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体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5882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0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体连接结构,其可以使高度方向上的小型化成为可能。导体连接结构(1)旨在用于将导体(3)连接至具有多个股线(21)的电线(2),其中导体(3)具有板状,并且其中导体连接结构被构造成使得多个股线对接地连接到导体的端面,多个股线预先具有与导体的端面(30)相同的板状。这使得能够通过使构成电线的多个股线预先构成与导体的端面相同的板状而将电线连接到导体的端面(30)。这可实现高度方向上的小型化。高度方向上的小型化。高度方向上的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体连接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体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汽车配备有各种类型的电子设备,线束布置在其中以便将例如电力和/或控制信号传输到这样的电子设备。线束包括多个电线和连接器,其中线束通过将该连接器与电子设备或另一线束的连接器配合而连接到电子设备或另一线束。
[0003]通常,构成这种线束的具有端子的电线包括电线和要安装到电线端部的端子装置(参见例如专利文献1)。
[0004]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具有端子的电线,该具有端子的电线通过经由超声波将电线接合至作为端子装置的阳端子而制造。阳端子包括插入元件和电线接合部,其中,插入元件构被造成利用带状金属板插入到阴端子中,并且电线接合部被构造成用于将电线接合到其上。通过使电线接合部在与插入元件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弯曲而形成电线接合部。对于这样的电线,当电线的芯部应该接合到阳端子的电线接合部时,电线的芯部的末端端面被压靠在阳端子的电线接合部上,并且超声波振动被施加到电线接合部和芯部的末端端面之间的交界面,以通过原子结合的方式经由超声将它们接合。以这种方式,电线的芯部接合到阳端子的电线接合部。
[0005]引用列表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JP2014

207108A

技术实现思路

[0008]然而,对于常规的具有端子的电线,端子的电线接合部通过在与插入元件的延伸方向正交的高度方向上弯曲而形成。这导致由于高度尺寸的延伸而使得尺寸增加。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体连接结构,其可以使高度方向上的小型化成为可能。
[0010]为了实现目的,根据第一方面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将导体连接到具有多个股线的电线的导体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导体为板状,并且其中所述导体连接结构被构造成使得所述多个股线对接地连接到所述导体的端面,所述多个股线预先具有与所述导体的端面相同的板状。
[0011]根据第二方面的本专利技术提供根据第一方面的导体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导体的端面具有矩形形状,所述矩形形状的宽度为所述矩形形状的厚度的1至8倍。
[0012]根据第三方面的本专利技术提供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导体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导体被构造为具有堆叠的多个薄板。
[0013]根据第一方面,所述导体具有板状,并且所述导体连接结构被构造成使得所述多个股线对接地连接到所述导体的端面,所述多个股线预先具有与所述导体的端面相同的板
状。这使得能够通过以与导体的端面相同的板状预先构造构成电线的多个股线而将电线连接到导体的端面,而不必按照惯例地在与插入元件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弯曲端子的电线接合部。这可实现高度方向上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导体连接结构所应用的具有导体的电线的透视图;
[0015]图2在(A)中示出了构成电线的多个股线的末端端面,并且在(B)中示出了导体的端面的概念图;
[0016]图3是导体的构造的透视图;以及
[0017]图4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效果的视图,其中给出了表格,该表格示出了多个股线与导体之间的连接部的不同宽度

高度比的可连接性、机械强度和导电性能。
[0018]参考标记列表
[0019]1具有导体的电线(导体连接结构)
[0020]2 电线
[0021]21 股线
[0022]3 导体
[0023]30 导体的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至图4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1示出了具有导体的电线的透视图,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导体连接结构应用于该具有导体的电线。根据本实施例的具有导体的电线1具有所应用的导体连接结构,其中电线1构成在例如汽车中布置的线束。
[0025]如图1所示,电线1包括被覆电线2(以下称为“电线2”)和导体3。根据本实施例,电线2和导体3对准的方向由箭头Y指定,与箭头Y正交(相交)的方向(上下方向)由箭头Z指定,并且与箭头Y和箭头Z两者正交的方向(左右方向)由箭头X指定。此外,导体3侧可以被称为“前向”和/或“前”,而与其相反的电线2侧可以被称为“后向”和/或“后”。
[0026]如图1所示,电线2包括:芯线束22,其作为具有导电性的一束直线状的股线21;以及被覆部23,其用于将绝缘被覆涂覆于芯线束22。对于该电线2,通过在电线2的前端部2f处剥离被覆部23来露出芯线束22。
[0027]如图2(A)所示,通过经由超声接合多个股线21并因此将股线21彼此接合来形成芯线束22。此外,在超声接合状态下,芯线束22被构造为具有与如下所述的导体3的端面30相同的形状。根据本实施例的芯线束22为具有矩形横截面的板状,其具有为其高度a(箭头Z)8倍的宽度b(箭头X)。此外,如图2(A)所示,芯线束22的末端端面20被构造为定位在与前后方向(箭头Y的方向)正交的ZX平面中。芯线束22的末端端面20与导体3的端面30接触,以将芯线束22电连接(对接连接)到导体3。
[0028]这里,术语“对接连接”指的是芯线束22的末端端面20被压靠在导体3的端面30上,使得导体3和芯线束22彼此电连接的状态,如图1所示。在芯线束22和导体3之间的连接部1a(如图1所示)可以通过熔接或焊接而接合,以保持芯线束22与导体3之间的电连接状态。
[0029]导体3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构成。如图3所示,导体3包括堆叠的六个(多个)薄板3A
(其可为汇流条)。此外,导体3具有板状,其宽度b(箭头X)为其高度a(厚度,箭头Z)的8倍,如图2(B)所示。应当注意,在图2(B)中,从导体3省略了薄板3A,并且在概念地示出了导体3的大致形状。
[0030]对于该导体3,其待连接到芯线束22的端面30在与前向后向方向(箭头Y)正交的ZX平面中延伸,使得端面30与芯线束22的末端端面20相对,如图2(B)所示。此外,导体3的端面30为具有矩形横截面的板状,其宽度b(箭头X)为其高度a(箭头Z)的8倍大,如图2(B)所示。尽管根据本实施例的导体3由多个薄板3A组成,但是要注意的是,导体3可以由单个金属片(汇流条)组成。
[0031]根据下面的流程组装这种具有导体的电线1。首先,对于电线2,在电线2的前端部2f处剥离被覆部23以暴露多个股线21,如图1所示。随后,股线21经由超声接合,其中股线21被构造成具有矩形横截面和宽度b(箭头X)的板状,其中宽度b为高度a(箭头Z)的8倍,由此形成芯线束22。此时,芯线束22的末端端面20形成为具有与导体3的端面30基本相同的形状。然后,芯线束22的末端端面20对接连接到导体3的端面30。以此方式,电线2电连接到导体3的端面30以制造完整的具有导体的电线1。
[0032]根据如上所述的实施例,导体3具有板状形状,并且被构造成使得多个股线21对接连接到导体3的端面30,多个股线预先具有与导体3的端面30相同的板状形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将导体连接到具有多个股线的电线的导体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导体具有板状形状,并且其中,所述导体连接结构被构造成使得所述多个股线对接地连接到所述导体的端面,所述多个股线预先具有与所述导体的端面相同的板状形状。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宏侑水野英树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