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卒中急救患者转运专用设备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4465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卒中急救患者转运专用设备桌,该卒中急救患者转运专用设备桌,包括桌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桌体上的监护仪、微量注射泵和急救储物箱,所述桌体的一侧边设有氧气包放置篮,所述监护仪与桌体通过第一固定机构连接,所述微量注射泵与桌体通过第二固定机构连接,所述桌体的两侧设有第三固定机构,用于将桌体固定在急救床栏上,且氧气包放置篮所在的侧边与第三固定机构所在的侧边为不同侧边,该卒中急救患者转运专用设备桌,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灵活,便于提高卒中患者转运效率监视生命体征等,便于推广使用。便于推广使用。便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卒中急救患者转运专用设备桌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卒中急救患者转运专用设备桌。

技术介绍

[0002]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流不能流入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疾病,卒中主要呈现出“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流行病学特征,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0003]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市级医院均已成立卒中中心,极大程度缩短了急性卒中患者的救治时间,根据国家脑防委要求,患者在急诊进行溶栓治疗后,需转入卒中单元进行进一步治疗,如何快速、安全的将患者转运至卒中单元不仅是一个护理安全问题,也成为卒中中心绿色通道救治的考核指标之一,患者转运过程中需要携带监护仪、微量注射泵、转运急救箱以及供氧装置等诸多仪器设备,而目前急诊科转运所用平车为方便转运,基本设计的都比较窄,且无仪器设备放置位置,在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不仅要监护患者病情,协助患者家属推平车,还需要固定各种仪器设备,防止掉落以及对患者造成砸伤等二次伤害,因此转运过程极其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卒中急救患者转运专用设备桌。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6]一种卒中急救患者转运专用设备桌,包括桌体1,还包括设于桌体1上的监护仪3、微量注射泵5和急救储物箱7,所述桌体1的一侧边设有氧气包放置篮8,所述监护仪3与桌体1通过第一固定机构4连接,所述微量注射泵5与桌体1通过第二固定机构连接,所述桌体1的两侧设有第三固定机构2,用于将桌体1固定在急救床栏上,且氧气包放置篮8所在的侧边与第三固定机构2所在的侧边为不同侧边。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一固定机构4包括与桌面固定连接的金属板和螺杆固定机构41,所述金属板靠近一端边缘开设有缺口,所述金属板远离缺口的边缘设有若干向上突起的挡板43。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螺杆固定机构41包括螺杆、紧固件42和旋钮,所述螺杆穿过靠近所述缺口的边缘,所述螺杆位于缺口的一端连接紧固件42,另一端连接旋钮,所述螺杆固定机构41与金属板44螺纹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二固定机构包括立柱6和凹型管,所述立柱6垂直于桌面且与桌面固定连接,所述立柱6不同位置设置有贯穿立柱6的螺孔,所述凹型管固定连接于微量注射泵5的背面,所述凹型管开设有螺孔,所述微量注射泵5凹型管与立柱6通过螺杆可拆卸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三固定机构2包括弧形板23和钩件21,所述
钩件21为弧形,所述弧形板23中部设置有一段空心结构且该空心结构上表面开设若干限位口24,所述钩件21的一端通过弹簧9与弧形板23内部连接,所述钩件21上端设置有把手22,所述把手22与限位口24配合固定钩件21的位置。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弧形板23上设置有若干螺杆固定机构41,所述螺杆固定机构41与桌面水平且与桌面处于同一直线,所述螺杆固定机构41与弧形板23螺纹连接。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第一:本技术本技术用于卒中患者转运时的生命体征监测及药物的或其他必要注射,确保病人的安全以及得到及时救治,将监护仪,微量注射泵、急救储物箱和氧气包放置篮设置于一张桌子上,使得使用时更加有效的对卒中患者以及其它患者进行转运和救治。
[0014]第二:由于采用了所述特殊的固定机构使得本装置更好的得到固定确保设备自身不会产生隐患,并且监护仪、微量注射泵都设置了各自的固定机构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调整使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7]图3是第一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第三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桌体;2、第三固定机构;3、监护仪;4、第一固定机构;5、微量注射泵;6、立柱;7、急救储物箱;8、氧气包放置篮;9、弹簧;41、螺杆固定机构;42、紧固件;43、挡板;21、钩件;22、把手;23、弧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0021]实施例1
[0022]如图1、图2所示,一种卒中急救患者转运专用设备桌,包括桌体1,还包括设于桌体1上的监护仪3、微量注射泵5和急救储物箱7,所述桌体1的一侧边设有氧气包放置篮8,所述监护仪3与桌体1通过第一固定机构4连接,所述微量注射泵5与桌体1通过第二固定机构连接,所述桌体1的两侧设有第三固定机构2,用于将桌体1固定在急救床栏上,且氧气包放置篮8所在的侧边与第三固定机构2所在的侧边为不同侧边,如图3,第一固定机构4包括与桌面固定连接的金属板和螺杆固定机构41,所述金属板靠近一端边缘开设有缺口,所述金属板远离缺口的边缘设有若干向上突起的挡板43,螺杆固定机构41包括螺杆、紧固件42和旋钮,所述螺杆穿过靠近所述缺口的边缘,所述螺杆位于缺口的一端连接紧固件42,另一端连接旋钮,所述螺杆固定机构41与金属板44螺纹连接,第二固定机构包括立柱6和凹型管,所述立柱6垂直于桌面且与桌面固定连接,所述立柱6不同位置设置有贯穿立柱6的螺孔,所述
凹型管固定连接于微量注射泵5的背面,所述凹型管开设有螺孔,所述微量注射泵5凹型管与立柱6通过螺杆可拆卸连接,如图4所示,第三固定机构2包括弧形板23和钩件21,所述钩件21为弧形,所述弧形板23中部设置有一段空心结构且该空心结构上表面开设若干限位口24,所述钩件21的一端通过弹簧9与弧形板23内部连接,所述钩件21上端设置有把手22,所述把手22与限位口24配合固定钩件21的位置,弧形板23上设置有若干螺杆固定机构41,所述螺杆固定机构41与桌面水平且与桌面处于同一直线,所述螺杆固定机构41与弧形板23螺纹连接。
[0023]需要说明的是,该卒中急救患者转运专用设备桌,在使用时该卒中急救患者转运专用设备桌,在使用时将监护仪放置于监护仪固定装置上,再转动第一固定机构上的旋钮使得紧固件与挡板配合固定监护仪,第一固定机构的紧固件形状设置为矩形且矩形短边设置为与缺口边缘相匹配的凹口,使得该紧固件可沿着缺口水平移动且不会随着螺杆转动,且该紧固件下端不超过金属板,上端要高于金属板,使得该紧固件可以与挡板配合固定监护仪,再将微量注射泵背后的凹型管套于立柱上,选择合适的位置使用螺杆固定,在安装本设备桌时,将第三固定机构的弧形板卡到病床栏杆上,再拉动第三固定机构的把手,这时钩件会随着把手的移动而伸出,当钩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卒中急救患者转运专用设备桌,包括桌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桌体(1)上的监护仪(3)、微量注射泵(5)和急救储物箱(7),所述桌体(1)的一侧边设有氧气包放置篮(8),所述监护仪(3)与桌体(1)通过第一固定机构(4)连接,所述微量注射泵(5)与桌体(1)通过第二固定机构连接,所述桌体(1)的两侧设有第三固定机构(2),用于将桌体(1)固定在急救床栏上,且氧气包放置篮(8)所在的侧边与第三固定机构(2)所在的侧边为不同侧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卒中急救患者转运专用设备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机构(4)包括与桌面固定连接的金属板和螺杆固定机构(41),所述金属板靠近一端边缘开设有缺口,所述金属板远离缺口的边缘设有若干向上突起的挡板(4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卒中急救患者转运专用设备桌,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固定机构(41)包括螺杆、紧固件(42)和旋钮,所述螺杆穿过靠近所述缺口的边缘,所述螺杆位于缺口的一端连接紧固件(42),另一端连接旋钮,所述螺杆固定机构(41)与金属板(44)螺纹连接。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一鸣刘玉妮朱读伟姜梅英周娟婷陈洁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