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17127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S1、将待处理的有机废水通入调节池内,通过所述调节池,向氧化池内通入碱性的待处理的有机废水;S2、在氧化池内,采用疏水性纳米膜进行臭氧曝气,通过调节曝气压力使得臭氧通过疏水性纳米膜后以“雾状”形式的臭氧微纳米气泡扩散在有机废水中,形成混合溶液,并投加过氧化氢与混合溶液反应,反应后通入混凝沉淀池;其中疏水性纳米膜的表面的水接触角在1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例如由造纸、印染、制药等等行业排出的有机废水中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有机废水对体的污染日趋广泛和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安全。由于有机废水的成分复杂,有些还有毒性,比城市污水处理更困难。臭氧是一种氧化能力较强的氧化剂(标准氧化电位是2.07V),在水处理方面有着广泛应用,但是传统的臭氧曝气存在臭氧传质效率和利用率低、对污染物的降解程度低等缺点,造成了现有的有机废水的处理效率低、运行成本高的问题,不利于有机废水的有效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0005]一种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S1、将待处理的有机废水通入调节池内,通过所述调节池,向氧化池内通入碱性的待处理的有机废水;S2、在所述氧化池内,采用疏水性纳米膜进行臭氧曝气,通过调节曝气压力使得所述臭氧通过所述疏水性纳米膜后以“雾状”形式的臭氧微纳米气泡扩散在所述待处理的有机废水中,形成混合溶液,并投加过氧化氢与所述混合溶液反应,反应后通入混凝沉淀池;其中,所述疏水性纳米膜的表面的水接触角在100

120
°
之间;
[0007]S3、在所述混凝沉淀池内,加入混凝剂进行处理,然后通入滤池;
[0008]S4、在所述滤池内,将经过步骤S3处理后的废水进行过滤后排出。
[0009]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所述碱性的待处理的有机废水的pH为8

10。
[0010]优选地,在步骤S2中,还包括持续向所述疏水性纳米膜表面引入侧向水流。
[0011]优选地,所述疏水性纳米膜的孔径为10~200nm;所述疏水性纳米膜的厚度为3

6mm。
[0012]优选地,当待处理的有机废水的pH不在8

10范围内时,还包括向所述调节池内投加pH调节液以调节所述待处理的有机废水的pH为8

10的步骤。
[0013]优选地,所述步骤S2是在超声波的作用下进行的。
[0014]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的过氧化氢投加量为0.2~2kgH2O2/kgCOD,投加方式为间断投加或连续投加。
[0015]优选地,在步骤S2中,所述待处理的有机废水在所述氧化池内的停留时间为20~40min。
[0016]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的混凝剂为二价铁混凝剂,优选为硫酸亚铁。
[0017]优选地,所述步骤S4中的所述滤池内包含由过滤颗粒组成的滤层,所述滤层的厚度至少为1.0m,过滤颗粒的粒径为0.6~1.0mm,过滤的滤速不高于12m/h。
[0018]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9]本专利技术采用特定的疏水性纳米膜进行臭氧曝气,在疏水性纳米膜的疏水特性作用下,通过调节合适的曝气压力,达到曝气“雾点”,使得臭氧通过纳米级别的膜孔以“雾状”形式的微纳米气泡扩散到液体中,膜表面附着的疏水层可以降低气体传质阻力,可以大大降低能耗;利用微纳米气泡的优良特性可以充分提高臭氧在液体中的停留时间,增大气液接触面积,有效提高臭氧的传质效率和利用率,同时气液界面可以产生部分羟基自由基,提升臭氧氧化效果,利用膜的疏水特性可以避免气泡因气液传质的液膜阻力过大而汇聚成较大气泡,还可以降低曝气压力;同时,本专利技术的臭氧与过氧化氢反应产生大量羟基自由基,提高了臭氧的氧化效果,实现高级氧化,由于羟基自由基的选择性较弱,可适用于多种高浓度工业废水的处理。总的来说,本专利技术以臭氧微纳米气泡的形式充分促进臭氧的传质,提高臭氧的利用率,既可以很好的去除有机污染物,保证出水满足排放标准,又能减少臭氧投加量和臭氧氧化时间,继而提高处理效率,减小反应器体积,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尤其适用于印染、化工、医药等行业含有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对COD、BOD、色度及各种难降解有机物都能很好的去除。
[0020]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利用超声波强化氧化效果,进一步减小微纳米气泡的尺寸,降低气液传质阻力,提高臭氧氧化反应的速度,促进羟基自由基的产生;同时在超声的振动作用和微纳米气泡的搅动作用下可以更好的促进臭氧与过氧化氢以及污水与氧化物的反应,也防止污染物在纳米陶瓷曝气膜表面的沉积,避免膜污染。
[0021]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在混凝沉淀池中投加二价铁混凝剂,不仅对氧化后废水中的残余颗粒物进行混凝和吸附,而且二价铁和氧化池剩余的过氧化氢反应构成芬顿反应,也能够产生强氧化能力的羟基自由基,降解部分有机污染物,同时能够反应掉氧化池中剩余的过氧化氢。
[0022]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疏水性纳米膜表面引入侧向射流,可以进一步避免气泡在膜表面的黏附和气泡的聚集,提升池内气泡的均匀性,保证氧化池内的臭氧反应能够均匀进行,避免死角情况出现,从而使得氧化反应更加高效地进行。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有机废水的处理系统示意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图1中的与侧向循环水泵连接的出水总管和若干出水支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对照附图并结合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6]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0027]S1、将待处理的有机废水通入调节池内,通过所述调节池,向氧化池内通入碱性的待处理的有机废水;
[0028]S2、在所述氧化池内,采用疏水性纳米膜进行臭氧曝气,通过调节曝气压力使得所述臭氧通过所述疏水性纳米膜后以“雾状”形式的臭氧微纳米气泡扩散在所述待处理的有机废水中,形成混合溶液,并投加过氧化氢与所述混合溶液反应,反应后通入混凝沉淀池;
其中,所述疏水性纳米膜的表面的水接触角在100

120
°
之间;
[0029]S3、在所述混凝沉淀池内,加入混凝剂进行处理,然后通入滤池;
[0030]S4、在所述滤池内,将经过步骤S3处理后的废水进行过滤后排出。
[0031]传统的臭氧曝气普遍采用大孔曝气,由于气泡尺寸较大,气液接触面积小,导致臭氧传质效率低下,在水中的溶解量较小,造成臭氧的利用率低下,运行成本增加,相比之下,微纳米气泡具有体积小,比表面积大、内部压力高的特点,与传统的臭氧曝气相比,臭氧微纳米气泡可以提高臭氧在液体中的停留时间,增大气液接触面积,从而提高臭氧的传质效率和利用率。虽然现有的微纳米气泡装置进行臭氧曝气时,也可以产生微纳米气泡,但这样的装置一般操作复杂,设备较大,使用不便,同时大多采用加压释放或者气液循环的方式,能耗大大升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待处理的有机废水通入调节池内,通过所述调节池,向氧化池内通入碱性的待处理的有机废水;S2、在所述氧化池内,采用疏水性纳米膜进行臭氧曝气,通过调节曝气压力使得所述臭氧通过所述疏水性纳米膜后以“雾状”形式的臭氧微纳米气泡扩散在所述待处理的有机废水中,形成混合溶液,并投加过氧化氢与所述混合溶液反应,反应后通入混凝沉淀池;其中,所述疏水性纳米膜的表面的水接触角在100

120
°
之间;S3、在所述混凝沉淀池内,加入混凝剂进行处理,然后通入滤池;S4、在所述滤池内,将经过步骤S3处理后的废水进行过滤后排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碱性的待处理的有机废水的pH为8

1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还包括持续向所述疏水性纳米膜表面引入侧向水流。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性纳米膜的孔径为10~200nm;所述疏水性纳米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乾元韩卫冉王文龙胡洪营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