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挂钩及干挂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7287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3:38
一种干挂钩,依次具有与水平龙骨卡接的卡钩部、用于支撑上层墙砖背面的背面支撑部、用于支撑上层墙砖底面的底面支撑部、用于向墙体侧抵压下层墙砖的下抵压部、用于向墙体侧抵压上层墙砖的上抵压部。本干挂钩巧妙地利用墙砖的重力,使底面支撑部、下抵压部和上抵压部得到联动的压紧和定位,实现了对上下层墙砖的定位和固定。此外,干挂钩的安装结构使外墙砖具有微小的倾斜面,巧妙地避免了雨水对墙砖背面的浸入,使水洇阴影问题得到了大幅改善。一种干挂施工工艺,仅对水平龙骨的安装位置有要求,在铺设墙砖时,不用考虑挂件的调节和安装问题,也不需要施胶固定,施工效率因此得到大幅提高,成倍地减少了材料成本和施工量,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巨大的优越性。巨大的优越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挂钩及干挂施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装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干挂墙砖的干挂钩,以及使用该干挂钩的一种干挂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墙砖干挂是一种新兴的施工工艺,相比湿挂工艺,干挂施工的速度快、效率高,不存在墙砖空鼓、开裂、脱落等问题。墙砖干挂需要用到挂件,挂件连接在龙骨上,用于卡挂设在墙砖上下端面上的开槽。通过调节挂件与龙骨的连接位置,使墙砖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得到定位和固定。现有的挂件多为直角折边件,无论外墙砖干挂还是内墙砖干挂,每一块墙砖根据宽窄都需要两个或四个这样的挂件,且挂件的调节仅对该墙砖起作用,对相邻墙砖不起作用。
[0003]为了保证整体墙砖铺设面的美观,挂件的安装和调节是整个干挂施工中最重要的,其工作量也是最大的。尤其是在墙砖与墙体之间的间隙较小时,安装和调节操作受到空间的限制,很多时候都要多次试装墙砖才能将挂件调节安装到位,这无疑又进一步地加大了施工难度和施工量。
[0004]对于外墙砖来说,还要面临淋雨的问题。现有的外墙砖铺设都是整面垂直的,部分雨水会从上到下进入外墙砖的横向缝隙中,并渗入外墙砖的背面。由于外墙砖的背面和侧面没有釉面,因此雨水会渗入砖体内,从外墙砖的正面来看,会出现水洇阴影,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干挂钩及干挂施工工艺,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干挂钩,用于干挂墙砖,在墙砖的上下端面设有卡槽,其特征是:干挂钩为钣金件,依次具有与水平龙骨卡接的卡钩部,向下延伸、用于支撑上层墙砖背面的背面支撑部,向墙砖正面延伸的、用于支撑上层墙砖底面的底面支撑部,向墙体侧倾斜向下延伸、并伸入下层墙砖卡槽内的、用于向墙体侧抵压下层墙砖的下抵压部,向上弯曲延伸、并伸入上层墙砖卡槽内的、用于向墙体侧抵压上层墙砖的上抵压部,在上抵压部的末端,设有向墙砖正面侧倾斜向上延伸的末端引导部;水平龙骨具有垂直的支撑面,干挂钩的背面支撑部和下层墙砖的背部贴合在支撑面上。
[0006]进一步地改进技术方案,所述水平龙骨具有直角折弯结构,包括水平板和垂直板,垂直板的正面为支撑面,卡钩部卡接在垂直板的上端;在水平板上设有长槽孔,长槽孔至少为两个,长槽孔用于调整墙砖与墙体之间的距离。
[0007]进一步地改进技术方案,干挂钩由不锈钢板一体钣金而成,不锈钢板的板厚为0.5

2mm。
[0008]进一步地改进技术方案,卡钩部具有角形结构,角形结构的夹角为70

90
°
;在卡钩部的头端,设有向墙体侧倾斜向下延伸的头端引导部。
[0009]进一步地改进技术方案,底面支撑部与背面支撑部的夹角为80

85
°
;底面支撑部与下抵压部之间的夹角为75

80
°

[0010]进一步地改进技术方案,所述干挂钩连接有角形折板,角形折板与干挂钩等厚;角形折板的一个外板面连接在底面支撑部的下板面上,另一个外板面与背面支撑部朝向墙体一侧的板面共面。
[0011]一种干挂施工工艺,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S1:使用螺栓螺母连接副先将角码安装在水平龙骨的长槽孔上,然后借助激光水平仪,将角码固定在墙体上,调整水平龙骨在角码上的连接位置,使各水平龙骨垂直板的支撑面共面,各垂直板的上端面平行且等距;S2:在水平龙骨的垂直板上间隔地挂接干挂钩,然后将墙砖下端的卡槽插入干挂钩内,使底面支撑部承托墙砖的下端面;在上一层的水平龙骨上间隔地挂接干挂钩,并使干挂钩的下抵压部插入墙砖上端的卡槽内;S3:重复S2,并调节墙砖的横向间隙,然后从下向上逐层铺设墙砖。
[0012]进一步地改进技术方案,在墙体内预埋板状构件,角码安装在板状构件上。
[0013]进一步地改进技术方案,在S3中,每铺设完一层墙砖后,对该层墙砖的铺设面及砖缝的缝隙进行调整,然后对卡接在该层墙砖上端的干挂件进行点焊固定。
[0014]进一步地改进技术方案,对墙砖铺设面及砖缝缝隙的调整,是通过在各底面支撑部与墙砖下端面之间、在各背面支撑部或支撑面与墙砖背面之间增减薄垫条来实现的。
[0015]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干挂钩巧妙地利用墙砖的重力,使底面支撑部、下抵压部和上抵压部得到联动的压紧和定位,实现了对上下层墙砖的定位和固定。
[0016]2、本干挂钩由不锈钢板一体钣金成型,制作工艺简单,耐候性强。
[0017]3、各墙砖的横向缝隙由干挂钩决定,只要干挂钩具有统一的形状和尺寸,就可保证横向缝隙的水平和均匀,因此使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得到了保证。
[0018]4、本干挂钩适用于外墙砖的干挂施工,并使外墙砖具有微小的倾斜面,巧妙地避免或减少了雨水对外墙砖背面的浸入,使水洇阴影问题得到了大幅改善。
[0019]5、本干挂钩的改型结构适用于内墙砖的干挂施工,能够保证整体铺设面的平整。
[0020]本专利技术的施工工艺,仅对水平龙骨的安装位置有要求,在铺设墙砖时,不用考虑挂件的调节和安装问题,仅需从下向上逐层铺设墙砖即可,施工效率因此得到大幅提高。相比现有的施工工艺,不需要调整挂件,也不需要施胶固定,在操作上和环保上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0021]本专利技术的施工工艺,平均每块外墙砖仅需要一个或两个干挂钩便可完成外墙砖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定位和固定。相比现有的施工工艺,成倍地减少了干挂钩的使用量和施工量。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在实施例1中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在另一个视角下的示意图。
[0024]图3为干挂钩在干挂墙砖前的侧视图。
[0025]图4为干挂钩在干挂墙砖后的侧视图。
[0026]图5为图4中P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在实施例2中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专利技术在实施例3中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图7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1、干挂钩;11、头端引导部;12、卡钩部;13、背面支撑部;14、底面支撑部;15、上抵压部;16、下抵压部;17、末端引导部;2、水平龙骨;21、水平板;22、垂直板;3、螺栓螺母连接副;4、角码;5、板状构件;6、墙砖;61、卡槽;7、外墙体;8、雨滴;9、角形折板;10、内墙砖。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前”、“后”、“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挂钩,用于干挂墙砖,在墙砖的上下端面设有卡槽,其特征是:干挂钩为钣金件,依次具有与水平龙骨卡接的卡钩部,向下延伸、用于支撑上层墙砖背面的背面支撑部,向墙砖正面延伸的、用于支撑上层墙砖底面的底面支撑部,向墙体侧倾斜向下延伸、并伸入下层墙砖卡槽内的、用于向墙体侧抵压下层墙砖的下抵压部,向上弯曲延伸、并伸入上层墙砖卡槽内的、用于向墙体侧抵压上层墙砖的上抵压部,在上抵压部的末端,设有向墙砖正面侧倾斜向上延伸的末端引导部;水平龙骨具有垂直的支撑面,干挂钩的背面支撑部和下层墙砖的背部贴合在支撑面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挂钩,其特征是:所述水平龙骨具有直角折弯结构,包括水平板和垂直板,垂直板的正面为支撑面,卡钩部卡接在垂直板的上端;在水平板上设有长槽孔,长槽孔至少为两个,长槽孔用于调整墙砖与墙体之间的距离。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挂钩,其特征是:干挂钩由不锈钢板一体钣金而成,不锈钢板的板厚为0.5

2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挂钩,其特征是:卡钩部具有角形结构,角形结构的夹角为70

90
°
;在卡钩部的头端,设有向墙体侧倾斜向下延伸的头端引导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挂钩,其特征是:底面支撑部与背面支撑部的夹角为80

85
°
;底面支撑部与下抵压部之间的夹角为7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水旺高顺旺王卓杨勇高哲高贺高艳峰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九朝文物复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