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铸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5343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铸模具,包括前模板和后模板,前模板上设置有前模仁,后模板上设置有后模仁,前模仁与后模仁之间形成有模腔,前模板与前模仁之间设置有第一底模框,前模板与第一底模框之间设置有倾斜机构,第一底模框内设置有顶出机构,后模仁与后模板之间设置有伸展机构,倾斜机构用于将卡在模腔内的塑料模具进行角度调节便于顶出,伸展机构用于将模腔内的塑料模具分离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倾斜机构,通过加速顶出装置将第一底模框的角度调整为倾斜,将第一底模框角度调节至产品内成型孔方向与顶出方向一致,便于将产品顶出,设置伸展机构,在模仁块移动至第二后模框时,模仁块转动将模腔打开,便于产品从后模仁上脱离。离。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铸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铸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压铸是压力铸造的简称。它是将液态或半液态金属,在高压作用下,以高速度填充压铸模具型腔,并在压力下快速凝固而获得铸件的一种方法。使用的压铸模具,称为压铸模。塑料产品在注塑完成后,都需要开模完成产品的脱模,产品从模腔中取出时需要倾斜机构的配合。
[0003]在脱模的过程中,经常遇到产品卡在前模的情况,这时模具上必须采用前模斜顶的机构以实现出扣位;在制造一些具有成型孔的产品时,当开模方向与成型孔的方向不一致时,开模时产品难以通过前模斜顶从模具上脱离,用前模斜顶强行将产品从模具上顶出,容易使产品受到磨损;另外,对于部分本体外部设计不规律或者产品侧面形状凹凸不一的产品,容易将模具本体部分卡在后模上,现有技术中大部分脱模结构设置在前模上,难以将后模上卡住的产品一同从模仁内顶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压铸模具,设置了倾斜机构,避免前模斜顶对部分本体外部设计不规律或者产品侧面形状凹凸不一的产品造成磨损,将第一底模框调整一定角度便于产品顶出,另外还设计了伸展机构,将后模仁两个模仁块分离,便于产品从后模仁上脱离。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压铸模具,包括前模板和后模板,所述前模板上设置有前模仁,所述后模板上设置有后模仁,所述前模仁与所述后模仁之间形成有模腔,所述前模板与所述前模仁之间设置有第一底模框,所述前模板与所述第一底模框之间设置有倾斜机构,所述第一底模框内设置有顶出机构,所述后模仁与所述后模板之间设置有伸展机构,所述倾斜机构用于将卡在所述模腔内的塑料模具进行角度调节便于顶出,所述伸展机构用于将所述模腔内的塑料模具分离出。
[0006]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倾斜机构包括L形板,所述前模板上设置有第一底板,所述L形板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控制移动杆,所述第一控制移动杆贯穿设置在所述前模板上,所述第一底板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L 形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槽对应卡接的限位块,所述L形板远离所述第一控制移动杆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底板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设置有加速顶出装置。
[000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加速顶出装置包括贯穿设置在所述空腔内并且位于所述限位槽同一平面上的基柱,所述基柱上远离所述限位槽一端螺纹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固定在所述第一底模框上,所述基柱靠近所述限位槽一端侧面设置有第一轮齿,所述第一底板上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上远离所述螺栓一端贯穿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模框内,所述移动杆套接有弹簧,所述螺栓靠近所述空腔内一侧固定连接
有移动柱,所述移动柱靠近所述基柱一端设置有第二轮齿,所述移动柱与所述基柱之间设置有齿轮,所述移动柱通过所述齿轮在所述基柱方向上相对移动,所述齿轮中心轴固定在所述空腔侧壁上。
[000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底模框和所述前模板上位于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同一水平位置上贯穿设置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杆抵接,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固定在所述顶出机构上。
[000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顶出机构包括顶板,所述顶板上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上套接有弹性件,所述顶板内嵌设有内固板,所述内固板上滑动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上转动连接有斜顶,所述第一底模框靠近所述前模仁一侧内侧壁上开设有供所述斜顶穿过的倾斜孔,所述斜顶端部设置有与待做模具形状契合的模块。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后模板由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后模框和第二后模框组成,所述第二后模框连接设置在第一后模框的侧边并且比所述第一后模框的边长较长,所述第一后模框底面设置有第二底板。
[00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后模仁由两个模仁块组成,所述伸展机构包括设置在两个所述模仁块之间的转动轴,两个所述模仁块之间并且在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抵块,第二底板上设置有注塑喷头,所述抵块与所述模仁块形成为所述模腔的一部分。所述抵块和所述转动轴上均设置有连通的注塑通道,所述注塑喷头头部与所述注塑通道连通,所述后模板贯穿设置有第二控制移动杆,所述第二控制移动杆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模仁块上。
[00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在前模板与第一底模框之间设置了倾斜机构,通过加速顶出装置将第一底模框调整为倾斜,将第一底模框角度调节至产品内成型孔方向与顶出方向一致,便于将产品顶出,另外将后模仁设置成由转动连接的模仁块组成,并且设置伸展机构,在模仁块移动至第二后模框时,模仁块转动将模腔打开,便于产品从后模仁上脱离。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铸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加速顶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伸展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如下:
[0019]1‑
前模板;2

后模板;3

前模仁;4

后模仁;5

模腔;6

第一底模框;7
‑ꢀ
倾斜机构;8

顶出机构;9

伸展机构;10

第二连接杆;11

第二底板;
[0020]21

第一后模框;22

第二后模框;
[0021]41

模仁块;
[0022]71

L形板;72

第一底板;73

第一控制移动杆;74

限位槽;75

限位块;76

第一连接杆;77

加速顶出装置;
[0023]81

顶板;82

第三连接杆;83

弹性件;84

内固板;85

滑动块;86

斜顶;87

模块;
[0024]91

转动轴;92

抵块;93

注塑喷头;94

第二控制移动杆;
[0025]771

基柱;772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铸模具,包括前模板(1)和后模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板(1)上设置有前模仁(3),所述后模板(2)上设置有后模仁(4),所述前模仁(3)与所述后模仁(4)之间形成有模腔(5),所述前模板(1)与所述前模仁(3)之间设置有第一底模框(6),所述前模板(1)与所述第一底模框(6)之间设置有倾斜机构(7),所述第一底模框(6)内设置有顶出机构(8),所述后模仁(4)与所述后模板(2)之间设置有伸展机构(9),所述倾斜机构(7)用于将卡在所述模腔(5)内的塑料模具进行角度调节便于顶出,所述伸展机构(9)用于将所述模腔(5)内的塑料模具分离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机构(7)包括L形板(71),所述前模板(1)上设置有第一底板(72),所述L形板(71)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控制移动杆(73),所述第一控制移动杆(73)贯穿设置在所述前模板(1)上,所述第一底板(72)上开设有限位槽(74),所述L形板(71)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槽(74)对应卡接的限位块(75),所述L形板(71)远离所述第一控制移动杆(73)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76),所述第一底板(72)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设置有加速顶出装置(7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顶出装置(77)包括贯穿设置在所述空腔内并且位于所述限位槽(74)同一平面上的基柱(771),所述基柱(771)上远离所述限位槽(74)一端螺纹连接有固定柱(772),所述固定柱(772)固定在所述第一底模框(6)上,所述基柱(771)靠近所述限位槽(74)一端侧面设置有第一轮齿(773),所述第一底板(72)上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移动杆(774),所述移动杆(774)上远离所述螺栓一端贯穿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模框(6)内,所述移动杆(774)套接有弹簧,所述螺栓靠近所述空腔内一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柱(775),所述移动柱(775)靠近所述基柱(771)一端设置有第二轮齿(776),所述移动柱(775)与所述基柱(771)之间设置有齿轮(77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诚张贤明匡中华张小景龚玲玉徐光周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铭利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