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调平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5679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调平衡装置,它有盘轴,盘轴中心安装短轴,盘轴上依次安装下平衡盘、中平衡盘及上平衡盘,中平衡盘与下平衡盘之间安装钢珠,中平衡盘与上平衡盘之间安装钢珠,短轴上端安装自锁螺母。它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装配容易及自动调平衡的精度高等优点。(*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绕制变压器线圈的设备,是一种在绕线机上使用的自动调平衡装置
技术介绍
在绕制变压器线圈时所使用的绕线机,特别是在绕制大型、高压及超高压线圈时使用的绕线机,其升降平台在运行过程中及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平衡是保证产品质量及保持升降平台使用寿命的一个重要功能,目前绕线机上使用的调平衡装置的不足是结构复杂、造价高、装配繁琐及调平衡精度低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调平衡装置,它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装配容易及自动调平衡的精度高等优点。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自动调平衡装置,它有盘轴,盘轴中心安装短轴,盘轴上依次安装下平衡盘、中平衡盘及上平衡盘,中平衡盘与下平衡盘之间安装钢珠,中平衡盘与上平衡盘之间安装钢珠,短轴上端安装自锁螺母。盘轴上安装直角支座。上平衡盘上安装直角连座。上平衡盘与自锁螺母之间设有间隙e。下平衡盘的上表面开设半圆形沟槽,中平衡盘的上表面开设半圆形沟槽,半圆形沟槽内分别安装钢珠。本技术经过试用得出如下优点当绕线机升降平台在运行过程中及受外力作用下,可实现自动调整升降平台的平衡,自动调整平衡的精度高,使升降平台始终处在最佳受力位置,从而保证了绕制线圈的质量,并可保持升降平台的使用寿命长,并且造价低、易于安装等。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安装在升降平台上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附图1中A-A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主要示意本技术的结构。具体实施方式图1中所示为本技术安装使用状态,图1中,1是滑板,2是本技术的自动调平衡装置,3是绕线机的升降平台。本技术的结构是,它有盘轴12,盘轴12中心安装短轴14,盘轴12上依次安装下平衡盘11、中平衡盘9及上平衡盘8,中平衡盘9与下平衡盘11之间安装钢珠10,中平衡盘9与上平衡盘8之间安装钢珠15,短轴14上端安装自锁螺母6。盘轴12上安装直角支座13。上平衡盘8上安装直角连座7。上平衡盘8与自锁螺母6之间设有间隙e。下平衡盘11的上表面开设半圆形沟槽,中平衡盘9的上表面开设半圆形沟槽,半圆形沟槽内分别安装钢珠。本技术工作时,由于其下平衡盘11、中平衡盘9及上平衡盘8的中心孔与短轴14之间设有一定间隙,钢珠外径与各平衡盘之间设有一定间隙,上平衡盘8与自锁螺母6之间设有间隙e,所以当升降平台3在运行时或受到颠覆力矩等不均匀外力作用时,上、中、下平衡盘均依钢珠中心连线为轴心可以自动左右偏摆。由于中平衡盘9上的半圆形沟槽与下平衡盘11上的半圆形沟槽相互形成十字形位置,所以又可以起到双向自调平衡的作用。本技术不被限制在本实施例之中。图中4是立柱,本技术安装时,将直角支座13与滑板1连接,滑板1安装在立柱4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动调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有盘轴(12),盘轴(12)中心安装短轴(14),盘轴(12)上依次安装下平衡盘(11)、中平衡盘(9)及上平衡盘(8),中平衡盘(9)与下平衡盘(11)之间安装钢珠(10),中平衡盘(9)与上平衡盘(8)之间安装钢珠(15),短轴(14)上端安装自锁螺母(6)。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调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有盘轴(12),盘轴(12)中心安装短轴(14),盘轴(12)上依次安装下平衡盘(11)、中平衡盘(9)及上平衡盘(8),中平衡盘(9)与下平衡盘(11)之间安装钢珠(10),中平衡盘(9)与上平衡盘(8)之间安装钢珠(15),短轴(14)上端安装自锁螺母(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盘轴(12)上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燚李鹏张良成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一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