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换隔离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51350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换隔离开关,包括操作机构和接触系统,操作机构包括第一左壳体、第一曲柄、大主动齿轮、第一锥齿轮、第一从动齿轮、转轴组、第二从动齿轮、支架组和第一右壳体;第一左壳体与第一右壳体相配合对接,大主动齿轮啮合连接有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所述大主动齿轮靠近第一右壳体一侧的凸台与第一锥齿轮上的凹槽相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根据现有需求进行设计,操作机构内将弹簧集成到支架组内缩短了整个压缩机构的长度,减小了压缩机构所占用的空间,同时也满足了大开断距离(旋转角度为9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换隔离开关


[0001]本技术涉及隔离开关
,具体是一种转换隔离开关。

技术介绍

[0002]隔离开关,用于电路的不频繁接通和分断,当电路发生非正常情况时,能够承受一定时间和范围的过流,断开状下能符合隔离器的隔离要求,可用于两条低压电路切换或者两个负载设备的转换或安全隔离等。
[0003]传统低压转换隔离开关为大多为两个整体式开关或上下相叠或左右排列组成,无论何种方式,都很占用空间。且转换隔离开关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结构简单承载电流能力有限;2.人工操作费力;3.两个整体式开关自身体积大;4.需另加外置转换操作机构更增占用空间,且提高了生产成本;5.因所需极数不同增加了开模成本。
[0004]针对以上问题,现在提出一种转换隔离开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换隔离开关,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转换隔离开关,包括操作机构和接触系统,所述操作机构包括第一左壳体、第一曲柄、大主动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换隔离开关,包括操作机构(F)和接触系统(C),所述操作机构(F)包括第一左壳体(F1)、第一曲柄(F3)、大主动齿轮(F4)、第一锥齿轮(F5)、第一从动齿轮(F6)、转轴组(F7)、第二从动齿轮(F9)、支架组(F10)和第一右壳体(F1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壳体(F1)与第一右壳体(F11)相配合对接,所述大主动齿轮(F4)啮合连接有第一从动齿轮(F6)和第二从动齿轮(F9),所述大主动齿轮(F4)靠近第一右壳体(F11)一侧的凸台与第一锥齿轮(F5)上的凹槽相配合,所述凸台延伸出凹槽连接圆柱,所述第一右壳体(F11)上设有与圆柱相配合的圆柱孔,所述第一锥齿轮(F5)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转轴组(F7);所述第一从动齿轮(F6)和第二从动齿轮(F9)上均连接有第一曲柄(F3),所述第一曲柄(F3)靠近第一右壳体(F11)一侧的凸方台与支架组(F10)中第二曲柄(F102)上的凹方槽配合;所述接触系统(C)包括第二左壳体(C1)、静触头(C2)、灭弧室(C3)、触头支持件(C4)和第二右壳体(C5),所述第二右壳体(C5)内部通过圆孔凸台容置有触头支持件(C4),所述触头支持件(C4)的两侧对接有灭弧室(C3),所述灭弧室(C3)远离触头支持件(C4)一侧连接静触头(C2),两组静触头(C2)远离灭弧室(C3)一端置于第二左壳体(C1)和第二右壳体(C5)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换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F6)和第二从动齿轮(F9)上均设置有与第一曲柄(F3)上的凸台相配合的凹槽,位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F6)上的第一曲柄(F3)远离第一从动齿轮(F6)一侧的圆柱凸台与上转块(F2)上的凹槽相配合,所述上转块(F2)远离第一曲柄(F3)一侧的梅花形凸台伸出第一左壳体(F1)相对应的圆孔中,所述上转块(F2)上的第二层凸台与第一左壳体(F1)圆孔相配合;位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F9)上的第一曲柄(F3)远离第二从动齿轮(F9)一侧的圆柱凸台与下转块(F8)上的凹槽相配合,所述下转块(F8)上的梅花形凸台伸出第一左壳体(F1)相对应的圆孔中,所述下转块(F8)上的第二层凸台与第一左壳体(F1)上的圆孔相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换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组(F7)包括转轴(F71)和第二锥齿轮(F72),所述转轴(F71)底端凸台与第二锥齿轮(F72)凹槽相配合,所述第一锥齿轮(F5)啮合连接第二锥齿轮(F72),所述第一左壳体(F1)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国臣张平解浩刘延苏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斯沃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