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换热器管束检修用的快速移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6157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立式换热器管束检修用的快速移动装置包括两个移动单元,两个移动单元对称安装在立式换热器的中段管束段的筒体的径向的两侧,每个移动单元包括支撑单元、滚动单元和轨道单元,支撑单元与筒体相连,滚动单元安装于支撑单元,轨道单元安装于立式换热器周边的框架平台,轨道单元用于在立式换热器管束检修时对滚动单元的滚动进行导向和限位,通过滚动单元将中段管束段快速移至可检修空间。该装置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使用方便,能够降低人员劳动强度,在不改变立式换热器的结构的情况下,可方便、快速地实现对中段管束段的检修,并同时实现对上段管程气相蒸发段和下段管束段的原地快速检修,进而实现对立式换热器管束的快速、高效检修。高效检修。高效检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式换热器管束检修用的快速移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检修移动装置,具体是一种针对上部带气相空间的立式换热器管束检修用的快速移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器是石化企业常见的一种热交换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管程堵塞、壳程结垢问题,从而影响换热效率。所以,在运行期间,需经常性地对管程进行高压冲洗堵塞的换热管以及对壳程进行化学清洗,以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对小型卧式换热器的检修工作较容易,而对大型立式换热器的检修工作往往较困难,常见的大型立式换热器有立式单管程浮头换热器以及立式四效蒸发器(上部带气相空间)。
[0003]大型立式换热器通常包括上段管程气相蒸发段、中段管束段和下段管束段,中段管束段的筒体与上段管程气相蒸发段的筒体和下段管束段的筒体之间分别通过法兰和螺栓连接。检修时需对中段管束段的管程和壳程进行相应的冲洗和化学清洗。检修前需拆开中段管束段的筒体与上段管程气相蒸发段的筒体和下段管束段的筒体之间的螺栓,断开三者的法兰连接。一般情况下对中段管束段采用整体吊装方式进行检修,需要较大的吊装设备、较多的人力,而且检修过程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会导致法兰密封面、筒体等与设备周边钢结构相碰而破坏的可能。此外,对蒸发空间较大、换热管较长的立式设备,需要预留较大的吊装空间,造成设备结构不紧凑,空间浪费比较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使用方便、便于实现对立式换热器管束的快速、高效检修的立式换热器管束检修用的快速移动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立式换热器管束检修用的快速移动装置,包括两个移动单元,所述的两个移动单元对称安装在立式换热器的中段管束段的筒体的径向的两侧,每个所述的移动单元包括支撑单元、滚动单元和轨道单元,所述的支撑单元与所述的筒体相连,所述的滚动单元安装于所述的支撑单元,所述的轨道单元安装于立式换热器周边的框架平台,所述的轨道单元用于在立式换热器管束检修时对所述的滚动单元的滚动进行导向和限位,通过所述的滚动单元将所述的中段管束段快速移至可检修空间。
[0006]本专利技术移动装置直接安装在立式换热器的中段管束段的筒体上,在不改变立式换热器的结构的情况下,拆开中段管束段的筒体与上段管程气相蒸发段的筒体和下段管束段的筒体之间的螺栓后,配合倒链、钢丝绳等可将立式换热器的中段管束段移出,使滚动单元置于轨道单元上,通过滚动单元将中段管束段快速移至可检修空间,进而方便、快速地实现对中段管束段的检修,且中段管束段移开后,可同时分别对立式换热器的上段管程气相蒸发段和下段管束段进行原地快速检修,立式换热器管束全部检修完成后,将中段管束段快
复位安装即可。本专利技术移动装置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使用方便,能够降低人员劳动强度,便于实现对立式换热器管束的快速、高效检修。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撑单元包括筋板和底板,所述的筋板焊接在所述的筒体的外壁,所述的底板焊接在所述的筋板的底部,所述的滚动单元安装于所述的底板。上述支撑单元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滚动单元包括两组滚轮组件,每组所述的滚轮组件包括滚轮、滚动轴承和连接轴,所述的连接轴焊接在所述的底板上,所述的滚动轴承的内圈与所述的连接轴的轴端过盈配合,所述的滚动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的滚轮的内孔过渡配合,所述的滚轮与所述的连接轴之间安装有密封毡圈,所述的滚轮上通过螺栓固定有轴承盖。
[0009]作为优选,所述的筒体的外壁焊接有保护垫板,所述的筋板的顶部焊接有盖板,所述的筋板和所述的盖板分别焊接在所述的保护垫板上。保护垫板对筒体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便于移动单元的预制和整体安装。
[0010]作为优选,所述的底板的底部焊接有支撑垫板,所述的连接轴焊接在所述的支撑垫板上。盖板结合支撑垫板,可进一步提高移动单元的整体强度。
[0011]作为优选,所述的轨道单元包括两段并行设置的方钢制成的轨道,两段所述的轨道分别固定在所述的框架平台上,两段所述的轨道之间的距离与两组所述的滚轮组件的滚轮之间的轴向距离相适配。
[0012]作为优选,所述的滚动轴承为深沟球轴承。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移动装置直接安装在立式换热器的中段管束段的筒体上,在不改变立式换热器的结构的情况下,配合倒链、钢丝绳等可将立式换热器的中段管束段移出,使滚动单元置于轨道单元上,通过滚动单元将中段管束段快速移至可检修空间,进而方便、快速地实现对中段管束段的检修,且中段管束段移开后,可同时分别对立式换热器的上段管程气相蒸发段和下段管束段进行原地快速检修,立式换热器管束全部检修完成后,将中段管束段快复位安装即可。本专利技术移动装置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使用方便,能够降低人员劳动强度,便于实现对立式换热器管束的快速、高效检修。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实施例中快速移动装置安装后效果俯视图;图2为图1中A

A剖视图;图3为图1中B

B剖视图;图4为应用了实施例中快速移动装置的立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6]实施例的立式换热器管束检修用的快速移动装置,如图1~图3所示,包括两个移动单元,两个移动单元对称安装在立式换热器的中段管束段4的筒体41的径向的两侧,本实施例的快速移动装置具体应用的立式换热器见图4,该立式换热器的上段管程气相蒸发段5的直径为Φ3500mm,中段管束段4和下段管束段6的直径均为Φ3500mm;每个移动单元包括支撑单元1、滚动单元2和轨道单元3,支撑单元1与筒体41相连,滚动单元2安装于支撑单元
1,轨道单元3安装于立式换热器周边的框架平台(图中未示出),轨道单元3用于在立式换热器管束检修时对滚动单元2的滚动进行导向和限位,通过滚动单元2将中段管束段4快速移至可检修空间。
[0017]本实施例中,支撑单元1包括筋板11和底板12,筒体41的外壁焊接有保护垫板15,筋板11的顶部焊接有盖板13,底板12焊接在筋板11的底部,底板12的底部焊接有支撑垫板14,筋板11和盖板13分别焊接在保护垫板15上。本实施例中,筋板11、底板12、盖板13、支撑垫板14和保护垫板15的材质与筒体41相同。
[0018]本实施例中,滚动单元2包括两组滚轮组件,每组滚轮组件包括滚轮21、滚动轴承22和连接轴23,滚动轴承22为6315型深沟球轴承,连接轴23焊接在支撑垫板14上,滚动轴承22的内圈与连接轴23的轴端过盈配合,滚动轴承22的外圈与滚轮21的内孔过渡配合,滚轮21与连接轴23之间安装有密封毡圈24,滚轮21上通过螺栓固定有轴承盖25。
[0019]本实施例中,轨道单元3包括两段并行设置的方钢制成的轨道31,两段轨道31分别固定在框架平台上,两段轨道31之间的距离与两组滚轮组件的滚轮21之间的轴向距离相适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换热器管束检修用的快速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移动单元,所述的两个移动单元对称安装在立式换热器的中段管束段的筒体的径向的两侧,每个所述的移动单元包括支撑单元、滚动单元和轨道单元,所述的支撑单元与所述的筒体相连,所述的滚动单元安装于所述的支撑单元,所述的轨道单元安装于立式换热器周边的框架平台,所述的轨道单元用于在立式换热器管束检修时对所述的滚动单元的滚动进行导向和限位,通过所述的滚动单元将所述的中段管束段快速移至可检修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换热器管束检修用的快速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单元包括筋板和底板,所述的筋板焊接在所述的筒体的外壁,所述的底板焊接在所述的筋板的底部,所述的滚动单元安装于所述的底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立式换热器管束检修用的快速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滚动单元包括两组滚轮组件,每组所述的滚轮组件包括滚轮、滚动轴承和连接轴,所述的连接轴焊接在所述的底板上,所述的滚动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武杨俊岭崔金栋蒋自平沈鹏羽欧红永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