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缠绕管式换热器的换热管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0873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3:08
一种缠绕管式换热器的换热管的连接结构,包括垫条(1),该垫条(1)有若干个并由内至外间隔分布,相邻两个垫条(1)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置换热管(3)的空间(10);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垫条(1)上均开设有多个连接孔(11),且相邻两个垫条(1)上的连接孔(11)相对;还包括用于连接至少相邻两个垫条(1)的连接件(2),所述连接件(2)依次插设在相邻垫条的连接孔(11)内并与该连接孔(11)所在的垫条(1)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结构简单且便于实施。本申请结构简单且便于实施。本申请结构简单且便于实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缠绕管式换热器的换热管的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换热
,具体涉及一种缠绕管式换热器的换热管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缠绕管式换热器作为一种高效节能换热器,具有密封可靠性高、耐压性能好、抗振动性能较好且易实现大型化的优点,能适用于高温、高压等条件苛刻的换热场合。缠绕管式换热器的结构可参考专利号为ZL201420757685.X的技术专利《一种换热效率高的绕管式换热器》(授权公告号为CN204388658U)、专利号为ZL201720622189.7的技术专利《一种换热器组》(授权公告号为CN206755943U)等公开的结构。
[0003]现有的缠绕管式换热器主要包括由内而外螺旋缠绕在中心筒上的换热管,各层换热管之间通过垫条进行定位。现有的垫条结构请参考专利号为ZL201621015355.9的技术专利《一种换热管垫条结构》(授权公告号为CN205980909U)、专利号为ZL201320173135.9的技术专利《用于缠绕管式换热器的异形垫条》(授权公告号为CN203240942U)等公开的结构。
[0004]为防止垫条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移位,本申请人于专利号为ZL201520094246.X的技术专利《一种换热器用垫条结构》(授权公告号为CN204612570U)中对垫条的结构进行改进,该垫条结构包括垫条本体,垫条本体的第一侧面上间隔设有多个用来与该垫条外侧换热管相适配的第一弧形凹槽;垫条本体的第二侧面上间隔设有多个用来与该垫条内侧换热管相适配的第二弧形凹槽;第一侧面上两相邻第一弧形凹槽之间设有凸柱;第二侧面上两相邻第二弧形凹槽之间设有与凸柱相适配的插槽。如此相邻两层垫条可以通过凸柱与插槽的配合而实现限位,使得垫条不容易移动。且该专利的垫条结构简单,易于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结构同样简单且便于实施的缠绕管式换热器的换热管的连接结构。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缠绕管式换热器的换热管的连接结构,包括垫条,该垫条有若干个并由内至外间隔分布,相邻两个垫条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置换热管的空间;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垫条上均开设有多个连接孔,且相邻两个垫条上的连接孔相对;还包括用于连接至少相邻两个垫条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依次插设在相邻垫条的连接孔内并与该连接孔所在的垫条相连。
[0007]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具有第一外螺纹的第一螺栓,所述连接孔为与第一螺栓的第一外螺纹配合的第一螺纹孔;且所述第一螺栓连接在相邻两个垫条之间。
[0008]同样优选地,若干个所述垫条上的连接孔均一一对应而由内至外呈一字型分布,所述连接件为具有第二外螺纹的连接柱,该连接柱依次插设在上述一字型分布的连接孔内;还包括有若干个套设在所述连接柱上并与连接柱螺纹连接的螺母,各所述螺母分别设
置在相邻两个垫条之间,并与内侧的垫条相抵接。
[0009]同样优选地,若干个所述垫条上的连接孔均一一对应而由内至外呈一字型分布,所述连接件包括有若干个首尾相连而呈一字型分布的单元件,该连接件插设在上述一字型分布的连接孔内,并与垫条相连接。
[0010]为实现各单元件之间的拆装,且保证连接结构的稳定,进一步地,各所述单元件整体呈杆状,且每个单元件的两端部上分别具有沿纵向延伸的螺杆和螺纹孔,相邻两个单元件上的螺杆、螺纹孔相螺纹连接;且位于最内部的单元件上的螺杆与位于最内部的垫条上的连接孔相螺纹连接。
[0011]进一步地,各所述单元件的中部设有凸缘,该凸缘与相邻两个垫条之位于内部的垫条的外侧面相抵接。如此,由内至外盘绕换热管时,可逐层地安装垫条及该层垫条对应的单元件。
[0012]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还包括有连接螺栓,该连接螺栓的杆部与位于最外部的单元件上的螺纹孔相螺纹连接,该连接螺栓的头部抵接在位于最外部的垫条的外侧面上。
[0013]在上述各方案中,为提高连接结构的稳定性,上述的若干个由内至外分布的垫条组成垫条组,所述垫条组有多组并沿周向间隔分布。
[0014]在上述各方案中,各垫条的外侧面上沿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供该垫条外侧的换热管插入其中的凹槽,所述连接孔位于相邻两个凹槽之间。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在各垫条上开设连接孔,并增设能插设在连接孔内的连接件,各垫条通过连接件相连,如此,能提高各垫条之间连接结构的稳定性,防止垫条在使用时发生位移;且本申请只需在垫条上开孔,故而垫条的结构简单,便于生产;且装配时,将连接件插设在垫条的连接孔内即可,便于实施;同时,本申请无需采用焊接结构,即可将相邻的垫条进行连接固定。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在使用状态下的剖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垫条和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在使用状态下的剖视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垫条和换热管的剖视图;
[0021]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在使用时的示意图;
[0022]图7为图4中B部的放大图;
[0023]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三在使用状态下的剖视图;
[0024]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三中垫条和换热管的剖视图;
[0025]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三中最内部的垫条和换热管的剖视图;
[0026]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三在使用时的示意图;
[0027]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三中单元件的剖视图;
[0028]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三中单元件的俯视图;
[0029]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三中连接螺栓的剖视图;
[0030]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三中连接螺栓的俯视图;
[0031]图16为图8中C部的放大图;
[0032]图17为图11中D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4]实施例一:
[0035]如图1~3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缠绕管式换热器的换热管的连接结构的优选实施例一,该连接结构包括垫条1和连接件2。
[0036]其中,垫条1有若干个并由内至外间隔分布,相邻两个垫条1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置换热管3的空间10。且每个垫条1上沿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连接孔11,相邻两个垫条1上的连接孔11相对。同时,各垫条1的外侧面上沿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供该垫条1外侧的换热管3插入其中的凹槽12,连接孔11位于相邻两个凹槽12之间。
[0037]上述连接件2插设在相邻两个垫条1的连接孔11内并与该连接孔11所在的垫条1相连,以连接相邻两个垫条1。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为具有第一外螺纹的第一螺栓,第一螺栓连接在相邻两个垫条1之间。且相邻两个垫条1之间的多个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缠绕管式换热器的换热管的连接结构,包括垫条(1),该垫条(1)有若干个并由内至外间隔分布,相邻两个垫条(1)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置换热管(3)的空间(10);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垫条(1)上均开设有多个连接孔(11),且相邻两个垫条(1)上的连接孔(11)相对;还包括用于连接至少相邻两个垫条(1)的连接件(2),所述连接件(2)依次插设在相邻垫条的连接孔(11)内并与该连接孔(11)所在的垫条(1)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为具有第一外螺纹的第一螺栓,所述连接孔(11)为与第一螺栓的第一外螺纹配合的第一螺纹孔;且所述第一螺栓连接在相邻两个垫条(1)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垫条(1)上的连接孔(11)均一一对应而由内至外呈一字型分布,所述连接件(2)为具有第二外螺纹的连接柱,该连接柱依次插设在上述一字型分布的连接孔(11)内;还包括有若干个套设在所述连接柱上并与连接柱螺纹连接的螺母(5),各所述螺母(5)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垫条(1)之间,并与内侧的垫条(1)相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垫条(1)上的连接孔(11)均一一对应而由内至外呈一字型分布,所述连接件(2)包括有若干个首尾相连而呈一字型分布的单元件(21),该连接件(2)插设在上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都跃良吕书明胡兴苗任红亮李禹平胡霄乐程雷
申请(专利权)人:镇海石化建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