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4945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1:07
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其上设置有进风口与出风口;蜗壳,设置在机壳内,蜗壳的内部具有连通进风口与出风口的风道;蒸发器,设置在风道内,用于对从进风口进入的空气进行换热;风机,设置在风道内且位于蒸发器的下游,用于驱动空气流动;风道的下内壁在靠近出风口的一侧具有蜗舌,第一蜗舌朝向进风口的部分为迎风面,第一蜗舌朝向出风口的部分为导风面,导风面的最高点与迎风面的最高点之间采用圆弧过渡连接,导风面为下凹的曲面,导风面两端的连线到导风面的垂直线最大长度为下凹距离,下凹距离的长度为δ,δ满足:1mm≤δ≤5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导风面的下凹距离的长度参数,在提高抗风阻能力的同时,明显降低空调噪音。低空调噪音。低空调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室内机


[0001]本技术属于空调器
,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空调行业内,风管机产品多采用双吸离心风扇,采用贯流风扇的风管机行业内极其少见。贯流风扇、风道系统在家用空调挂机或柜机中应用十分普遍。将贯流风扇应用于风管机产品上,由于蒸发器的布局形式及结构上的限制,导致贯流风扇风管机的风阻较常规的挂机或柜机大很多,因此,风扇的选型和风道系统的设计难度非常大。如果直接采用现有挂机或柜机的设计方案,由于风阻较大,导致出风量降低,风速分布不均匀,室内机容易产生忽大忽小的喘气噪声,尤其在空调制冷过程中,这种现象会更加明显,极大地降低了用户的主观听感感受,这一行业难题也是贯流风扇风管机产品极其少见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将这一难题攻克,不仅有利于推进贯流风扇风管机的家用化进程,而且对于挂机或柜机解决忽大忽小噪音问题也能够提供技术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主要目的时提供一种控制风道第一蜗舌的导风面下凹距离的最大长度,提高空调风道抗风阻的同时降低噪音的空调室内机。
[0004]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其上设置有进风口与出风口;蜗壳,设置在机壳内,蜗壳的内部具有连通进风口与出风口的风道;换热器,设置在风道内,用于对从进风口进入的空气进行换热;风机,设置在风道内且位于换热器的下游,用于驱动空气流动;其中,风道的下内壁在靠近出风口的一侧具有蜗舌,蜗舌朝向进风口的部分为迎风面,蜗舌朝向出风口的部分为导风面,导风面的最高点与迎风面的最高点之间采用圆弧过渡连接,导风面为下凹的曲面,导风面两端的连线到导风面的垂直线最大长度为下凹距离,下凹距离的长度为δ,δ满足:1mm≤δ≤5mm,通过控制风道第一蜗舌的导风面下凹距离的最大长度,提高空调风道抗风阻的同时降低噪音。
[0005]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平面,与迎风面通过圆弧过渡连接;第一曲面,其形状为下凹抛物线,与第一平面的端点连接;第二曲面,其形状为上凸抛物线,与第一曲面的端点连接;其中,第二曲面的底部的端点连接第一平面的顶部的端点的连线与第一曲面连接的垂直线的最大长度为下凹距离δ。
[0006]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曲面的曲率半径为R1,R1满足:10mm≤R1≤20mm;第二曲面的曲率半径为R2,R2满足:4.5R1≤R2≤6.5R1。
[0007]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平面的长度为L1,L1满足:5mm≤L1≤10mm。
[0008]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风道的上内壁从出风口到进风口依次为第一弧面、与第一弧面连接的第二平面、与第二平面连接的第二弧面、与第二弧面连接的第三弧面和与第三弧面连接的第四弧面,风机的风扇具有转动中心,第二平面的两端与转动中心的连线具有夹角θ1,第二弧面的两端与转动中心的连线具有夹角θ2,第三弧面的两端与转动中心
的连线具有夹角θ3,第四弧面的两端与转动中心的连线具有夹角θ4,其中,θ1、θ2、θ3和θ4满足:26
°
≤θ1≤35
°
,18
°
≤θ2≤25
°
,35
°
≤θ3≤42
°
,56
°
≤θ4≤65
°

[0009]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二平面与机壳的顶部的平面具有夹角θ5,θ5满足:25
°
≤θ5≤50
°

[0010]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二弧面的曲率半径为R3,R3的范围满足:18mm≤R3≤25mm;第三弧面的曲率半径为R4,R4的范围满足:26mm≤R4≤35mm;第四弧面的曲率半径为R5,R5的范围满足:70mm≤R5≤80mm。
[0011]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二平面的延长线与导风面的两端的连线相交形成夹角θ6,θ6满足:0
°
≤θ6≤20
°

[0012]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二平面与导风面的两端的连线之间的最短距离为出风口的宽度L2,进风口的宽度为L3,L2与L3的关系满足:2.5L2≤L3≤3.5L3。
[0013]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换热器为V型换热器,换热器由上换热器和下换热器组成,下换热器与机壳的底面之间具有夹角θ7,θ7满足:θ7≥25
°
;上换热器与机壳的顶面之间具有夹角θ8,θ8满足:θ8≥40
°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空调室内机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空调室内机导风面下凹距离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风道上内壁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空调室内机出风口宽度和进风口宽度的示意图;
[0019]1、机壳;101、进风口;102、出风口;2、蜗壳;3、风机;301、转动中心;4、换热器;401、上换热器;402、下换热器;5、接水盘;6、蜗舌;601、导风面;602、迎风面;603、第一平面;604、第一曲面;605、第二曲面;7、风道上内壁;701、第一弧面;702、第二平面;703、第二弧面;704、第三弧面;705、后蜗舌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
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其上设置有进风口与出风口;蜗壳,设置在所述机壳内,所述蜗壳的内部具有连通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的风道;换热器,设置在所述风道内,用于对从所述进风口进入的空气进行换热;风机,设置在所述风道内且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下游,用于驱动空气流动;其中,所述风道的下内壁在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具有蜗舌,所述蜗舌朝向所述进风口的部分为迎风面,所述蜗舌朝向所述出风口的部分为导风面,所述导风面的最高点与所述迎风面的最高点之间采用圆弧过渡连接,所述导风面为下凹的曲面,所述导风面的两端的连线到所述导风面的垂直线最大长度为下凹距离,下凹距离的长度为δ,δ满足:1mm≤δ≤5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面包括:第一平面,与所述迎风面通过圆弧过渡连接;第一曲面,其形状为下凹抛物线,与所述第一平面的端点连接;第二曲面,其形状为上凸抛物线,与所述第一曲面的端点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曲面的底部的端点连接所述第一平面的顶部的端点的连线与所述第一曲面连接的垂直线的最大长度为下凹距离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面的曲率半径为R1,R1满足:10mm≤R1≤20mm;所述第二曲面的曲率半径为R2,R2满足:4.5R1≤R2≤6.5R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的长度为L1,L1满足:5mm≤L1≤1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的上内壁从所述出风口到所述进风口依次为第一弧面、与所述第一弧面连接的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连接的第二弧面、与所述第二弧面连接的第三弧面和与所述第三弧面连接的第四弧面,所述风机的风扇具有转动中心,所述第二平面的两端与所述转动中心的连线具有夹角θ1,所述第二弧面的两端与所述转动中心的连线具有夹角θ2,所述第三弧面的两端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纪刚王子涛焦学超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