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结构及其制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7058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压器结构及其制法,该变压器结构包括:第一绕线部,用以缠绕初级绕线,并具有第一贯穿通道;第二绕线部,包含:第一侧板,具有设置第一接脚的基座;第二侧板;相对应设置于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间的多个隔板;板件,设置于两相邻隔板间,用以与隔板共同形成第二贯穿通道以及用以缠绕次级绕线的绕线槽;第二接脚,具有自第二侧板延伸出的收线部、插接部以及连接收线部及插接部的连接部,其设置于板件中;磁芯组,其部分设置于第一贯穿通道以及第二贯穿通道;其中,次级绕线的端部与第一接脚连接,而另一端部则缠绕连接于第二侧板的收线部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压器结构及其制法,尤指一种可避免高压回线跳火的 变压器结构及其制法。
技术介绍
变压器为各式电器设备中经常使用的电子元件,用以调整不同的电压, 使其达到电器能够适用的范围。请参阅图1,其为一传统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变压器1主要包含磁芯组ll(magnetic core assembly)、 绕线基座12(bobbin)、初级绕线13(primary winding coil)与次级绕线 14(secondary winding coil)。其中,初级绕线13及次级绕线14彼此重叠地叠 绕于绕线基座12的绕线部121中,且以例如绝缘胶带15绝缘分离。磁芯组 11通常由一第一磁芯部111与一第二磁芯部112所组成,磁芯组11的部分 结构,例如第一磁芯部lll与第二磁芯部112的第一轴心部llla、 112a,设 置于绕线基座12的通道122内,使磁芯组11与初级绕线13及次级绕线14 产生电磁耦合感应,以此达到电压转换的目的。一般而言,变压器磁漏感(leakage inductance)的控制对电源转换器十分重 要,因为它将影响到电源转换器的电力转换效率。为提升电源转换器的电力 转换效率,相关技术以致力于增加变压器绕线的耦合率,降低磁漏感,进而 减少电压转换的能量损失。在图1所示的变压器结构中,由于初级绕线13 与次级绕线14彼此重叠地叠绕于绕线基座12的绕线部121中,因此初级绕 线13与次级绕线14形成较少的磁漏,绕线耦合率(couplingcoefficient)较高, 磁漏感较低,经变压器转换电压的能量损耗较少,以此可提升电源转换器的 电力转换效率。然而,在例如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等新一代电子产 品的电源供应系统中,变压器则以具有磁漏感型的变压器为主流,这一类的 变压器结构利用绕线基座的分隔部将初级绕线以及次级绕线分隔且使两者保持电气安全距离。在这一类的应用中,电源供应系统的电流会先经过一变压器初级绕线固有的磁漏感L和一电容元件C所构成的LC谐振电路,同时, 近似于半个正弦波的电流会通过功率场效晶体管开关。当电流为零时,开关 将导通,而经过半个正弦波后电流返回零时,开关将关闭。采用这种具有谐 振电路的软开关设计,可减小开关元件的开关损耗、降低噪声以及提升效能。由于LCD面板的尺寸日趋增大,因而其使用的灯管长度及数量也相对 增加,故所需的驱动电压亦随之增加,因此, 一般应用于LCD面板的变压 器如图2所示,如图所示,现有的变压器2包含一磁芯组21、 一第一绕线部 22、 一第二绕线部23、 一初级绕线24及一次级绕线25,其中,第一绕线部 22具有第一侧板26,而第二绕线部23则具有第二侧板27以及多个隔板23a, 多个隔板23a与第二侧板27之间定义形成多个绕线槽23b,通过绕线槽23b 的分压原理,依照使用电压的高低来设置隔板23a,以决定绕线槽23b的数 量。在第一侧板26及第二侧板27的底部分别具有一基座26a及27a,在基 座26a上设置有多个接脚28,而在基座27a上亦设置有多个接脚29。变压器2的初级绕线24的绕线方式是先将一端缠绕连接于基座26a的 接脚28a上,再缠绕至第一绕线部22上,最后回线将另一端缠绕连接于接 脚28b上,而次级绕线25的绕线方式则是先将一端缠绕连接于基座27a的 接脚29a上,再依序缠绕至第二绕线部23上的绕线槽23b上,最后由第二 绕线部23回线至基座27a,再将另一端缠绕连接于接脚29b上,如此一来, 则可通过第二绕线部23上的隔板23a使得初级绕线24与次级绕线25之间 维持一定的电气安全距离,并增加磁漏感。然而,在现有的变压器2中,由于初级绕线24及次级绕线25在回线时 直接使得一部分的线圈分别暴露在第一绕线部22及第二绕线部23下方,虽 该暴露的部分线圈会再以绝缘体包覆,但仍容易因安全距离不足的原因而产 生跳火(短路)的现象,造成变压器2的毁损。因此,如何发展一种可改善现有的技术缺陷,且能改善高压回线跳火的 变压器结构,实为目前迫切需要研发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结构,从而解决现有的变压器易产生高压回线跳火的情形,进而导致变压器损毁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制法,其可降低变压器的制造成本。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较广义实施形式为提供一种变压器结构,其 包括第一绕线部,其用以缠绕初级绕线,并具有第一贯穿通道;第二绕线 部,其包含第一侧板,其具有基座,基座设置第一接脚;第二侧板,其与 第一侧板相对应设置;多个隔板,其相对应设置于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之间; 板件,板件设置于两相邻隔板间,用以与两相邻隔板共同形成第二贯穿通道 以及用以缠绕次级绕线的绕线槽;第二接脚,其具有收线部、插接部以及连 接收线部及插接部的连接部,收线部自第二侧板延伸而出,连接部设置于板 件中,而插接部自基座延伸出;以及磁芯组,其部分设置于第一绕线部的第 一贯穿通道以及第二绕线部的第二贯穿通道;其中,次级绕线的一端部与第 一接脚连接,而另一端部则缠绕连接于第二侧板的收线部上。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另一较广义实施形式为提供一种变压器制法,其 包含下列步骤提供一第一绕线部,其具有一第一贯穿通道及一初级绕线区; 提供一第二绕线部,其包含一第一侧板,具有一基座,该基座设置一第一接 脚; 一第二侧板,与该第一侧板相对应设置;多个隔板,相对应设置于该第 一侧板及该第二侧板之间; 一板件,设置于两相邻隔板间,用以与所述两相 邻隔板共同形成一第二贯穿通道以及多个次级绕线槽;将一第二接脚打入该 第二绕线部且贯穿该板件及该第二侧板,并于突出该第二侧板的前端形成一 收线部,再将该第二接脚的尾端弯折以形成自该基座延伸出的一插接部;将 一初级绕线缠绕于该初级绕线区,并将一次级绕线的一端部与该第一接脚连 接且缠绕于所述多个次级绕线槽后,将另一端部缠绕连接于该第二侧板的该 收线部上;以及将一磁芯组部分设置于该第一绕线部的该第一贯穿通道以及 该第二绕线部的该第二贯穿通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变压器结构通过将第二接脚延长 设置于第二绕线部的板件内部并令一端由第二侧板延伸出,使次级绕线于第 二绕线部绕线完成后直接缠绕连接于第二侧板的收线部而无需回线至基座 上的接脚,进而避免在高压回线造成安全距离不足而产生跳火的情形,从而 降低变压器损毁的机率。再者,该第二接脚可利用打入方式设置于第二绕线部的板件内部,故可大大降低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l:其为现有的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其为另一现有的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其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变压器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A:其为图3所示的第二绕线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B:其为图4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C:其为图4A所示的第二绕线部绕线完成的示意图。图5:其为图3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6A:其为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两个变压器组装的结构示意图。图6B:其为图6A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7A:其为第二接脚结构示意图。图7B:其为图7A所示的第二接脚设置于第二绕线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变压器1、 2、 3、 4 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压器结构,其包括: 一第一绕线部,其用以缠绕一初级绕线,并具有一第一贯穿通道; 一第二绕线部,其包含: 一第一侧板,其具有一基座,该基座设置一第一接脚; 一第二侧板,其与该第一侧板相对应设置; 多个隔板, 其相对应设置于该第一侧板及该第二侧板之间; 一板件,该板件设置于两相邻隔板间,用以与所述两相邻隔板共同形成一第二贯穿通道以及用以缠绕一次级绕线的一绕线槽;及 一第二接脚,其具有一收线部、一插接部以及连接该收线部及该插接部的一连接 部,该收线部自该第二侧板延伸而出,该连接部设置于该板件中,而该插接部自该基座延伸出;以及 一磁芯组,其部分设置于该第一绕线部的该第一贯穿通道以及该第二绕线部的该第二贯穿通道; 其中,该次级绕线的一端部与该第一接脚连接,而另一端部 则缠绕连接于该第二侧板的该收线部上。

【技术特征摘要】
CN 2007-12-20 200710199377.41. 一种变压器结构,其包括一第一绕线部,其用以缠绕一初级绕线,并具有一第一贯穿通道;一第二绕线部,其包含一第一侧板,其具有一基座,该基座设置一第一接脚;一第二侧板,其与该第一侧板相对应设置;多个隔板,其相对应设置于该第一侧板及该第二侧板之间;一板件,该板件设置于两相邻隔板间,用以与所述两相邻隔板共同形成一第二贯穿通道以及用以缠绕一次级绕线的一绕线槽;及一第二接脚,其具有一收线部、一插接部以及连接该收线部及该插接部的一连接部,该收线部自该第二侧板延伸而出,该连接部设置于该板件中,而该插接部自该基座延伸出;以及一磁芯组,其部分设置于该第一绕线部的该第一贯穿通道以及该第二绕线部的该第二贯穿通道;其中,该次级绕线的一端部与该第一接脚连接,而另一端部则缠绕连接于该第二侧板的该收线部上。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第一侧板、该第二侧板及所 述多个隔板为彼此相互平行设置,且所述多个隔板分别具有一缺口,用以使 该次级绕线由该缺口转绕至相邻的该绕线槽内。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基座具有一第一侧面、 一第 二侧面以及一第三侧面。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第一侧面具有一第一卡合构 件,该第二侧面的具有与该第一卡合构件相对应设置的一第二卡合构件,该 第二卡合构件用以与一相邻变压器的第一卡合构件相互卡合。5. 如权利要求4的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第一卡合结构为一凸块, 该第二卡合构件为一凹部结构。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第一绕线部还具有一套件, 该套件用以容置至少部分该第二绕线部。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基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子旸邓经宪蔡辛卫陈义霖庄博钧白佳宏张世贤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