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修复系统和土壤施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15803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09:56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土壤修复系统和土壤施工系统,土壤修复系统包括蒸气发生装置,用于存储氧化剂的存储装置,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对接的预热室、混合室和注入井管的集成式注入井。来自蒸气发生装置的第一路蒸气在预热室与来自存储装置的氧化剂换热,预热后的氧化剂在混合室内与第二路蒸气混合后经由注入井管进入土壤;抽提井布置于施工区域内;喷射泵带有与抽提井连通的污染物吸入口,第三路蒸气进入喷射泵并作为喷射泵的动力介质;后处理装置用于处理喷射泵的排出物。本申请提供的土壤修复系统,能够减少污染土壤散发的恶臭气味,方便后续异位修复。续异位修复。续异位修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土壤修复系统和土壤施工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土壤修复
,尤其涉及土壤修复系统和土壤施工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土壤污染物是能够对土壤环境的正常功能产生影响、降低农作物的产量、损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可划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人工合成的有机农药、酚类物质、氰化物、石油类物质、多环芳烃等,其中有机氯农药、多环芳烃等难降解物质容易积累并造成危害。
[0003]热脱附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土壤修复技术,属于物理修复技术范畴。常用的原位热脱附技术有:电阻热脱附、热传导热脱附及蒸汽热脱附技术。蒸汽热脱附技术(Steam Enhanced Extraction,SEE)通过向土壤中注入蒸汽,加热土壤,使土壤中半挥发性和挥发性的有机污染物分离、挥发出来,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
[0004]蒸汽热脱附技术一般适用于渗透系数大于10-4
m/s的土壤,对存在地下水且渗透速度较快的土壤环境具有较大的应用优势,但鲜见在治理有机污染土壤中的应用实例。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土壤修复系统,能够减少污染土壤散发的恶臭气味,方便后续异位修复。
[0006]本申请提供的土壤修复系统,包括:
[0007]蒸气发生装置,用于产生蒸气;
[0008]存储装置,用于存储氧化剂;
[0009]集成式注入井,布置在施工区域边缘,所述集成式注入井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对接的预热室、混合室和注入井管;
[0010]来自所述蒸气发生装置的第一路蒸气在所述预热室与来自所述存储装置的氧化剂换热,预热后的氧化剂在所述混合室内与来自所述蒸气发生装置的第二路蒸气混合后经由注入井管进入土壤;
[0011]抽提井,布置于施工区域内,用于将污染物从土壤中的抽出;
[0012]喷射泵,带有与所述抽提井连通的污染物吸入口,来自所述蒸气发生装置的第三路蒸气进入所述喷射泵并作为所述喷射泵的动力介质;
[0013]后处理装置,用于处理所述喷射泵的排出物。
[0014]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0015]可选的,所述预热室采用列管式换热器;
[0016]所述混合室的顶部与所述预热室的底部等径对接,所述混合室的底部收口并与所述注入井管对接。
[0017]可选的,所述混合室内设有分布板,所述分布板的中部呈球冠状隆起,在所述分布板邻近边缘的部位开设多个引流孔。
[0018]可选的,还包括布置在所述施工区域内用于降低地下水位的降水井。
[0019]可选的,所述施工区域具有一长度方向和相对的宽度方向,所述施工区域沿长度方向包括依次排布的多个单元区;
[0020]针对每个单元区,在中部配置有一抽提井,在四角分别配置一集成式注入井。
[0021]可选的,所述单元区的长宽范围均在8~20米。
[0022]可选的,所述后处理装置包括连接于所述喷射泵的气液分离装置,喷射泵的排出物经过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分为气相污染物和液相污染物,所述气相污染物经过真空泵进入气体处理装置,所述液相污染物经过油水分离装置分为污水和油污,污水经过污水泵进入污水处理站,油污进入收集箱。
[0023]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土壤施工系统,包括所述的土壤修复系统以及土壤修复开挖现场的防护系统,所述土壤修复开挖现场的防护系统包括:
[0024]封闭罩设在施工区域的防护棚;
[0025]喷雾装置,设置于防护棚内的顶部,用于向所述防护棚内喷洒氧化剂;
[0026]氧化剂供应系统,用于储存、调配所述氧化剂,并通过氧化剂管路与所述喷雾装置连通,所述氧化剂供应系统至少包括独立设置的氧化剂罐和连通所述氧化剂管路的氧化剂均化罐;
[0027]净化模块,设置于防护棚内且处在施工区域外围,所述净化模块包括:
[0028]立柱,成对布置且各立柱上设有安装槽;
[0029]支撑框,活动插接在各对立柱的对应安装槽内;
[0030]净化布,铺设于所述支撑框上;
[0031]所述支撑框的顶杆为空心结构且带有滴孔,所述滴孔用于向所述净化布输送用于净化的生物菌液;所述净化模块设有多个且相互连接以围绕施工区域;
[0032]生物菌液供应系统,用于储存、调配所述生物菌液并通过生物菌液管路连通所述顶杆,所述生物菌液供应系统至少包括独立设置的菌剂罐、营养罐以及连通所述生物菌液管路的生物菌液均化罐。
[0033]可选的,所述净化布包括相对布置的两层防护层,以及位于两层防护布之间的净化层,所述净化层用于承接并挂载所述滴孔输送的生物菌液以实现净化功能;
[0034]所述顶杆和净化布之间按照如下方式设置:
[0035]所述净化布的中部搭置于所述顶杆的外周,两侧相互贴靠并固定于所述支撑框;或
[0036]所述净化布的一侧边通过柔性连接件挂载于所述顶杆,其余侧边固定于所述支撑框;或
[0037]所述净化层的中部搭置于所述顶杆的外周,两侧相互贴靠并固定于所述支撑框,所述防护层贴附于所述净化层的表面。
[0038]可选的,所述防护棚的骨架包括:
[0039]支撑柱,在施工区域内设有多根且延伸至施工区域的上方;
[0040]架空桁架,与所述支撑柱连接且用于安装所述喷雾装置;所述架空桁架在所述施
工区域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延伸;
[0041]所述立柱和所述支撑柱为一体或分体结构,所述净化模块贴靠于所述防护棚或与所述防护棚间隔设置。
[0042]通过防护棚的封闭,配合喷雾装置和净化模块的配合,在防止污染物扩散的同时持续进行防护棚内的污染物放置,提高土壤修复效率的同时降低对操作人员的伤害,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43]图1为本申请土壤修复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2为集成式注入井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3为一实施例中井管在施工区域中排布方式示意图;
[0046]图4为另一实施例中井管在施工区域中排布方式示意图;
[0047]图5为一实施例中多个净化模块装配示意图;
[0048]图6为一实施例中净化模块示意图;
[0049]图7a为一实施例中顶杆和净化布装配示意图;
[0050]图7b为另一实施例中顶杆和净化布装配示意图;
[0051]图8为一实施例中氧化剂供应系统和生物菌液供应系统示意图;
[0052]图9为一实施例中土壤修复开挖现场的防护系统示意图;
[0053]图10为一实施例中另一视角的土壤修复开挖现场的防护系统示意图。
[0054]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55]1、蒸气发生装置;11、第一路蒸气;12、第二路蒸气;13、第三路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土壤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蒸气发生装置,用于产生蒸气;存储装置,用于存储氧化剂;集成式注入井,布置在施工区域边缘,所述集成式注入井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对接的预热室、混合室和注入井管,来自所述蒸气发生装置的第一路蒸气在所述预热室与来自所述存储装置的氧化剂换热,预热后的氧化剂在所述混合室内与来自所述蒸气发生装置的第二路蒸气混合后经由注入井管进入土壤;抽提井,布置于施工区域内,用于将污染物从土壤中的抽出;喷射泵,带有与所述抽提井连通的污染物吸入口,来自所述蒸气发生装置的第三路蒸气进入所述喷射泵并作为所述喷射泵的动力介质;后处理装置,用于处理所述喷射泵的排出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室采用列管式换热器;所述混合室的顶部与所述预热室的底部等径对接,所述混合室的底部收口并与所述注入井管对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室内设有分布板,所述分布板的中部呈球冠状隆起,在所述分布板邻近边缘的部位开设多个引流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布置在所述施工区域内用于降低地下水位的降水井。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区域具有一长度方向和相对的宽度方向,所述施工区域沿长度方向包括依次排布的多个单元区;针对每个单元区,在中部配置有一抽提井,在四角分别配置一集成式注入井。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土壤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区的长宽范围均在8~20米。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处理装置包括连接于所述喷射泵的气液分离装置,喷射泵的排出物经过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分为气相污染物和液相污染物,所述气相污染物经过真空泵进入气体处理装置,所述液相污染物经过油水分离装置分为污水和油污,污水经过污水泵进入污水处理站,油污进入收集箱。8.土壤施工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德超张璐孙营军刘珂邵江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弈环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