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孔缝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4748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穿孔缝闭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有缝闭器主体、和螺接在缝闭器主体上的缝闭螺杆、和设置在缝闭螺杆端部的缝闭针、以及能够被缝闭针带动的缝闭线,缝闭器主体套设在缝闭螺杆上,缝闭器主体上设置有内螺纹结构,缝闭螺杆上设置有外螺纹结构,缝闭针位于缝闭螺杆旋入缝闭器主体内的端部,缝闭螺杆的另一端为操控端,缝闭针弯制成螺旋结构设置,并且缝闭针的螺旋螺距与外螺纹结构的螺纹螺距保持一致,缝闭针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带动缝闭线的带线结构,缝闭线的端部设置有用于防止缝闭线被扯出的倒刺结构。该缝闭器能够克服现有缝闭方法操作困难的缺点。服现有缝闭方法操作困难的缺点。服现有缝闭方法操作困难的缺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穿孔缝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穿孔缝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医生通常使用缝合线来闭合伤口、切口、瘘管和其他常见的组织缺损。当缺损接近患者的皮肤或其他组织表面时,医生通常容易使用针来将伤口缝闭合。当缺损位于组织表面之下时,缝闭方法高度依赖于技术,并且通常涉及将弯曲的针导引穿过小端口并穿过组织,操作上有一定技术难度。这可能在腹腔中进行腹腔镜程序之后尤其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孔缝闭装置,该缝闭器能够克服现有缝闭方法操作困难的缺点。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穿孔缝闭装置,包括有缝闭器主体、和螺接在缝闭器主体上的缝闭螺杆、和设置在缝闭螺杆端部的缝闭针、以及能够被缝闭针带动的缝闭线,所述缝闭器主体套设在缝闭螺杆上,所述缝闭器主体上设置有内螺纹结构,所述缝闭螺杆上设置有外螺纹结构,所述缝闭针位于缝闭螺杆旋入缝闭器主体内的端部,所述缝闭螺杆的另一端为操控端,所述缝闭针弯制成螺旋结构设置,并且缝闭针的螺旋螺距与外螺纹结构的螺纹螺距保持一致,所述缝闭针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带动缝闭线的带线结构,所述缝闭线的端部设置有用于防止缝闭线被扯出的倒刺结构。
[000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倒刺结构成伞状结构设置,所述带线结构位于靠近缝闭针端部的外侧壁上,所述带线结构包括有用于容纳倒刺结构的缺口、和设置在缺口内用于勾吊倒刺结构的吊钩,所述吊钩的长度延伸方向朝向缝闭针的端部设置。
[000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缝闭线成管状结构设置并且套设在缝闭针上,所述缝闭线的内外侧壁光滑设置。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缝闭线由可吸收材料制成。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缝闭器主体的端部设置有用于挡开皮肤的挡圈,所述挡圈成中空的管状结构并且与缝闭螺杆同轴设置。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圈与缝闭器主体可拆卸固定连接设置。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缝闭器主体的端部设置有能够增加抵触面积的抵触翻边,所述抵触翻边的端部设置有环形的柔性垫,所述柔性垫由硅胶制成。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缝闭螺杆的操控端设置有操控手柄。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缝闭螺杆上设置有旋入缝闭器主体内深度的刻度。
[0013]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中缝闭针的径长尺寸应大于需要闭合的伤口、切口、瘘管和其他常见的组织缺损,而医生使用穿孔缝闭装置时先将缝闭器主体的底端抵压在缝闭处周边,并且在旋转缝闭螺杆的过程中能够旋入缝闭器主体内,同时带
动其端部的缝闭针螺旋入组织内,并且缝闭针围绕缝闭处周边组织,将创口通道围绕设置;当缝闭针带动缝闭线穿刺到位后能够通过回旋缝闭螺杆带动缝闭针退出,并且在缝闭针退出后缝闭线留在其中,倒刺结构能够在拉扯缝闭线留在外部的一端时实现缝闭线的收紧,进而实现创口通道的结扎缝合;整个缝合过程快捷方便,并且能够通过缝闭螺杆实现对缝闭针的螺旋缝合操作,解决了现有缝合过程中的缝合操作难度高、缝合效果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一种穿孔缝闭装置的剖视图;
[0015]图2为套设在缝闭针上的缝闭线于端部处的剖视图;
[0016]图3为缝闭线于倒刺结构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1、缝闭器主体;11、抵触翻边;12、柔性垫;13、挡圈;2、缝闭螺杆;21、操控手柄;3、缝闭针;31、带线结构;311、缺口;312、吊钩;4、缝闭线;41、倒刺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19]参照图1

3所示,一种穿孔缝闭装置,包括有缝闭器主体1、和螺接在缝闭器主体1上的缝闭螺杆2、和设置在缝闭螺杆2端部的缝闭针3、以及能够被缝闭针3带动的缝闭线4,缝闭器主体1套设在缝闭螺杆2上,缝闭器主体1上设置有内螺纹结构,缝闭螺杆2上设置有外螺纹结构,缝闭针3位于缝闭螺杆2旋入缝闭器主体1内的端部,缝闭螺杆2的另一端为操控端,缝闭针3弯制成螺旋结构设置,并且缝闭针3的螺旋螺距与外螺纹结构的螺纹螺距保持一致,缝闭针3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带动缝闭线4的带线结构31,缝闭线4的端部设置有用于防止缝闭线4被扯出的倒刺结构41。
[0020]其中缝闭针3的径长尺寸应大于需要闭合的伤口、切口、瘘管和其他常见的组织缺损,而医生使用穿孔缝闭装置时先将缝闭器主体1的底端抵压在缝闭处周边,并且在旋转缝闭螺杆2的过程中能够旋入缝闭器主体1内,同时带动其端部的缝闭针3螺旋入组织内,并且缝闭针3围绕缝闭处周边组织,将创口通道围绕设置;当缝闭针3带动缝闭线4穿刺到位后能够通过回旋缝闭螺杆2带动缝闭针3退出,并且在缝闭针3退出后缝闭线4留在其中,倒刺结构41能够在拉扯缝闭线4留在外部的一端时实现缝闭线4的收紧,进而实现创口通道的结扎缝合;整个缝合过程快捷方便,并且能够通过缝闭螺杆2实现对缝闭针3的螺旋缝合操作,解决了现有缝合过程中的缝合操作难度高、缝合效果差的问题。
[0021]其中缝闭器主体1可由透明材料制成,方便观察其中缝闭针3的作业状态。
[0022]倒刺结构41成伞状结构设置,包括有与缝闭线4一体设置的若干骨体和连接于相邻量骨体之间的膜体,膜体连接着各个骨体成锥状,并且在膜体的作用下能够实现各个骨体的收拢与撑开。在缝闭线4从端部插入组织内时倒刺结构41的尖端朝前设置,从而能够顺利插入组织内,而在往外拉扯缝闭线4时,倒刺结构41能够被撑开从而起到限制缝闭线4被抽出的作用,进而能够实现创口通道的结扎缝合。
[0023]带线结构31位于靠近缝闭针3端部的外侧壁上,带线结构31包括有用于容纳倒刺结构41的缺口311、和设置在缺口311内用于勾吊倒刺结构41的吊钩312,吊钩312的长度延伸方向朝向缝闭针3的端部设置。缝闭针3的端部成尖锐结构设置,从而方便其刺入组织内,而将带线结构31设置在缝闭针3靠近其端部的外侧壁上,不仅不会影响缝闭针3在穿刺组织时的锋利程度,同时也能够带动缝闭线4同步移动。其中缺口311与吊钩312的设置能够提高缝闭针3穿刺时带动缝闭线4同步移动的稳定程度,并且在退出缝闭针3时,倒刺结构41也能够顺利从带线结构31上脱离,大大提高了手术效率。
[0024]缝闭线4成管状结构设置并且套设在缝闭针3上,缝闭线4的内外侧壁光滑设置,缝闭线4套设在缝闭针3上更便于随缝闭针3穿刺到位。
[0025]缝闭线4由可吸收材料制成,可吸收材料为公知技术,采用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孔缝闭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缝闭器主体(1)、和螺接在缝闭器主体(1)上的缝闭螺杆(2)、和设置在缝闭螺杆(2)端部的缝闭针(3)、以及能够被缝闭针(3)带动的缝闭线(4),所述缝闭器主体(1)套设在缝闭螺杆(2)上,所述缝闭器主体(1)上设置有内螺纹结构,所述缝闭螺杆(2)上设置有外螺纹结构,所述缝闭针(3)位于缝闭螺杆(2)旋入缝闭器主体(1)内的端部,所述缝闭螺杆(2)的另一端为操控端,所述缝闭针(3)弯制成螺旋结构设置,并且缝闭针(3)的螺旋螺距与外螺纹结构的螺纹螺距保持一致,所述缝闭针(3)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带动缝闭线(4)的带线结构(31),所述缝闭线(4)的端部设置有用于防止缝闭线(4)被扯出的倒刺结构(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孔缝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倒刺结构(41)成伞状结构设置,所述带线结构(31)位于靠近缝闭针(3)端部的外侧壁上,所述带线结构(31)包括有用于容纳倒刺结构(41)的缺口(311)、和设置在缺口(311)内用于勾吊倒刺结构(41)的吊钩(312),所述吊钩(312)的长度延伸方向朝向缝闭针(3)的端部设置。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航李萍陈伟张方毅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