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槽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4526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插槽连接器,具有主体及推扣,主体具有开口朝上的插槽及外延部,插槽内设有若干端子,以便适配卡插入插槽与端子进行电性导通连接;外延部上设有工作面及第一引导特征,工作面侧立设置;推扣组装在外延段上并设有面向工作面的贴靠部,推扣上还设有第二引导特征,通过第二引导特征与第一引导特征相互作用以引导推扣在外延段上运动,该运动达到推扣靠近或远离插槽,以致实现推扣上预设的抵压部压持或释放上述插入插槽的适配卡;抵压部横跨在外延段的上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主体及推扣方便制作,利于模具生产,组装效率高,推扣滑动工作,使用寿命高,且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提升插槽连接器的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使用寿命。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槽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插槽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插槽连接器,如PCI

Express(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是一种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适配存储模块、网卡、显卡等适配卡插接使用。插槽连接器通常包括有主体及若干端子,主体上设有插槽,若干端子嵌设在插槽中,用于电性连接插入插槽的适配卡。现有的插槽连接器上通常还设有推扣,利用推扣对插置于插槽连接器中的适配进行固定,以防止松动。常见的推扣是扳动旋转式,安装适配卡之前,需要先将推扣手动旋转到旁侧,等适配卡安装好后,再将推扣旋转到适配卡上进行扣压。现有这种形式的推扣,主体上预留空间小,导致推扣在生产制作及组装上存在不便,且组装后结构稳定性不足,极易因为震动等原因而造成脱卡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槽连接器,创新推扣形式,以便有利于生产及组装,且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插槽连接器,其具有:
[0006]主体,该主体是长条形,主体具有开口朝上的插槽及分布在插槽一端头的外延部,插槽内设有若干端子,以便适配卡插入插槽与端子进行电性导通连接;所述外延部上设有工作面及第一引导特征,工作面侧立设置;
[0007]推扣,该推扣组装在外延部上并设有面向工作面的贴靠部,推扣上还设有第二引导特征,通过第二引导特征与第一引导特征相互作用以引导推扣在外延部上运动,该运动达到推扣靠近或远离插槽,以致实现推扣上预设的抵压部压持或释放上述插入插槽的适配卡;所述抵压部横跨在外延部的上侧。
[0008]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第一引导特征是工作面的上下侧边构造的滑轨,推扣的贴靠部是侧板形式,第二引导特征则是贴靠部的上下侧边构造的滑槽,实现第二引导特征接收第一引导特征来达到推扣和外延部的配合组装;所述工作面上设有卡扣凸包及限位凸包,卡扣凸包和限位凸包在外延部的外延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推扣的贴靠部上设有扣位部和限位部,通过扣位部与卡扣凸包配合卡接来限制推扣自由运动,实现抵压部压持插入插槽的适配卡;通过限位部与限位凸包的卡位来防止推扣脱离外延部。
[0009]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抵压部是由贴靠部的上侧边朝远离贴靠部的方向延伸构造。
[0010]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抵压部的延伸末端设有下折卡部,该下折卡部卡设在外延部预设的第三引导特征,第三引导特征与第一引导特征相平行。
[0011]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扣位部构造在第一弹臂上,限位部构造在第二弹臂上,该
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是由贴靠部局部镂空获得。
[0012]采用上述结构,本技术在主体上设有外延部,并将推扣设计成适配组装在外延部的滑动体,推扣设有面向外延部的工作面的贴靠部以及第二引导特征,通过第二引导特征与外延部上的第一引导特征相互作用以引导推扣在外延部上运动,该运动达到推扣靠近或远离插槽,以致实现推扣上预设的抵压部压持或释放上述插入插槽的适配卡。该结构简单,主体及推扣方便制作,利于模具生产,组装效率高,推扣滑动工作,使用寿命高,且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提升插槽连接器的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
[0013]附图说明:
[0014]附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结构正面示意图;
[0015]附图2为图1实施例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0016]附图3为图1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17]附图4为图3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8]附图5为图4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0019]附图6为本技术推扣组装示意图;
[0020]附图7为图6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0021]附图8为本技术的推扣压持适配卡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9为本技术的推扣释放适配卡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6]参阅图1~9所示,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示意图,本技术有关一种插槽连接器,其具有主体1、推扣2及若干端子3。
[0027]该主体1是长条形,主体1具有开口朝上的插槽11及分布在插槽一端头的外延部12,插槽11及外延部12均是朝主体1的长度延伸,优选外延部12是和主体1一体制作获得。插槽11内组装若干端子3,以便适配卡插入插槽与端子进行电性导通连接,实现插槽连接器的功效。所述外延部12上设有工作面121及第一引导特征122,图中所示,工作面121是平面且侧立设置。该推扣2组装在外延部12上并设有面向工作面121的贴靠部21,推扣2上还设有第二引导特征22,通过第二引导特征22与第一引导特征122相互作用以引导推扣2在外延部12上运动,该运动达到推扣2靠近或远离插槽11,以致实现推扣2上预设的抵压部23压持或释放上述插入插槽的适配卡,达到防止适配卡松脱。所述抵压部23横跨在外延部12的上侧,对应适配卡上预先设置的缺口或凸缘等形式的抵压部工作,适配卡是现有技术形体,在此不再作图说明。
[0028]参阅图1~9所示,本实施例进一步是,所述第一引导特征122是工作面121的上下侧边构造的滑轨,推扣2的贴靠部21是侧板形式,图中推扣2是以贴靠部21为基体,第二引导特
征22则是贴靠部21的上下侧边构造的滑槽,实现第二引导特征22接收第一引导特征122来达到推扣2和外延部12的配合组装,以及满足相对滑动之工作要求。所述外延部的工作面121上设有卡扣凸包123及限位凸包124,卡扣凸包123和限位凸包124在外延部12的外延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推扣2的贴靠部21上设有扣位部24和限位部25,通过扣位部24与卡扣凸包123配合卡接来限制推扣2自由运动,实现抵压部23压持插入插槽的适配卡;通过限位部25与限位凸包124的卡位来防止推扣2脱离外延部12。本实施例中,所述扣位部24构造在第一弹臂26上,形成拱弧槽形式,达到卡扣凸包123卡入扣位部24后限制推扣2自由运动,获得暂时锁定功效,该结构通过推拉推扣即可实现锁定及解除,结构简单,方便操作。限位部25构造在第二弹臂27上,形成抵压头形式,实现与限位凸包124相互支顶来防止推扣2脱离外延部12。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弹臂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有:主体(1),该主体(1)是长条形,主体(1)具有开口朝上的插槽(11)及分布在插槽一端头的外延部(12),插槽(11)内设有若干端子,以便适配卡插入插槽与端子进行电性导通连接;所述外延部(12)上设有工作面(121)及第一引导特征(122),工作面(121)侧立设置;推扣(2),该推扣(2)组装在外延部(12)上并设有面向工作面(121)的贴靠部(21),推扣(2)上还设有第二引导特征(22),通过第二引导特征(22)与第一引导特征(122)相互作用以引导推扣(2)在外延部(12)上运动,该运动达到推扣(2)靠近或远离插槽(11),以致实现推扣(2)上预设的抵压部(23)压持或释放上述插入插槽的适配卡;所述抵压部(23)横跨在外延部(12)的上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特征(122)是工作面(121)的上下侧边构造的滑轨,推扣(2)的贴靠部(21)是侧板形式,第二引导特征(22)则是贴靠部(21)的上下侧边构造的滑槽,实现第二引导特征(22)接收第一引导特征(122)来达到推扣(2)和外延部(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添庆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承丰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