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荧光微米探针检测槲皮素的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116730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荧光微米探针检测槲皮素的方法和应用,以姜黄素为靶标、六氯环三磷腈为连接基团形成聚环三磷腈共姜黄素荧光微球,基于荧光微球与铝离子络合形成荧光微米探针,通过槲皮素与金属离子良好的配位能力,与荧光微米探针中铝离子结合释放荧光信号使体系荧光增强,实现对槲皮素的快速检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荧光微米探针为聚磷腈超支化微米级荧光微米探针,通过构建“姜黄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荧光微米探针检测槲皮素的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槲皮素检测技术,特别是一种荧光微米探针检测槲皮素的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3

,3,4

,5,7

五羟基黄酮),广泛存在于诸多中草药和日常食品中,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癌症等作用。研究证明富含黄酮类的食品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活性,通过增强多种酶的活性有益于人体细胞如抗炎、抗氧化、保肝、抗肿瘤和抗菌作用,还与降低某些癌症风险有关,检测槲皮素有利于评价食品化学中的营养质量和药理学中槲皮素的抗氧化活性。
[0003]现有技术中,检测槲皮素的方法有很多,如分光光度法、紫外吸收法、高效液相色谱和电化学方法等,荧光方法由于其快速简便的优点也受到关注,荧光探针可以通过制备价廉的试剂盒实现在复杂背景下的视觉识别,可用于槲皮素快速检测分析。近年来,出现基于小分子、纳米材料和聚合物等荧光探针可以实现对槲皮素的荧光检测。但是,大多数荧光探针响应时间慢和灵敏度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荧光微米探针。
[000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荧光微米探针在检测槲皮素中的应用,响应时间快且灵敏度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荧光微球,以姜黄素(Cur)为靶标、六氯环三磷腈(HCCP)为连接基团,通过两者共聚合形成聚环三磷腈共姜黄素(PC)荧光微球。
[0008]优选地,所述荧光微球的粒径为0.5

2μm。
[0009]上述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1)六氯环三磷腈与姜黄素按照摩尔比为1:1.5

5溶于有机溶剂;
[0011](2)向上述混合物中加入三乙胺,且六氯环三磷腈与三乙胺的摩尔比为1:50

150,进行反应4

12小时,反应结束后经离心、过滤或抽滤收集沉淀,依次水洗和乙醇洗涤,干燥;
[0012]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乙腈、甲苯、四氢呋喃或N,N

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
[0013]优选地,所述有机溶剂为乙腈。
[0014]优选地,步骤(1)中,六氯环三磷腈与姜黄素的摩尔比为1:2

4。
[0015]更优选地,步骤(1)中,六氯环三磷腈与姜黄素的摩尔比为1:3。
[0016]优选地,步骤(2)中,六氯环三磷腈与三乙胺的摩尔比为1:80

100。
[0017]更优选地,步骤(2)中,六氯环三磷腈与三乙胺的摩尔比为1:90。
[0018]一种荧光微米探针,含有质量比为1:1

2的上述荧光微球与铝离子,通过上述荧光
微球溶解于乙醇溶液后与铝盐溶液混合得到。
[0019]优选地,所述荧光微米探针中荧光微球与铝离子的质量比为1:1.7。
[0020]一种用于检测槲皮素的试纸条,含有质量比为1:1

2的上述荧光微球与铝离子,其制备方法为:通过上述荧光微球溶解于乙醇溶液后与铝盐溶液混合,混合体系用乙醇稀释至所述荧光微球和铝离子的总量为2

10mg/mL,将空白试纸条在其中浸泡5

20分钟,取出干燥。
[0021]优选地,所述试纸条中荧光微球与铝离子的质量比为1:1.7。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上述荧光微球、荧光微米探针或试纸条在检测槲皮素(Que)中的应用。
[0023]一种检测槲皮素的方法,步骤如下:
[0024](1)将上述荧光微球溶解于乙醇溶液中后与铝盐溶液混合,再用乙醇溶液稀释至荧光微球的含量为50

100μg/ml,加入待测样品混合;
[0025]或者,将上述试纸条浸入待测样品后取出;
[0026](2)以372nm为激发波长,测定510nm处的荧光发射强度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
[0027]优选地,检测槲皮素的浓度线性范围为0
‑5×
10
‑5mol/L,最低检出限为2.32
×
10
‑8mol/L。
[0028]本专利技术中荧光微米探针识别槲皮素的机理为:由于槲皮素与金属离子良好的配位能力,槲皮素与荧光微米探针中的Al(III)结合形成PC

Al(III)

Que的三元体系,释放出荧光信号使体系荧光增强。
[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30](1)相较于荧光淬灭型探针,本专利技术中荧光微米探针属于荧光增强型探针,用于槲皮素检测具有良好的专一性、抗干扰性和高的灵敏度,通过槲皮素与金属离子良好的配位能力释放出强烈的绿色荧光,体系荧光显著增强。
[0031]本专利技术的荧光微米探针为聚磷腈超支化微米级荧光微米探针,利用姜黄素作为荧光团,通过荧光团的羰基实现与金属离子的络合调节荧光变化,聚磷腈的超支化骨架有利于构建“姜黄素

金属离子

槲皮素”微米级反应器,提高复杂背景干扰下的荧光信号稳定性和传感性能,对槲皮素小分子的最低检测限为2.32
×
10
‑8mol/L,并实现1min内的快速响应。
[0032](3)本专利技术中的试纸条是一种可视化试纸条,使用方便,成本低廉,检测过程简便、抗干扰能力强、快速、灵敏,检测结果准确,对槲皮素的检测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性,可用于葡萄酒或饮料中槲皮素的快速检测。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实施例中荧光微米探针PC

Al(III)荧光选择性图,激发波长为372nm。
[0034]图2为实施例中荧光微米探针PC

Al(III)识别槲皮素的抗干扰性图,激发波长为372nm。
[0035]图3为实施例中光探针PC

Al(III)对槲皮素的响应时间图。
[0036]图4为实施例中荧光微米探针PC

Al(III)识别槲皮素的稳定性。
[0037]图5为实施例中荧光微米探针PC

Al(III)识别槲皮素的荧光滴定图,激发波长为372nm。
[0038]图6为实施例中荧光微米探针PC

Al(III)识别槲皮素的最低检测限图,激发波长
为372nm。
[0039]图7为实施例中试纸条检测槲皮素的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荧光微球,其特征在于,是姜黄素与六氯环三磷腈形成的共聚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微球,其特征在于,粒径为0.5

2μm。3.权利要求1或2所述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环三磷腈和姜黄素溶于有机溶剂;(2)加入三乙胺,反应4

12小时。4.权利要求3所述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六氯环三磷腈与姜黄素的摩尔比为1:1.5

5;步骤(2)中,六氯环三磷腈与三乙胺的摩尔比为1:50

150。5.一种荧光微米探针,为权利要求1或2所述荧光微球与铝离子的混合物。6.权利要求5所述荧光微米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乐苏稀琪瞿祎罗芳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