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弧打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6697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弧打火装置,属于电弧打火技术领域。电弧打火装置包括:电源、控制驱动电路、第一升压电路、引弧器、第二升压电路、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引弧器位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电源与控制驱动电路电连接,控制驱动电路与第一升压电路的输入端和第二升压电路的输入端均电连接,第一升压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电连接,第二升压电路的输出端与引弧器电连接;控制驱动电路用于:控制第一升压电路向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持续加载续弧电压;控制第二升压电路向引弧器加载引弧电压,直至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产生电弧。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电弧打火装置的功率和能耗较高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减小电弧打火装置的功耗。耗。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弧打火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弧打火
,特别涉及一种电弧打火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弧打火装置的应用较为广泛,如电弧打火机或电弧打火器,因其不产生明火、大气污染小、可充电重复使用等优点而深受市场欢迎。
[0003]如图1所示,电弧打火装置一般包括:电源01、控制驱动电路02、变压器03以及两个放电电极04,变压器03包括:初级绕组031、次级绕组032以及磁芯033,其中,电源01与控制驱动电路02电连接,控制驱动电路02与变压器03的初级绕组031的两端电连接,变压器03的次级绕组03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放电电极04电连接。在电弧打火装置工作的过程中,控制驱动电路02将电源01输出的电压信号调制后加载到初级绕组031上,因电弧打火装置的电源01的规格限制,加载到初级绕组031上的电压大小一般为3V左右,之后经变压器03近1000倍放大,在次级绕组032上产生3KV的电压,以在两个放电电极04之间产生足够强的电场,以击穿两个电极04之间的空气,从而引发出电弧,以实现电弧打火功能。
[0004]然而,引发电弧需要在次级绕组上产生较高电压(几千伏甚至上万伏),但电弧产生后,次级绕组上只需维持数百伏左右的电压即可维持电弧,这就导致成功引发电弧后,多余的电能被次级绕组032损耗,导致电弧打火装置的功率和能耗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了电弧打火装置,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电弧打火装置的功率和能耗较高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6]提供了一种电弧打火装置,所述电弧打火装置包括:电源、控制驱动电路、第一升压电路、引弧器、第二升压电路、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所述引弧器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所述电源与所述控制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控制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一升压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升压电路的输入端均电连接,所述第一升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电连接,所述第二升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引弧器电连接;所述控制驱动电路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升压电路向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持续加载续弧电压;控制所述第二升压电路向所述引弧器加载引弧电压,直至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产生电弧。
[0007]可选地,所述引弧器包括:绝缘壳体、设在所述绝缘壳体内的高压电极,所述第二升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高压电极的一端以及所述绝缘壳体均电连接,所述控制驱动电路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升压电路向所述高压电极的一端加载引弧电压,直至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产生电弧。
[0008]可选地,所述引弧器包括:绝缘壳体、设在所述绝缘壳体内的高压电极,绕在所述绝缘壳体外的低压电极,所述第二升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高压电极的一端以及所述低压电极均电连接,所述控制驱动电路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升压电路向所述高压电极的一端加
载引弧电压,直至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产生电弧。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升压电路包括:第一初级绕组、第一磁芯以及第一次级绕组,所述第二升压电路包括:第二初级绕组、第二磁芯以及第二次级绕组;所述控制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一初级绕组的两端以及所述第二初级绕组的两端均电连接,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次级绕组的一端与所述高压电极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次级绕组的另一端与所述绝缘壳体的外表面连接。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升压电路包括:第一初级绕组、第一磁芯以及第一次级绕组,所述第二升压电路包括:第二初级绕组、第二磁芯以及第二次级绕组;所述控制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一初级绕组的两端以及所述第二初级绕组的两端均电连接,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次级绕组的一端与所述高压电极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次级绕组的另一端与所述低压电极电连接。
[0011]可选地,所述高压电极呈丝状。
[0012]可选地,所述绝缘壳体为玻璃壳体或陶瓷壳体。
[0013]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第一升压电路向所述高压电极的一端加载引弧电压,直至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产生电弧,包括:控制所述第二升压电路向所述高压电极每隔给定时间段加载一次持续时长为给定时长的引弧电压,并在每次加载完电压后检测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是否导通,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导通时停止向所述高压电极加载所述引弧电压。
[0014]可选地,所述电源与所述控制驱动电路之间的回路上设有待测电阻,所述待测电阻的两端与所述控制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控制驱动电路用于:在控制所述第一升压电路向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持续加载续弧电压后,控制所述第二升压电路向所述高压电极每隔给定时间段加载一次持续时长为给定时长的引弧电压,并在每次加载完电压后检测所述待测电阻两端的电流是否达到给定电流值范围内,在所述待测电阻两端的电流达到所述给定电流值范围内时停止向所述高压电极加载所述引弧电压。
[0015]可选地,所述控制驱动电路包括:微控制单元、电流检测电路、引弧电路以及续弧电路,所述微控制单元与所述电流检测电路、所述电源、所述引弧电路以及所述续弧电路均电连接,所述电源与所述引弧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续弧电路的输入端均电连接,所述电流检测电路与所述待测电阻的两端电连接,所述引弧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初级绕组的两端均电连接,所述续弧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初级绕组地两端均电连接。
[0016]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在本申请提供的电弧打火装置工作的过程中,控制驱动电路可以控制第一升压电路向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持续加载续弧电压,并控制第二升压电路向引弧器加载引弧电压,使引弧器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引弧以使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产生电弧。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产生电弧后,可以停止向引弧器加载引弧电压,在续弧电压的维持作用下,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电弧能够被维持,能够实现通过短暂施加电压较大的引弧电压,而持续施加电压较小的续弧电压以完成电弧打火功能,在电弧打火装置起弧后,仅需较小的功率即可维持电弧,减小了电弧打火装置的能耗,提升了电弧打火装置的续航。
[0017]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电弧打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弧打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弧打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弧点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电弧打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弧打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弧打火装置包括:电源、控制驱动电路、第一升压电路、引弧器、第二升压电路、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所述引弧器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所述电源与所述控制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控制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一升压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升压电路的输入端均电连接,所述第一升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电连接,所述第二升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引弧器电连接;所述控制驱动电路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升压电路向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持续加载续弧电压;控制所述第二升压电路向所述引弧器加载引弧电压,直至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产生电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弧打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弧器包括:绝缘壳体、设在所述绝缘壳体内的高压电极,所述第二升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高压电极的一端以及所述绝缘壳体均电连接,所述控制驱动电路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升压电路向所述高压电极的一端加载引弧电压,直至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产生电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弧打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弧器包括:绝缘壳体、设在所述绝缘壳体内的高压电极,绕在所述绝缘壳体外的低压电极,所述第二升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高压电极的一端以及所述低压电极均电连接,所述控制驱动电路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升压电路向所述高压电极的一端加载引弧电压,直至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产生电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弧打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压电路包括:第一初级绕组、第一磁芯以及第一次级绕组,所述第二升压电路包括:第二初级绕组、第二磁芯以及第二次级绕组;所述控制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一初级绕组的两端以及所述第二初级绕组的两端均电连接,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次级绕组的一端与所述高压电极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次级绕组的另一端与所述绝缘壳体的外表面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弧打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压电路包括:第一初级绕组、第一磁芯以及第一次级绕组,所述第二升压电路包括: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明绪安凯吕庆李谈张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天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