上半壳体的空腔壁设有若干透水通孔,下半壳体空腔壁为封闭壁。可方便地通过上半壳体的若干透水通孔吸收渗透进来的雨水,防止地面积水,再通过下半壳体的空腔存储雨水,以供干旱时使用,延长雨水存储周期,缓解旱季缺水问题,并且采用标准件,在提高建设效率的同时,降低建设成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建设方便,透水保水效果良好。透水保水效果良好。透水保水效果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水保水构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构件,特别是一种透水保水构件,属于城建设施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虽然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破坏环境的弊端,因此修复矿山环境已成为当前环境治理的重要任务。另外构建海绵城市是近年形成的保水工程建设理念,即在城市道路尤其人行道、空地、广场等设置具有吸水、保水功能的地砖或其它设施,用于调节水循环,也就是在下雨时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时则可将蓄存的水资源释放出来加以利用。但现有保水工程的建设存在施工周期长、材料成本高、涵养水量小、释放周期短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保水工程使用的构件存在建设周期长、成本高、保水透水能力差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透水保水构件。
[0004]本技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完成:一种透水保水构件,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其内带空腔的上、下两个半壳体组合而成,其中,上半壳体的空腔壁设有若干透水通孔,下半壳体空腔壁为封闭壁,以便通过上半壳体的若干透水通孔吸收渗透进来的雨水,再通过下半壳体的空腔存储雨水,以供干旱时使用。
[0005]所述上、下半壳体均分别设为半圆柱体、或者半球体、或者半多边柱体,相配合的上、下半壳体边缘互设一圈或多圈相互扣合的凹槽或凸起,以便通过互设的一圈或多圈凹槽或凸起的扣合,使上、下两个半壳体组成一个圆柱体或者球体或者多边柱体。
[0006]所述若干透水通孔设置在上半壳体顶部。
[0007]所述上、下半壳体边缘互设的一圈或多圈相互扣合的凹槽或凸起上设有密封圈,使进入的水只能往上蒸发,不能从中间溢出。
[0008]本技术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采用上述方案,可方便地通过上半壳体的若干透水通孔吸收渗透进来的雨水,防止地面积水,再通过下半壳体的空腔存储雨水,以供干旱时使用,延长雨水存储周期,缓解旱季缺水问题,并且采用标准件,在提高建设效率的同时,降低建设成本。本技术结构简单,建设方便,透水保水效果良好。实为一理想的透水保水构件。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之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1]本技术提供的透水保水构件,由其内带空腔5的上、下两个半壳体2、4组合而
成,其中,上半壳体2的空腔壁设有若干透水通孔1,下半壳体4空腔壁为封闭壁;
[0012]所述上、下半壳体2、4均分别设为半圆柱体,且相配合的上、下半壳体2、4边缘互设一圈相互扣合的凹槽3或凸起7,以便通过互设的一圈凹槽3或凸起7的扣合,使上、下两个半壳体2、4组成一个圆柱体;所述若干透水通孔1设置在上半壳体2顶部;所述上、下半壳体2、4边缘互设的一圈相互扣合的凹槽3或凸起7上设有密封圈6,使进入的水只能往上蒸发,不能从中间溢出。
[0013]显然,所述上、下半壳体2、4还可分别设为半球体、或者半多边柱体,相配合的上、下半壳体边缘互设一圈或多圈相互扣合的凹槽或凸起,以便通过互设的一圈或多圈凹槽或凸起的扣合,使上、下两个半壳体组成一个球体或者多边柱体。
[0014]工作时,通过上半壳体2的若干透水通孔1吸收渗透进来的雨水,再通过下半壳体4的空腔5存储雨水,以供干旱时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水保水构件,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其内带空腔的上、下两个半壳体组合而成,其中,上半壳体的空腔壁设有若干透水通孔,下半壳体空腔壁为封闭壁;相配合的上、下半壳体边缘互设一圈或多圈相互扣合的凹槽或凸起;所述上、下半壳体边缘互设的一圈或多圈相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和兰娣杨敏张文丽李诗妍刘志恩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