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道路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6082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道路照明装置,灯柱固设于底座上,灯箱固设于灯柱顶端,灯箱内开设有工作腔,太阳能发电机构和清洁机构均固设于工作腔内,灯箱底部开设有第一收纳槽和第二收纳槽,照明机构固设于第一收纳槽内,折光机构固设于第二收纳槽内,第二收纳槽与工作腔连通,驱动机构固设于工作腔一侧,光控开关和湿度传感器均固设于灯箱的顶部,灯箱顶部还设置于盖板,盖板通过转杆与清洁机构固定连接。由于下雨或下雪时,外界环境湿度会升高,通过设置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湿度,当环境湿度变高时,驱动机构带动折光机构工作,将外界光线折射至工作腔内供太阳能发电机构发电,从而可以避免太阳能板与雨水或雪接触,提高太阳能板的使用寿命。板的使用寿命。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道路照明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照明设备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多功能道路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路灯泛指交通照明中路面照明范围内的灯具,是城市照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市面上的太阳能路灯的太阳能板通常固定于升降柱顶部,无法自由转动,当遇到下雪天气时,雪会积累在太阳能板表面,导致阳光无法照射到太阳能板上,进而导致太阳能板无法发电,且雪融化产生的水容可能会渗透至太阳能板内部,造成内部电路短路,降低太阳能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了一种多功能道路照明装置,由于下雨或下雪时,外界环境湿度会升高,通过设置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湿度,当环境湿度变高时,驱动机构带动折光机构工作,将外界光线折射至工作腔内供太阳能发电机构发电,从而可以避免太阳能板与雨水或雪接触,提高太阳能板的使用寿命。
[0004]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道路照明装置,包括底座、灯柱、灯箱、驱动机构、太阳能发电机构、照明机构、清洁机构、折光机构、光控开关和湿度传感器,灯柱固设于底座上,灯箱固设于灯柱顶端,灯箱内开设有工作腔,太阳能发电机构和清洁机构均固设于工作腔内,灯箱底部开设有第一收纳槽和第二收纳槽,照明机构固设于第一收纳槽内,折光机构固设于第二收纳槽内,第二收纳槽与工作腔连通,驱动机构固设于工作腔一侧,光控开关和湿度传感器均固设于灯箱的顶部,太阳能发电机构、照明机构、清洁机构和折光机构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光控开关和湿度传感器均与驱动机构电连接,灯箱顶部还设置有盖板,盖板通过转杆与清洁机构固定连接。
[0005]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第一转动齿轮、第一滑块、第一螺纹杆、第一锥齿轮、第一传动轮、第二锥齿轮、第一转轴、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二转轴、支撑板、转块、第二滑块、第三转轴、第五锥齿轮、第一控制电机、第二螺纹杆和第一滑板,所述工作腔一侧开设有驱动腔,驱动电机嵌于驱动腔的侧壁,第一转动齿轮固设于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驱动腔通过第一通道与工作腔连通,第一滑块滑动连接于第一通道内,第一滑块套设于第一螺纹杆上且与第一螺纹杆螺纹连接,第一螺纹杆的一端固设于第一转动齿轮上,第一螺纹杆的另一端延伸至工作腔内与第一锥齿轮固定连接,第一通道顶壁开设有第一转动槽,第一传动轮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槽内,且第一传动轮与第一滑块啮合,工作腔的一侧还开设有传动腔,第二锥齿轮固设于第一转轴的一端,且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第一转轴的另一端延伸至传动腔内与第三锥齿轮固定连接,支撑板水平固设于传动腔内,第四锥齿轮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于支撑板底部,且第四锥齿轮与所述第三锥齿轮啮合,第二转轴的上端延伸至支撑板上方与转块固定连接,转块顶部开设有第三滑槽,第二滑块滑动连接于第三滑槽内,传动腔侧壁开设有第四滑槽,第一控制电机
嵌于第四滑槽底部,第二螺纹杆固设于第一控制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第一滑板设置于传动腔内,且第一滑板的一端滑动连接于第四滑槽内,第一滑板与第二螺纹杆螺纹连接,第三转轴转动连接于第一滑板上,第二滑块固设于第三转轴的底端,第五锥齿轮固设于第三转轴顶端,且第二滑块与第五锥齿轮分别位于第一滑板的上下两侧。
[0006]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太阳能发电机构包括太阳能板、L形滑块、第五转轴、U形曲轴、套筒、第一伸缩杆、第二传动轮和第一皮带,所述工作腔左右侧壁均开设有第一滑槽,太阳能板固设于第五转轴上,第五转轴的两端均固定有U形曲轴,且U形曲轴的自由端与L形滑块转动连接,L形滑块与相邻的第一滑槽滑动连接,套筒套设于U形曲轴上,第一伸缩杆的一端与套筒固定连接,第一伸缩杆的另一端与L形滑块铰接,第一滑槽侧壁开设有第二转动槽,第二传动轮转动连接于第二转动槽内,且第二传动轮与L形滑块齿轮啮合,第二转动槽通过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转动槽连通,第一皮带设置于第二通道内,且第二传动轮通过第一皮带与所述第一传动轮传动连接。
[0007]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照明机构包括照明灯、第一连杆、第一挡块、弧形灯罩、第三转动齿轮、第四转动齿轮、第五转动齿轮、第六转动齿轮、第四转轴、齿条、第二控制电机、第二滑板、第三螺纹杆和转动机构,所述第一收纳槽上方开设有第一控制腔,且第一收纳槽和所述工作腔均与第一控制腔连通,第一挡块滑动连接于第一控制腔内,照明灯设置于第一收纳槽内,且照明灯通过第一连杆与第一挡块铰接,两个弧形灯罩转动连接于第一收纳槽侧壁,且两个弧形灯罩分别设置于照明灯的两侧,第三转动齿轮通过第四转轴转动连接于第一收纳槽侧壁,第四转轴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传动腔内与第四转动齿轮固定连接,两个第四转动齿轮相互啮合,弧形灯罩外侧开设有与第三转动齿轮配合的齿轮槽,第五转动齿轮转动连接于传动腔侧壁,且其中一个第四转动齿轮与第五转动齿轮啮合,第六转动齿轮固设于第五转动齿轮的一侧,传动腔一侧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控制电机嵌于第二滑槽顶壁,第三螺纹杆固设于第二控制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第二滑板设置于传动腔内,且第二滑板的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二滑槽内,第二滑板与第三螺纹杆螺纹连接,齿条固设于第二滑板底部,且齿条与第六转动齿轮啮合,所述驱动电机和照明灯之间还设置有转动机构。
[0008]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二挡块、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七转动齿轮、第六转轴、凸轮、第一活塞板、楔形块、第一推杆、第一复位弹簧、第二活塞板、第二推杆和第二复位弹簧,所述驱动腔的一侧开设有液压腔,第一活塞板滑动连接于液压腔内,凸轮抵接于第一活塞板顶部,第六转轴的一端固设于凸轮上,第六转轴的另一端延伸至驱动腔内与第七转动齿轮固定连接,第七转动齿轮与所述第一转动齿轮啮合,驱动腔和所述第一控制腔之间开设有第二控制腔,第二挡块滑动连接于第二控制腔侧壁,第二挡块通过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一挡块固定连接,液压腔通过第一液压管道与第二控制腔连通,楔形块滑动连接于第一液压管道内,第一推杆的一端固设于楔形块上,第一推杆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控制腔内,第一复位弹簧套设于第一推杆上,且楔形块通过第一复位弹簧与第一液压管道侧壁连接,第二挡块通过第三连杆与第一推杆的自由端铰接,第一液压管道通过第二液压管道与第一控制腔连通,第二活塞板滑动连接于第二液压管道内,第二推杆的一端固设于第二活塞板上,第二推杆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控制腔内,第二复位弹簧套设于第二推杆上,且第二活塞板通过第二复位弹簧与第二液压管道侧壁连接。
[0009]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清洁机构包括第六锥齿轮、第一控制电机、第二螺纹杆、第一滑板、输送带、第一清洁块、第七转轴、第八转轴、第七锥齿轮、转盘、导向柱、限位块、第四连杆和第二清洁块,所述工作腔侧壁周向开设有环形槽,且环形槽与所述传动腔连通,输送带设置于环形槽内,两个输送带分别位于工作腔两侧,一输送带与第一清洁块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输送带与第一清洁滑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六锥齿轮通过第七转轴与输送带转轮固定连接,且第六锥齿轮与所述第五锥齿轮啮合,所述转杆固设于第七转轴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道路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灯柱(2)、灯箱(3)、驱动机构(4)、太阳能发电机构(5)、照明机构(6)、清洁机构(7)、折光机构(8)、光控开关(9)和湿度传感器(12),灯柱(2)固设于底座(1)上,灯箱(3)固设于灯柱(2)顶端,灯箱(3)内开设有工作腔(301),太阳能发电机构(5)和清洁机构(7)均固设于工作腔(301)内,灯箱(3)底部开设有第一收纳槽(302)和第二收纳槽(303),照明机构(6)固设于第一收纳槽(302)内,折光机构(8)固设于第二收纳槽(303)内,第二收纳槽(303)与工作腔(301)连通,驱动机构(4)固设于工作腔(301)一侧,光控开关(9)和湿度传感器(12)均固设于灯箱(3)的顶部,太阳能发电机构(5)、照明机构(6)、清洁机构(7)和折光机构(8)均与驱动机构(4)传动连接,光控开关(9)和湿度传感器(12)均与驱动机构(4)电连接,灯箱(3)顶部还设置有盖板(10),盖板(10)通过转杆(11)与清洁机构(7)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道路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驱动电机(401)、第一转动齿轮(402)、第一滑块(403)、第一螺纹杆(404)、第一锥齿轮(405)、第一传动轮(406)、第二锥齿轮(407)、第一转轴(408)、第三锥齿轮(409)、第四锥齿轮(412)、第二转轴(413)、支撑板(414)、转块(415)、第二滑块(416)、第三转轴(417)、第五锥齿轮(418)、第一控制电机(419)、第二螺纹杆(420)和第一滑板(421),所述工作腔(301)一侧开设有驱动腔(305),驱动电机(401)嵌于驱动腔(305)的侧壁,第一转动齿轮(402)固设于驱动电机(401)的动力输出端,驱动腔(305)通过第一通道(410)与工作腔(301)连通,第一滑块(403)滑动连接于第一通道(410)内,第一滑块(403)套设于第一螺纹杆(404)上且与第一螺纹杆(404)螺纹连接,第一螺纹杆(404)的一端固设于第一转动齿轮(402)上,第一螺纹杆(404)的另一端延伸至工作腔(301)内与第一锥齿轮(405)固定连接,第一通道(410)顶壁开设有第一转动槽(411),第一传动轮(406)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槽(411)内,且第一传动轮(406)与第一滑块(403)啮合,工作腔(301)的一侧还开设有传动腔(304),第二锥齿轮(407)固设于第一转轴(408)的一端,且第二锥齿轮(407)与第一锥齿轮(405)啮合,第一转轴(408)的另一端延伸至传动腔(304)内与第三锥齿轮(409)固定连接,支撑板(414)水平固设于传动腔(304)内,第四锥齿轮(412)通过第二转轴(413)转动连接于支撑板(414)底部,且第四锥齿轮(412)与所述第三锥齿轮(409)啮合,第二转轴(413)的上端延伸至支撑板(414)上方与转块(415)固定连接,转块(415)顶部开设有第三滑槽(422),第二滑块(416)滑动连接于第三滑槽(422)内,传动腔(304)侧壁开设有第四滑槽(423),第一控制电机(419)嵌于第四滑槽(423)底部,第二螺纹杆(420)固设于第一控制电机(419)的动力输出端,第一滑板(421)设置于传动腔(304)内,且第一滑板(421)的一端滑动连接于第四滑槽(423)内,第一滑板(421)与第二螺纹杆(420)螺纹连接,第三转轴(417)转动连接于第一滑板(421)上,第二滑块(416)固设于第三转轴(417)的底端,第五锥齿轮(418)固设于第三转轴(417)顶端,且第二滑块(416)与第五锥齿轮(418)分别位于第一滑板(421)的上下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道路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发电机构(5)包括太阳能板(501)、L形滑块(502)、第五转轴(503)、U形曲轴(504)、套筒(505)、第一伸缩杆(506)、第二传动轮(507)和第一皮带(508),所述工作腔(301)左右侧壁均开设有第一滑槽(306),太阳能板(501)固设于第五转轴(503)上,第五转轴(503)的两端均固定有U形曲轴(504),且U形曲轴(504)的自由端与L形滑块(502)转动连接,L形滑块(502)与相邻的第一滑槽(306)滑动连接,套筒(505)套设于U形曲轴(504)上,第一伸缩杆(506)的一端与套筒
(505)固定连接,第一伸缩杆(506)的另一端与L形滑块(502)铰接,第一滑槽(306)侧壁开设有第二转动槽(509),第二传动轮(507)转动连接于第二转动槽(509)内,且第二传动轮(507)与L形滑块(502)齿轮啮合,第二转动槽(509)通过第二通道(510)与所述第一转动槽(411)连通,第一皮带(508)设置于第二通道(510)内,且第二传动轮(507)通过第一皮带(508)与所述第一传动轮(406)传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道路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机构(6)包括照明灯(601)、第一连杆(602)、第一挡块(603)、弧形灯罩(604)、第三转动齿轮(605)、第四转动齿轮(606)、第五转动齿轮(607)、第六转动齿轮(608)、第四转轴(609)、齿条(610)、第二控制电机(611)、第二滑板(612)、第三螺纹杆(613)和转动机构(614),所述第一收纳槽(302)上方开设有第一控制腔(307),且第一收纳槽(302)和所述工作腔(301)均与第一控制腔(307)连通,第一挡块(603)滑动连接于第一控制腔(307)内,照明灯(601)设置于第一收纳槽(302)内,且照明灯(601)通过第一连杆(602)与第一挡块(603)铰接,两个弧形灯罩(604)转动连接于第一收纳槽(302)侧壁,且两个弧形灯罩(604)分别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振耀罗燕华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澄祥鑫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