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汗保温面料及其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6481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吸汗保温面料,包括经纱及与经纱交织的纬纱;经纱包括第一芯线、第二芯线及第一外包线,第一芯线与第二芯线之间设置多根限位线,第一外包线从第一芯线外壁穿过至第一芯线与第二芯线之间形成的缝隙,接着从第一芯线与第二芯线之间形成的缝隙穿出至第二芯线外壁,再从第二芯线外壁穿过第一芯线与第二芯线之间形成的缝隙至第一芯线外壁,限位线限制第一外包线沿着第一芯线及第二芯线的轴向方向移动;纬纱包括第三芯线及第二外包线,第三芯线上设置多个穿孔,第二外包线缠绕在第三芯线上,第二外包线缠绕多圈后,从穿孔穿入后继续缠绕。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吸汗保温面料的制作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吸汗及保温效果好,面料均匀,强度大。强度大。强度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汗保温面料及其制作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面料
,特别涉及一种吸汗保温面料及其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面料通常用于制作服装,传统的面料通常由经纱及纬纱交织而成,交织后形成的面料再经烧毛、退浆、煮炼、漂白、丝光、染色及压光,最后制作完成形成完整面料,以用于制作服装。
[0003]为了提高吸汗保温效果,传统方式为使用包芯线作为经纱或者纬纱进行交织,如图1所示,传统的包芯线10通常包括芯线101及外包线102,制作包芯线10时,将外包线102绕着芯线101缠绕。然而,如图1所示,外包线102缠绕在芯线101上后,一根芯线101上存在部分外包线102过于集中在芯线101上或者过于分散在芯线101上,导致该包芯线10存在吸汗保温效果不够好的情形,且影响一包芯线10与另一包芯线10之间的交织,使得交织后形成的面料强度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吸汗保温面料,其吸汗及保温效果好,面料均匀,强度大。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吸汗保温面料的制作工艺。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吸汗保温面料,包括经纱及与经纱交织的纬纱;
[0007]经纱包括第一芯线、第二芯线及第一外包线,第一芯线与第二芯线并排设置,第一芯线与第二芯线之间设置多根限位线,第一外包线与第一芯线及第二芯线连接步骤为:第一外包线从第一芯线外壁穿过至第一芯线与第二芯线之间形成的缝隙,接着从第一芯线与第二芯线之间形成的缝隙穿出至第二芯线外壁,再从第二芯线外壁穿过第一芯线与第二芯线之间形成的缝隙至第一芯线外壁,重复上述步骤以将第一外包线固定在第一芯线及第二芯线上,限位线限制第一外包线沿着第一芯线及第二芯线的轴向方向移动;
[0008]纬纱包括第三芯线及第二外包线,第三芯线上设置多个穿孔,第二外包线缠绕在第三芯线上,第二外包线缠绕多圈后,从穿孔穿入后继续缠绕;纬纱与经纱交织在一起而形成面料。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吸汗保温面料,由于第一芯线与第二芯线之间设置多根限位线,限位线限制第一外包线沿着第一芯线及第二芯线的轴向方向移动,使得第一外包线缠绕在第一芯线及第二芯线后,较为均匀,同时,由第三芯线上设置多个穿孔,第二外包线缠绕多圈后,从穿孔穿入后继续缠绕,使得第二外包线不会沿着第三芯线的轴向方向移动,使得纬纱与经纱交织在一起形成的面料均匀,强度大,同时,第一外包线能有效吸汗,吸汗效果好。
[0010]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吸汗保温面料,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
技术特征:
[0011]进一步,第一芯线与第二芯线之间均匀设置多根限位线,相邻两限位线之间第一外包线缠绕的圈数为五至十圈。
[0012]进一步,第三芯线上均匀设置多个穿孔,相邻两穿孔之间第二外包线缠绕的圈数为六至九圈。
[0013]进一步,相邻两限位线之间第一外包线缠绕的圈数为六圈;相邻两穿孔之间第二外包线缠绕的圈数为七圈。
[0014]进一步,第一芯线、第二芯线及第三芯线由弹性材料制作而成;第一外包线及第二外包线由吸汗材料制作而成。
[0015]进一步,第一芯线、第二芯线及第三芯线由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制作而成;第一外包线及第二外包线由棉纤维制作而成。
[0016]进一步,面料还包括保温耐磨层,保温耐磨层固定在经纱及纬纱上。
[0017]进一步,保温耐磨层包括以下成分:涤纶纤维30

40份、氨纶纤维35

38份、汉麻纤维40

48份、纳米硅粉5

8份及分散剂4

6份。
[001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吸汗保温面料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9]步骤一,备料,采用上述所述的吸汗保温面料;
[0020]步骤二,烧毛,将面料快速通过火焰,火焰的温度为430

480℃;
[0021]步骤三,退浆,将烧毛后的面料以酶退浆的方式进行退浆;
[0022]步骤四,煮炼,将退浆后的面料通过烧碱及煮炼助剂发生化学反应,以去除杂质;
[0023]步骤五,漂白,将面料通过双氧水漂白液在高温下进行漂白;
[0024]步骤六,丝光,用烧碱溶液进行处理,以改善面料性能;
[0025]步骤七,染色,将面料在热熔染色机上进行染色;
[0026]步骤八,轧光,利用摆式轧光机将面料进行压实,使其表面平整光洁,革身紧实。
[0027]进一步,步骤二中烧毛的方式为:将面料以平幅状态的在100~120米/分钟的速度从温度450℃的火焰上通过。
[0028]进一步,步骤三中酶退浆的方式为:将面料放置于果胶酶内,然后在60

75℃之间,PH值为8

9的条件下保存30

50min,接着升温为85

90℃,在该温度的情况下保存15

18min,最后进行水洗,完成退浆。
[0029]进一步,步骤六中丝光的方式为:烧碱浓度为225

235g/L,浸碱时间为50

64s;热碱冲洗时间30

40s,热碱浓度为75

80g/L,温度为65℃。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现有技术中芯线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吸汗保温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吸汗保温面料的剖面图;
[0033]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面料中经纱与纬纱的连接示意图;
[0034]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面料中经纱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面料中纬纱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弹性检测机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8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弹性检测机测试弹性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9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切割机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10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切割机向下切割的结构示意图。
[0040]标号说明
[0041]经纱1、第一芯线11、第二芯线12、第一外包线13、限位线14;
[0042]纬纱2、第三芯线21、穿孔211、第二外包线22;
[0043]保温耐磨层3;
[0044]弹性检测机4、弹性架41、固定台42、驱动杆43、标杆44、通孔441、滑台45、插杆46、驱动气缸47;
[0045]切割机5、切割台51、第二标尺511、架体52、第一标尺521、驱动机构53、切刀54、第一切刀541、第二切刀542。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下面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汗保温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经纱及与经纱交织的纬纱;经纱包括第一芯线、第二芯线及第一外包线,第一芯线与第二芯线并排设置,第一芯线与第二芯线之间设置多根限位线,第一外包线与第一芯线及第二芯线连接步骤为:第一外包线从第一芯线外壁穿过至第一芯线与第二芯线之间形成的缝隙,接着从第一芯线与第二芯线之间形成的缝隙穿出至第二芯线外壁,再从第二芯线外壁穿过第一芯线与第二芯线之间形成的缝隙至第一芯线外壁,重复上述步骤以将第一外包线固定在第一芯线及第二芯线上,限位线限制第一外包线沿着第一芯线及第二芯线的轴向方向移动;纬纱包括第三芯线及第二外包线,第三芯线上设置多个穿孔,第二外包线缠绕在第三芯线上,第二外包线缠绕多圈后,从穿孔穿入后继续缠绕;纬纱与经纱交织在一起而形成面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汗保温面料,其特征在于:第一芯线与第二芯线之间均匀设置多根限位线,相邻两限位线之间第一外包线缠绕的圈数为五至十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汗保温面料,其特征在于:第三芯线上均匀设置多个穿孔,相邻两穿孔之间第二外包线缠绕的圈数为六至九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汗保温面料,其特征在于:相邻两限位线之间第一外包线缠绕的圈数为六圈;相邻两穿孔之间第二外包线缠绕的圈数为七圈。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汗保温面料,其特征在于:第一芯线、第二芯线及第三芯线由弹性材料制作而成;第一外包线及第二外包线由吸汗材料制作而成。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汗保温面料,其特征在于:第一芯线、第二芯线及第三芯线由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制作而成;第一外包线及第二外包线由棉纤维制作而成。7.一种吸汗保温面料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小婷雷曙光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向兴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