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雨水调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17362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地下雨水调蓄系统,以解决建设雨水调蓄池时空间限制、工期漫长、以及雨水调蓄池显著降低地面承载能力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雨水调蓄系统设置在地面建筑物的至少一侧地面以下,其主体部分包括多个竖井和多个蓄水管道,其中,多个竖井间隔布置在建筑物外墙与用地红线之间的区域,竖井之间用蓄水管道连通,竖井与蓄水管道的容积之和能接纳一部分地面径流量满足海绵城市设计要求。面径流量满足海绵城市设计要求。面径流量满足海绵城市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雨水调蓄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固定建筑物领域,具体涉及建筑物的地下配套设施。

技术介绍

[0002]根据国家建设海绵城市的要求,城市建设中,优先利用植草沟、渗水砖、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消化、吸收、缓释一定强度内的降雨,以避免传统城市逢雨必涝、旱涝急转的危害。在这些“绿色”措施不足或无法满足排涝要求的情况下,会用雨水调蓄池进行雨水调节。雨水调蓄池把雨水径流的高峰流量暂留池内,待最大流量下降后再从调蓄池中将雨水慢慢地排出,达到规避雨水洪峰、提高雨水利用率等作用。在城市中建设一个新建项目或进行改造项目,塑料模块雨水调蓄池是常用的雨水调蓄设施。常规方案是在该项目用地红线内设置一个或者多个地下塑料模块蓄水池。雨水调蓄池的位置不能贴临地上建筑物,这样既不占用地上建筑物的施工场地,更重要的是不会降低地上建筑物周边消防登高扑救场地的承压能力。塑料模块调蓄池具有安装运输方便,施工速度快的特点。但同时塑料模块调蓄池因为承压问题,通常只能设置在绿地下方。
[0003]然而,在已有建筑物较为密集的区域进行项目建设时,往往建筑方案会充分利用红线内的范围,地下室轮廓会非常接近用地红线,可供布置雨水调蓄池的土地面积往往比较狭小。即建筑物外边界与用地红线之间的面积狭小,无法开挖施工雨水调蓄池。或者,雨水调蓄池距离建筑物外墙太近,位于消防登高扑救场地的下面,塑料模块调蓄池两边无法回填夯实到要求的密实度,塑料模块调蓄池存在不能完全承受重型消防车荷载的风险,或者导致调蓄池侧向失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由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地下雨水调蓄系统,以解决建设雨水调蓄池时空间限制、工期漫长、以及雨水调蓄池显著降低地面承载能力的问题。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雨水调蓄系统设置在地面建筑物至少一侧的地面以下,其主体部分包括多个竖井和多个蓄水管道,其中多个竖井间隔布置在建筑物外墙与用地红线之间的区域,竖井之间用蓄水管道连通,竖井与蓄水管道的容积之和应满足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要求的调蓄容积。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典型实施例中,竖井分为管道接收竖井和管道顶进竖井两种,二者相间布置,之间连接有所述蓄水管道。
[0007]本实施例的雨水调蓄系统还包括雨水管道,其位置高于所述蓄水管道,并连通至所述竖井。更优选进一步包括需要量的沉沙井,将它们布置在所述雨水管道的线路上。该雨水调蓄系统还可以包括溢流管,高度介于所述雨水管道和蓄水管道之间,所述溢流管将多余的雨水溢流至市政雨水管。
[0008]本专利技术的雨水调蓄系统,施工时可以在地下多点作业,仅占用较小的地面空间(工作竖井上方),可与室外其他管线同时开工。既不影响地面建筑物的施工进度,系统本身的
施工进度也较易控制。将雨水调蓄系统设计成管—井系统,大大降低了传统雨水调蓄池大横断面对地下结构载荷能力的破坏程度,提高了地面建筑物配套设施的安全性,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的蓄水调蓄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见图1,其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雨水调蓄系统的一部分,这样的部分可以设置在地面建筑物的周边地面以下。其主体部分由竖井和蓄水管道3构成。多个竖井间隔布置在建筑物外墙与用地红线之间的区域,多个蓄水管道3,且连接在这些竖井之间。本实施例中,竖井分为管道接收竖井1和管道顶进竖井2两种,所谓管道顶进竖井是指,用于构建蓄水管道3的管件是从该竖井投下,从该竖井的侧壁顶管,将管件顶到需要的位置。相应地,管道接收竖井的作用是作为顶进管道的终点,是顶管施工工艺的组成部分,同时起到一定调蓄容积的作用。两种管道接收竖井1和管道顶进竖井相间布置。在施工时从一个管道顶进竖井2向两侧的管道接收竖井1进行顶管。在设计竖井与蓄水管道3的尺寸时,需要根据建筑所在地的年降雨量、硬质地面的面积、透水地面的面积、等综合因素来确定竖井和蓄水管道3的具体尺寸,使得雨水调蓄系统既具有高的载荷能力,又要确保系统的容积之和足以在降雨时暂时接收地面相应面积的地表径流。
[0011]蓄水管道3的直径可以在1

3米之间,首先确定蓄水管道直径,计算蓄水管道调蓄容积。根据需配建的总调蓄容积数,减去蓄水管道容积可得竖井调蓄容积。根据室外场地情况和顶管作业的最小工作界面确定竖井的平面尺寸。根据竖井调蓄容积和竖井平面尺寸确定竖井深度,此深度即为顶管工作深度。
[0012]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在高于蓄水管道3和竖井1、2主体部分的位置布设雨水管道4,雨水管道4与左端的管道接收竖井1和管道顶进竖井2不连通,将来自地面的雨水经沉沙井5处理后输送至右端的一个管道接收竖井1。容易理解,该用于接收雨水的管道接收竖井1可以是其他的一个或多个,只要是在雨水进入竖井之前经过一个沉沙井5处理即可。潜水泵8设置在该管道接收竖井1中,该竖井的底面相对于蓄水管道下沉一定高度。溢流管6的高度介于雨水管道4和蓄水管道3之间,将多余的雨水溢流至市政雨水管。在降雨过后,启动潜水泵将蓄水系统内的水在12小时内排出,为下次降雨腾出空间,实现错峰排水。
[0013]以上通过一个实施例阐述本专利技术的构思,本领域人员可以对本例做出多种变通。例如,将竖井的顶部设计成雨篦子,作为雨水进口,而不再设置专门的雨水管道4。布置在地面建筑物不同侧的蓄水管道3和竖井1、2可以成为独立的系统,也可以互连成一个系统。潜水泵8的布置位置和数量最好确保系统内的雨水在下次降雨前的12小时内被排空。
[0014]通过本专利技术的雨水调蓄系统,施工时仅占用较小的地面空间(工作竖井上方),可以在地下多点作业,可与室外其他管线同时开工。既不影响地面建筑物的施工进度,系统本身的施工进度也较易控制。更重要地是,将雨水调蓄系统设计成管—井系统,大大降低了传统雨水调蓄池大横断面对地下结构载荷能力的破坏程度,提高了地面建筑物配套设施的安全性。其次,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巧妙解决了建筑红线范围内土地紧张的问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雨水调蓄系统,其设置在所述建筑物的至少一侧地面以下,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竖井(1、2),间隔布置在建筑物外墙与用地红线之间的区域,多个蓄水管道(3),且连通所述多个竖井,所述竖井与蓄水管道的容积之和足以接收地面相应面积的地表径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雨水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竖井分为管道接收竖井(1)和管道顶进竖井(2),二者相间布置,之间连接有所述蓄水管道(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雨水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雨水管道(4),其位置高于所述蓄水管道(3),并连通至至少一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玖玲张磊侯青燕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