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限空间内的临时支撑结构及其拆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16224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限空间内的临时支撑结构及其拆除方法,所述空间内包括顶梁和底板,支撑结构包括多个临时支撑柱,每个支撑柱的底部与底板固定连接、顶部顶靠于顶梁,支撑柱包括多个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拼接段和顶部连接部分,多个临时支撑柱形成多个组,同一组的多个支撑柱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设置,多个组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列,每个支撑柱的高度为h,相邻组之间的间距为L,L>h。拆除时在临时支撑柱上和顶梁上焊接吊耳,采用电动葫芦将临时支撑柱吊立并逐步将临时支撑柱由竖立状态转为水平状态放至地面。此种拆撑结构主要用于大型吊装机械无法作业的有限空间内、高大重型临时支撑拆除,满足拆撑需求,减少施工难度。减少施工难度。减少施工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限空间内的临时支撑结构及其拆除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土木工程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有限空间内的临时支撑结构及其拆除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工程实践中,通常会遇到有限空间内布置高大重型临时支撑的施工技术难题。其难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组成:受场地条件影响,无法采用大型起重吊装设备;临时支撑吊装过程,吊装设备的吊装能力、吊装姿态难以靠经验或场地观察准确确定。
[0003]一般情况重、大构件吊装采用龙门架加高空车进行安装或者直接采用汽车吊吊装就位,这种方法不仅受到起吊设备各种参数的限制,并且对吊装视野和操作空间要求较高,对于有限空间内高大重型临时支撑吊装并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限空间内的临时支撑结构及其拆除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5]实现以上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有限空间内的临时支撑结构,所述空间内包括顶梁和底板,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多个临时支撑柱,每个支撑柱的底部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顶部顶靠于所述顶梁,所述支撑柱包括多个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拼接段和顶部连接部分,多个临时支撑柱形成多个组,同一组的多个支撑柱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设置,多个组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列,每个支撑柱的高度为h,相邻组之间的间距为L,L>h。
[0006]进一步地,所述顶部连接部分为一柱形连接段,所述柱形连接段的底部与最上方的拼接段固定连接、顶部与所述顶梁固定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顶梁的底部内预埋有多个预埋钢,每个柱形连接段的顶部与对应的预埋钢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柱形连接段的底部与最上方的拼接段螺栓连接、顶部与所述顶梁焊接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顶部连接部分为一动力顶伸装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动力顶伸装置为液压千斤顶。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0012]根据上述的有限空间内的临时支撑结构的拆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临时支撑柱顶部的顶部连接部分进行拆除;步骤二:将拆除了顶部连接部分的临时支撑柱的上部和下部分别焊接两个第一吊耳和一个第二吊耳,两个第一吊耳在第一方向上分别位于临时支撑柱的两侧,第二吊耳在第二方向上位于临时支撑柱的一侧,在待拆除的临时支撑柱沿第一方向的相邻的两个临时支撑柱顶部对应的顶梁上分别焊接第三吊耳;
步骤三:将第一电动葫芦穿过待拆除的临时支撑柱上部的第一吊耳和对应的第三吊耳;步骤四:拆除待拆除的临时支撑柱与底板的连接,用第一电动葫芦将待拆除的临时支撑柱吊起;步骤五:在待拆除的临时支撑柱沿第二方向上的与第二吊耳对应的临时支撑柱顶部顶梁上焊接第四吊耳;步骤六:将第二电动葫芦穿过第二吊耳和第四吊耳;步骤七:拉动第二电动葫芦,同时开始放松第一电动葫芦,直至待拆除的临时支撑柱平躺于地面;步骤八:按照步骤二至步骤七完成其它临时支撑柱的拆除。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临时支撑结构结构简单,通过将拼接段和顶部连接部分进行组装连接即可实现顶部支撑,多个临时支撑柱进行排列提高了支撑稳定性;(2)本专利技术的临时支撑结构的拆除方法简单合理,只需要通过焊接吊耳,借助简单的吊装装置即可实现,此种拆除方式主要用于大型吊装机械无法作业的有限空间内、高大重型临时支撑拆除,满足拆撑需求,减少施工难度。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有限空间内的临时支撑结构的立面示意图。
[0015]图2是拆除顶部连接部分后的立面示意图。
[0016]图3是安装完第一电动葫芦吊起临时支撑柱的示意图。
[0017]图4是安装完第二电动葫芦后的立面示意图。
[0018]图5是临时支撑柱吊装转向的立面示意图。
[0019]附图中标记的说明:临时支撑柱1、柱形连接段12、拼接段11、第一吊耳121、第二吊耳111、预埋钢2、第三吊耳21、第四吊耳22、第一电动葫芦3、第二电动葫芦4。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1]结合图1,一种有限空间内的临时支撑结构,所述空间内包括顶梁和底板,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多个临时支撑柱1,每个支撑柱1的底部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例如焊接)、顶部顶靠于所述顶梁,所述支撑柱1包括多个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拼接段11和顶部连接部分,多个临时支撑柱1形成多个组,同一组的多个支撑柱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设置,多个组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列,每个支撑柱1的高度为h,相邻组之间的间距为L,L>h。
[0022]进一步地,所述顶部连接部分为一柱形连接段12,所述柱形连接段12的底部与最上方的拼接段11固定连接、顶部与所述顶梁固定连接。
[0023]进一步地,所述顶梁的底部内预埋有多个预埋钢2,每个柱形连接段12的顶部与对应的预埋钢2固定连接。
[0024]进一步地,所述柱形连接段12的底部与最上方的拼接段11采用法兰盘和螺栓连
接、顶部与所述顶梁焊接连接,拼接段11之间采用法兰盘和螺栓连接。
[0025]进一步地,所述顶部连接部分为一动力顶伸装置,优选地,所述动力顶伸装置为液压千斤顶,将液压千斤顶置于最上方拼接段11的上部,将千斤顶伸至顶梁下表面将其顶住即可。
[002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0027]根据上述的有限空间内的临时支撑结构的拆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如图2所示,将临时支撑柱1顶部的顶部连接部分进行拆除;步骤二:将拆除了顶部连接部分的临时支撑柱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焊接两个第一吊耳121和一个第二吊耳111,两个第一吊耳121在第一方向上分别位于临时支撑柱1的两侧,第二吊耳111在第二方向上位于临时支撑柱1的一侧,在待拆除的临时支撑柱1沿第一方向的相邻的两个临时支撑柱1顶部对应的顶梁的预埋钢2上分别焊接第三吊耳21;步骤三:结合图3,将第一电动葫芦3穿过待拆除的临时支撑柱1上部的第一吊耳121和对应的第三吊耳21;步骤四:拆除待拆除的临时支撑柱1与底板的连接,用第一电动葫芦3将待拆除的临时支撑柱1吊起,在割除临时支撑柱1底部约束前,应先保证第一电动葫芦3倒链紧绷,防止在拆除底部约束后临时支撑柱1失稳;步骤五:结合图4,在待拆除的临时支撑柱1沿第二方向上的与第二吊耳111对应的临时支撑柱1顶部顶梁上焊接第四吊耳22;步骤六:将第二电动葫芦4穿过第二吊耳111和第四吊耳22;步骤七:结合图5,拉动第二电动葫芦4,同时开始放松第一电动葫芦3,直至待拆除的临时支撑柱1平躺于地面,由于L>h,因此将临时支撑柱1放平时有足够的空间,不会碰到相邻的临时支撑柱1;步骤八:按照步骤二至步骤七完成其它临时支撑柱1的拆除。
[0028]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专利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限空间内的临时支撑结构,所述空间内包括顶梁和底板,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多个临时支撑柱(1),每个支撑柱(1)的底部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顶部顶靠于所述顶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包括多个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拼接段(11)和顶部连接部分,多个临时支撑柱(1)形成多个组,同一组的多个支撑柱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设置,多个组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列,每个支撑柱(1)的高度为h,相邻组之间的间距为L,L>h。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限空间内的临时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连接部分为一柱形连接段(12),所述柱形连接段(12)的底部与最上方的拼接段(11)固定连接、顶部与所述顶梁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限空间内的临时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梁的底部内预埋有多个预埋钢(2),每个柱形连接段(12)的顶部与对应的预埋钢(2)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限空间内的临时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连接段(12)的底部与最上方的拼接段(11)螺栓连接、顶部与所述顶梁焊接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限空间内的临时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连接部分为一动力顶伸装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限空间内的临时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顶伸装置为液压千斤顶。7.根据权利要求1

6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泓志侯文崎王永泉高成林李天福秦学锋李周文段罗刘于晖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