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交换机柜散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16888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电站交换机柜散热系统,属于变电站技术领域。包括柜顶散热风扇组件、后柜门进气组件、柜内交换机层间正面封板和柜内导流风扇组件。其中交换机柜内部通过柜顶散热风扇组件和柜内导流风扇组件的作用,使柜内的空气由下至上通过柜顶散热风扇组件排出,柜外的空气通过后柜门进气组件进入柜内,并且由于柜内交换机层间正面封板对于层间空气流动性的影响,使得柜外的空气很快充满交换机柜。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柜顶散热风扇组件和柜内导流风扇组件的导流散热作用,使得空气在交换机柜内较为狭长的区域沿固定方向流动,便于柜内外空气实现快速交换,在保证交换机柜散热效果的同时提高了交换机柜的散热效率。同时提高了交换机柜的散热效率。同时提高了交换机柜的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电站交换机柜散热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变电站
,具体涉及一种变电站交换机柜散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智能变电站是采用先进、可靠、集成和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检测等基本功能,同时,具备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和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智能化变电站是未来变电站建设和改造的必然趋势。
[0003]交换机作为智能变电站内的重要设备,智能终端、合并单元、保护装置、测控装置的数据和信号都需要通过交换机来传输,因此交换机的安全稳定运行尤为重要。随着智能化建设的推进,变电站内使用的交换机数量不断增加,为节约空间、便于维护,通常将4~8个交换机放置在同一交换机柜内,致使交换机工作时散热困难、发热严重、柜内温度极高,而高温易导致交换机线路、接口等老化、失效,进而导致交换机故障。智能变电站的交换机一旦发生故障,电流、电压等重要信息传输出现断链或延时,严重者甚至引起保护装置拒动或误动,进而导致大面积停电等事故。
[0004]根据南网《智能变电站过程层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规范》规定,交换机在室内的工作场所环境温度为

25~+55摄氏度,但目前智能变电站交换机柜内集中安装了多台交换机,柜内通风散热能力不足。经现场红外测温试验,某智能变电站正常运行时其交换机平均工作环境温度为58摄氏度左右,部分交换机柜达到7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远高于《规范》规定的工作环境温度,严重影响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0005]现有的交换机柜散热系统包括柜顶风扇、柜顶通风散热孔和后柜门通风散热孔,但该系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0006]1、交换机柜内仅在柜顶安装有散热风扇,散热风扇的功率仅够将柜内顶部热空气吸走,由于交换机柜柜顶较高,无法从下到上形成强空气对流,柜内中下部交换机无法及时散热;同时散热风扇安装在交换机柜内顶部增加了消缺时的拆装难度。
[0007]2、交换机柜内顶部散热风扇距离柜顶散热通风孔位置较远且柜顶散热通风孔面积小、防尘盖离柜顶散热通风孔距离过近,导致柜内热气不能有效排出,降低了散热风扇的排气散热效果。
[0008]3、交换机后柜门下方通风散热孔过少且有效通风面积小,无法使足够的外部冷空气进入柜内,冷却效果差。
[0009]4、交换机柜内交换机层间正面封板为封闭平面,不利于空气在各层交换机之间流通,影响空气对流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的交换机柜散热系统存在的上述问题。
[001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1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电站交换机柜散热系统,包括:
[0013]柜顶散热风扇组件、后柜门进气组件、柜内交换机层间正面封板和柜内导流风扇组件;
[0014]柜顶散热风扇组件安装在交换机柜的顶部,用于将交换机柜内的空气排出;
[0015]后柜门进气组件安装在交换机柜的后柜门上,用于将交换机柜外的空气流入;
[0016]柜内交换机层间正面封板安装在交换机柜内,用于交换机柜内层间空气的流通;
[0017]柜内导流风扇组件安装在交换机柜内底部和中部的支柱上,用于交换机柜内的空气由下向上流动;
[0018]当柜顶散热风扇组件和柜内导流风扇组件运行时,交换机柜内的空气由下网上流动并通过柜顶散热风扇组件排出;交换机柜外的空气通过后柜门进气组件流入,并通过柜内交换机层间正面封板从正面流入交换机柜内各个层间。
[0019]进一步的,柜顶散热风扇组件具体包括:
[0020]框架、散热风扇和柜顶防尘防小动物隔网;
[0021]框架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交换机柜的顶部;
[0022]散热风扇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框架中,并且散热风扇的排风面面向交换机柜的外部;
[0023]柜顶防尘防小动物隔网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框架上。
[0024]进一步的,柜内导流风扇组件包括多个导流风扇,多个导流风扇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交换机柜内底部和中部支柱上,并且多个导流风扇的排风面向上。
[0025]进一步的,交换机柜上设置有快速插拔接口,快速插拔接口用于散热风扇和导流风扇的电源线在交换机柜上进行插拔。
[0026]进一步的,散热风扇和导流风扇的型号和大小均相同。
[0027]进一步的,后柜门进气组件具体包括:
[0028]后柜门通风孔和后柜门防尘防小动物隔网;
[0029]后柜门通风孔设置在交换机柜的后柜门上;
[0030]后柜门防尘防小动物隔网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交换机柜的后柜门的表面。
[0031]进一步的,后柜门防尘防小动物隔网上孔的分布密度沿隔网由下至上均匀增大。
[0032]进一步的,柜内交换机层间正面封板上均匀布设有若干通风孔。
[0033]综上,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电站交换机柜散热系统,包括柜顶散热风扇组件、后柜门进气组件、柜内交换机层间正面封板和柜内导流风扇组件。其中交换机柜内部通过柜顶散热风扇组件和柜内导流风扇组件的作用,使柜内的空气由下至上通过柜顶散热风扇组件排出,柜外的空气通过后柜门进气组件进入柜内,并且由于柜内交换机层间正面封板对于层间空气流动性的影响,使得柜外的空气很快充满交换机柜。本专利技术利用柜顶散热风扇组件和柜内导流风扇组件的导流散热作用,使得空气在交换机柜内较为狭长的区域沿固定方向流动,便于柜内外空气实现快速交换,在保证交换机柜散热效果的同时提高了交换机柜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3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交换机柜的正视图;
[0036]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交换机柜的侧视图;
[0037]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柜门通风孔在后柜门上的分布示意图;
[0038]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柜顶散热风扇组件中柜顶防尘防小动物隔网示意图;
[0039]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风扇与框架配合的示意图;
[0040]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柜门内侧局部示意图;
[0041]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柜内导流风扇组件布局示意图;
[0042]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交换机柜散热时空气流向侧视剖面图。
[0043]附图中:101、柜顶散热风扇组件,102、柜内交换机层间正面封板,201、后柜门通风孔,301、框架,302、散热风扇,303、柜顶防尘防小动物隔网,401、后柜门,402、后柜门防尘防小动物隔网,501、柜内导流风扇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站交换机柜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柜顶散热风扇组件、后柜门进气组件、柜内交换机层间正面封板和柜内导流风扇组件;所述柜顶散热风扇组件安装在交换机柜的顶部,用于将所述交换机柜内的空气排出;所述后柜门进气组件安装在交换机柜的后柜门上,用于将所述交换机柜外的空气流入;所述柜内交换机层间正面封板安装在交换机柜内,用于所述交换机柜内层间空气的流通;所述柜内导流风扇组件安装在交换机柜内底部和中部的支柱上,用于所述交换机柜内的空气由下向上流动;当所述柜顶散热风扇组件和所述柜内导流风扇组件运行时,所述交换机柜内的空气由下网上流动并通过所述柜顶散热风扇组件排出;所述交换机柜外的空气通过所述后柜门进气组件流入,并通过所述柜内交换机层间正面封板从正面流入交换机柜内各个层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交换机柜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柜顶散热风扇组件具体包括:框架、散热风扇和柜顶防尘防小动物隔网;所述框架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交换机柜的顶部;所述散热风扇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所述框架中,并且所述散热风扇的排风面面向交换机柜的外部;所述柜顶防尘防小动物隔网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所述框架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海林雄锋肖星王振刚刘德志罗其锋曾庆祝孟晨旭曾令诚卢泳茵范德和贾子然尹雁和凌霞黄伟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