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6902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变压器,尤指一种可多用途使用的变压器,是由本体与插头模组组成,本体上设有嵌槽,嵌槽处凸伸相对设置有L形的第一、第二端子,本体上设有开关推钮与通孔,具有不同型式插脚的插头模组,其内部连接设置呈侧T形的第一、第二弹片,在插头模组下侧设置的插头下盖处相对第一、第二端子分别设有对应的剖沟,当插头模组嵌接于本体的嵌槽内,第一、第二端子分别进入剖沟,使第一、第二端子分别与第一、第二弹片导通,达到变压目的,插头模组一端设置弹片穿入本体的通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插头模组可以安全与稳固的定位,并可防止松脱,以符合安全规定标准,端子与弹片可稳固接触,以避免接触不良。(*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变压器,尤其涉及一种符合安全规定标准,使端子与弹片可确实稳固接触,以避免接触不良的变压器。
技术介绍
由于世界各地所采用的交流电压不尽相同,使得电器用品的适用性受到相当大的限制,为了可使四处奔波的人可以方便的使用电器,在市面上出现各种型式的变压器,可依所在地的电压进行切换选择,而将所在地的供电电压变换成为需要的特定电压。在电压的差异上可由变压器加以克服,但世界各地采用的插座的型式各不相同,却对使用者造成另一项困扰,虽曾见有可变化其插脚型式的变压器,但其必然要采用较大的壳体容置多种不同型式的插脚,不仅使体积变大,造成携带上的不便,亦会增加整体的重量。为了方便使用者携行及使用,故将各种不同型式的插脚设计为伸缩式或折迭式,可在不使用时将插脚缩入壳体,因必需搭配适当的操作机构或卡合装置来搭配各种不同型式的插脚,让各种插脚在缩入及伸出时可以获得定位,以确保使用的稳定性。然而该操作机构在操作调整时不甚方便,并极有可能找不到适当的插脚使用,或是在用毕后无法将插脚缩回壳体中,该种结构不甚理想。另有一种现有构造,具有一组插脚的插头,插头一侧具接触片与本体上设置的弹片接触导通,于插头与本体之间是以弹性体提供定位作用。其缺点在于弹片与接触片之间并非为确实的接触,弹性体容易产生弹性疲劳的问题,在产生弹性疲劳后,会使插头与本体之间的卡掣不够确实,容易产生不良品,且不易符合安全规定标准,实有加以改善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变压器,主要可达到当开关推钮在锁固状态下,可令开关推钮下侧凸设的挡片可以确实的抵挡于插头的弹片下侧,而使插头模组可以安全与稳固的定位,防止本体与插头模组脱离,符合安全规定标准,使端子与弹片可确实稳固接触,以避免接触不良。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变压器,包括变压器的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内部设置一端子压板,其上分别固定第一、第二端子,第一、第二端子的上侧分别设置接触部,本体上设置固定孔,各固定孔分别供第一、第二端子定位;本体上部设置一具开口的嵌槽,本体上相对开口的另端设一通孔,本体上还设置一长孔;一开关推钮压板,固定设于本体内部;一开关推钮,相对于长孔设置,开关推钮的上侧由长孔处凸伸,开关推钮的下侧延伸设置一挡片,在本体内部相对于通孔侧边朝下设置下凸缘;插头模组,由插头下盖、插头上盖与第一、第二弹片组成;插头下盖,其一端凸伸设置一弹片,弹片上设置倒勾,一组剖沟分别由插头下盖的端部处朝内侧延伸;插头上盖,组装于插头下盖上,插头上盖上设置数个插脚,各插脚处分别设置电线;第一、第二弹片,在第一、第二端子上的各接触部分别接触导通于第一、第二弹片上,插脚与第一、第二弹片间用电线连接。前述的变压器,其中第一、第二端子分别呈L形,第一、第二弹片分别呈侧T形的夹片形状。前述的变压器,其中接触部是呈水平状。前述的变压器,其中嵌槽两侧分别设一滑槽,插头下盖两侧分别设置凸片,各凸片分别与各滑槽对应组装。前述的变压器,其中倒勾上设置斜面。前述的变压器,其中数个插脚为一组对应的扁形插脚。前述的变压器,其中数个插脚为一组对应的圆柱形插脚。前述的变压器,其中数个插脚为一组对应呈八字形排列的插脚。前述的变压器,其中数个插脚为三支呈扁形的插脚。本技术具有如下功效1、当开关推钮推向锁固位置,可使开关推钮下侧设置的挡片确实的抵挡于弹片下侧,以使插头模组可以安全与稳固定位而不松脱,以符合安全规定标准。2、端子与弹片可确实稳定接触,以避免接触不良。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例中的插头上盖未插接于变压器的本体前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插头上盖当插接于变压器的本体上的结合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插头上盖当插接于变压器的本体后,推动开关推钮后的结合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另一结合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例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第三种实施例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第四种实施例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0本体11底座12上盖121固定孔122嵌槽 123滑槽124通孔 125长孔126下凸缘13端子压板14第一端子141接触部15第二端子151接触部16开关推钮压板 17开关推钮171挡片20插头模组21插头下盖211弹片 212倒勾2121斜面213剖沟 214凸片22插头上盖221插脚221A插脚 221B插脚221C插脚 222电线23第一弹片24第二弹片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变压器,包括变压器的本体10与插头模组20;该本体10是由相对盖合的底座11与上盖12组成,底座11内部设置供变压的组件,底座11与上盖12之间设置一端子压板13,其上分别固定设置L形的第一、第二端子14、15,第一、第二端子14、15的上侧分别设置呈水平状的接触部141、151,上盖12上设置一组相对的固定孔121,各固定孔121分别供第一、第二端子14、15穿伸及定位;上盖12上部设置一具开口的嵌槽122,该嵌槽122两侧分别设置一滑槽123,上盖12上相对开口的另端设置一通孔124,并于上盖12上设置一上、下贯通的长孔125;一ㄇ形开关推钮压板16,是固定设置于上盖12下侧;一开关推钮17,其略呈Z形,并相对于长孔125设置,且开关推钮17的上侧略由长孔125处朝上凸伸,在开关推钮17的下侧延伸设置一挡片171,在上盖12内部下侧相对于通孔124侧边朝下凸伸设有下凸缘126;插头模组20,主要是由插头下盖21、插头上盖22与第一、第二弹片23、24组成;插头下盖21是呈片状,其一端凸伸设置一弹片211,弹片211上设置具有斜面2121的倒勾212,一组剖沟213分别由插头下盖21的端部处朝内延伸,在插头下盖21两侧分别设置凸片214,各凸片214分别与各滑槽123对应组装;呈片状的插头上盖22,是与插头下盖21相互组装,在插头上盖22上设置一组呈扁形的插脚221,各插脚221处分别朝向插头下盖21与插头上盖22之间设置电线222;第一、第二弹片23、24(如图6所示),分别呈侧T形的夹片形状,其内部形成中空,供与前述的第一、第二端子14、15上呈水平状的各接触部141、151分别确实且稳定接触导通,并可避免接触不良,电线222分别连接于插脚221与第一、第二弹片23、24之间。如图2、图3、图4所示,当插头模组20相对于本体10的嵌槽122处,在组装时,将插头模组20两侧设置的凸片214分别对应各滑槽123嵌入组装,并以弹片211对应于通孔124处嵌入,弹片211通过通孔124,并位于下凸缘126略下方位置,由于设有带斜面2121的倒勾212,借由该斜面2121在通过下凸缘126之后即定位于其侧边,各剖沟213分别可供第一、第二端子14、15进入。当使用者以手指推动开关推钮17在长孔125内部移动,借由开关推钮17下侧设置的挡片171,该挡片171确实的抵挡于弹片211下侧,并可将弹片211确实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压器,包括:变压器的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内部设置一端子压板,其上分别固定第一、第二端子,第一、第二端子的上侧分别设置接触部,本体上设置固定孔,各固定孔分别供第一、第二端子定位;    本体上部设置一具开口的嵌槽,本体上相对开口的另端设一通孔,本体上还设置一长孔;    一开关推钮压板,固定设于本体内部;一开关推钮,相对于长孔设置,开关推钮的上侧由长孔处凸伸,开关推钮的下侧延伸设置一挡片,在本体内部相对于通孔侧边朝下设置下凸缘;    插头模组,由插头下盖、插头上盖与第一、第二弹片组成;    插头下盖,其一端凸伸设置一弹片,弹片上设置倒勾,一组剖沟分别由插头下盖的端部处朝内侧延伸;    插头上盖,组装于插头下盖上,插头上盖上设置数个插脚,各插脚处分别设置电线;    第一、第二弹片,在第一、第二端子上的各接触部分别接触导通于第一、第二弹片上,插脚与第一、第二弹片间用电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压器,包括变压器的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内部设置一端子压板,其上分别固定第一、第二端子,第一、第二端子的上侧分别设置接触部,本体上设置固定孔,各固定孔分别供第一、第二端子定位;本体上部设置一具开口的嵌槽,本体上相对开口的另端设一通孔,本体上还设置一长孔;一开关推钮压板,固定设于本体内部;一开关推钮,相对于长孔设置,开关推钮的上侧由长孔处凸伸,开关推钮的下侧延伸设置一挡片,在本体内部相对于通孔侧边朝下设置下凸缘;插头模组,由插头下盖、插头上盖与第一、第二弹片组成;插头下盖,其一端凸伸设置一弹片,弹片上设置倒勾,一组剖沟分别由插头下盖的端部处朝内侧延伸;插头上盖,组装于插头下盖上,插头上盖上设置数个插脚,各插脚处分别设置电线;第一、第二弹片,在第一、第二端子上的各接触部分别接触导通于第一、第二弹片上,插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行道
申请(专利权)人:帝闻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