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药械组合的微型动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173755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保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药械组合的微型动磁系统,包括作用于人体的治疗药物、以及与该治疗药物相配合使用的动磁装置,所述治疗药物通过直接作用在人体上或者直接作用在动磁装置上与该动磁装置相配合,所述动磁装置包括敷贴于人体皮肤上的外壳,所述外壳的中部设有一个凸起的立轴,所述立轴上设有滚动轴承,在所述滚动轴承的外圈设有磁盘,所述磁盘上设有磁片,并且在所述磁盘的上方安装有控制磁盘转动的电子线路板,在所述磁盘的上方设有线圈。本发明专利技术创造将动磁技术微型化、微功耗化,具有便携性、可穿戴等联合应用的先决条件,同时亦可作为独立的医疗保健设备应用。备应用。备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药械组合的微型动磁系统


[0001]技术涉及医疗保健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药械组合的微型动磁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磁疗是指用磁场作用于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我国古代医学文献中就有用磁止痛、治疗某些疾病的记载。文献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就将磁石外用于治疗子宫脱垂。明代名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记述了用磁石置于百会穴治疗大肠脱肛的经穴磁场疗法。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和医学的发展,国内外磁性材料和磁疗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发展较快,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上取得一定的疗效,磁疗成为应用较普遍的物理疗法之一。
[0003]实验证明,磁场能影响生物细胞内外离子的活动度、细胞膜的电位、某些酶的活性、细胞呼吸、某些物质的合成分解和化学反应过程、组织的新陈代谢以及组织器官的功能。磁场还能影响某些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磁场对人的神经、肌肉、心、肺、脑等组织的生物电流和生物磁场产生影响,干扰病理过程,调节生理平衡,促进正常功能的恢复。
[0004]据研究,磁场可降低神经末梢对外界刺激的感应性,使痛阈升高,起镇痛作用。美国Skalak和Morris还发现,在炎性损伤时立即使用静态磁场治疗,能够显著地降低血管膨胀,使炎性损伤加速恢复。磁场还有镇静、改善睡眠、缓解肌肉痉挛和降低血压的作用。
[0005]在中国,现已开发的磁疗保健用品包括磁疗带、磁疗枕、磁疗床垫、磁疗马甲、磁疗护肩、磁疗护膝、磁疗五行针等。在国外,一种磁疗手镯也曾风行一时。这些磁疗保健品都属于静磁疗法。它们都是将一片或多片永磁体置于病患部位或穴位,以恒定的静磁场进行治疗,方法简单易行。然而,静磁疗法有明显的局限性。人体的某些部位会因长时处于强度较高的磁场下发生磁适应或磁疲劳而影响疗效,甚至有害作用。对此,国内外都曾开发了能发生动磁场的旋磁治疗机。旋磁机的机头内有2~4片钐钴合金永磁体,由小型电动机带动,以动磁场作用于人体,可取得较好的镇痛疗效。此外,还有利用脉动或交变电流通过特制线圈产生脉动或交变磁场作用于人体的电磁治疗仪,也可克服静磁治疗中的缺陷。
[0006]体外药物疗法
[0007]体外药物疗法在中华传统医学中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在民间广泛流传,并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可广泛用于全身多种病症的治疗,具有简、便、廉、验、捷等特点,不仅能治疗常见病和多发病,而且对一些疑难病和危重病证也常有其常规疗法所无法比拟的疗效。
[0008]对体外药物疗法进行论述和总结的古籍文献非常多,如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西汉时期的《黄帝内经》、东晋

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明

朱橚的《普济方》、清

吴师机的《理瀹骈文》、清

张璐的《张氏医通》等,都分别对各种体外药物疗法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和总结。
[0009]体外药物疗法种类繁多,常见的有中药熏蒸、穴位敷熨、艾灸、穴位敷贴等。应用形式也多种多样,有膏、丹、丸、散、饼、栓、泥等多种剂型。
[0010]体外药物疗法的适应症也非常广泛,对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科等多种疾病都
有较好的疗效。
[0011]体外药物疗法的理论是建立在中医脏腑经络辨证等原则基础上,与内治法的原理相同,不同的只是给药途径。体外药物疗法将药性由表达里,通过皮毛、腠理、经络运行,内达脏腑,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体外药物疗法用药不经过脾胃,故不会损伤脏腑,与内服药一样,同样具有温中散寒、镇痛消肿、软坚散结、祛风渗湿、调整脏腑、平衡阴阳的作用。所以对衰老、稚弱及不能纳药的患者更为适宜。
[0012]穴位贴敷疗法的机理:
[0013]1.穴位作用
[0014]贴敷用药与针炎疗法一样,亦是以经络学说为依据。
[0015]中医经络学说认为,经络具有“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里,贯穿上下”的作用,是人体营卫气血、循行出入的通道,而经络上的穴位则是经气运行通路中的交汇点,穴位通过经络与脏腑密切相关,既可反映人体各脏腑生理机能和病理状态,同时也是调理脏腑气血、阴阳的有效刺激点。无论病从外入或病从内生,都离不开经络,运用穴位贴敷疗法,药物贴敷于皮肤穴位之上,作用于体表腧穴相应的皮部,药气透达经脉,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于脏腑,通过药物的刺激,从而可达到纠正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状态,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以经调脏,扶正祛邪的治疗作用。
[0016]2.药效作用
[0017]中医治病不外乎内治与外治两法,均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指导。内治可疗内外诸疾,外治同样可疗内外诸疾,只是给药途径不同。内治给药,需经过消化道吸收后,才能输送到全身发挥药效。外治用药,药物贴敷于体表穴位,其刺激作用可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促使药物在局部的透皮吸收,使药物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可发挥较强的药效作用。正如《理瀹骈文》中所述:"切于皮肤,彻于肉里,摄入吸气,融入渗液",同样能将药之气味透过皮肤直达经脉,摄于体内,融化于津液之中,具有内外一贯之妙,随其用药配伍之意,能祛邪、拔毒气之外出、抑邪气以内消;能扶正气、通营卫、调升降、理阴阳、安五脏,以资化源。因此,虽然内治与外治给药方式不同,但其对机体的保健调节具有殊途同归的作用。
[0018]具上述所知,在过去的医疗保健实践过程中,静磁疗法与药物疗法虽有部分组合应用的记载,但动磁疗法与药物疗法的联合应用却没有。据以上穴位敷贴疗法的作用机理可知,其给药途经主要是通过人体的皮肤进行透皮吸收,而磁疗法的磁能量亦是主要通过人体体表进行输送,两者在应用方式方面具有共性。
[0019]体外药物疗法需要尽可能的提高透皮吸收效率,以增进药效及药物的利用率,而动磁疗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动磁能量对人体生物细胞内外离子的活动度、细胞膜的电位、某些酶的活性、细胞呼吸、某些物质的合成分解和化学反应过程、组织的新陈代谢等方面,这恰恰是药物透皮吸收所需要的一种理想的微观环境,因此,动磁疗法与穴位敷贴疗法联合应用,是一静一动,内外联合的优势互补,可进一步提高疾病的治疗效率。因此,动磁技术与体外药物治疗的组合应用即是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20]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药械组合的微型动磁系
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21]本技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系统为:一种用于药械组合的微型动磁系统,包括作用于人体的治疗药物、以及与该治疗药物相配合使用的动磁装置,所述治疗药物通过直接作用在人体上或者直接作用在动磁装置上与该动磁装置相配合,所述动磁装置包括敷贴于人体皮肤上的外壳,所述外壳的中部位置设有一个凸起的立轴,所述立轴上设有滚动轴承,在所述滚动轴承的外圈设有磁盘,所述磁盘的同心圆上等距分布设有磁片,并且在所述磁盘的上方的间隙处安装有控制磁盘转动的电子线路板,在所述磁盘的上方确保磁盘转动时发生切割磁力线作用的位置上设有线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药械组合的微型动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作治疗药物、以及动磁装置,所述动磁装置包括敷贴于人体皮肤上的外壳,所述外壳的中部位置设有一个凸起的立轴,所述立轴上设有滚动轴承,在所述滚动轴承的外圈设有磁盘,所述磁盘的同心圆上等距分布设有磁片,并且在所述磁盘的上方的间隙处安装有控制磁盘转动的电子线路板,在所述磁盘的上方设有线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药械组合的微型动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的其中一端处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给所述电子线路板供电的纽扣电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药械组合的微型动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有医用胶布固定、托架固定或其他器材。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昌家尹立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森荣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