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外壳加工用可快速固定的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4449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外壳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汽车外壳加工用可快速固定的夹持装置,针对现有的快速的夹持装置往往不便于使得汽车外壳进行翻面,导致汽车外壳加工时需要先加工一面拆卸再安装才能对其反面进行加工,操作较为麻烦,极大的降低了加工效率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内固定安装有液压缸,液压缸的输出轴上焊接有液压伸缩杆,液压伸缩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可以便捷的对汽车外壳进行夹持固定,且可以便捷且快速的将汽车外壳进行翻面,从而便于对汽车外壳的翻面进行加工,操作简单便捷,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加工效率。进一步的提高加工效率。进一步的提高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外壳加工用可快速固定的夹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外壳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外壳加工用可快速固定的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汽车车身外壳绝大部分是金属材料,钢板、碳纤维、铝、强化塑料等,不同用途的汽车外壳、不同部位的材料不同,一般是钢板,奥迪高档车是铝,赛车是碳纤维,悍马H2的引擎盖是强化塑料的,早期的轿车车身沿用了马车车身结构,整个车身以木材料为主,1912年由爱德华
·
巴特首次制成了全金属的车身,1925年文森卓
·
兰西亚专利技术了承载式车身,车身由钢板冲压成型的金属结构件和大型覆盖件组成,这种金属结构的车身一直沿用至今,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0003]但是由于汽车外壳通常较大,现有的快速的夹持装置往往不便于使得汽车外壳进行翻面,导致汽车外壳加工时需要先加工一面拆卸再安装才能对其反面进行加工,操作较为麻烦,极大的降低了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快速的夹持装置往往不便于使得汽车外壳进行翻面,导致汽车外壳加工时需要先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外壳加工用可快速固定的夹持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内固定安装有液压缸(2),液压缸(2)的输出轴上焊接有液压伸缩杆(3),液压伸缩杆(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放置板(4),底座(1)的顶部对称开设有两个安装槽,两个安装槽内均固定安装有夹持固定机构,夹持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柱(5),固定柱(5)的一侧开设有矩形滑槽,矩形滑槽内滑动安装有矩形杆(6),且矩形滑槽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安装有滑块(7),滑块(7)的一侧与矩形杆(6)的一侧固定连接,矩形杆(6)的另一侧转动安装有螺栓夹具(8),固定柱(5)上开设有电机腔,电机腔内固定安装有小型电机(9),滑槽内转动安装有螺纹杆(10),滑块(7)上开设有螺纹孔,螺纹杆(10)螺纹安装于螺纹孔内, 且螺纹杆(10)的底端延伸至电机腔内并与小型电机(9)的输出轴相焊接,矩形杆(6)内开设有传动腔,矩形杆(6)的底端开设有与传动腔相接通的旋转孔,旋转孔内转动安装有旋转轴(11),旋转轴(11)的顶端延伸至传动腔内并固定连接有蜗杆(12),蜗杆(12)的顶端与传动腔的顶部内壁转动连接,旋转轴(11)的底端开设有矩形滑动槽,矩形滑动槽内滑动安装有矩形滑动杆(13),矩形滑动杆(13)的底端延伸至电机腔内并固定连接有第一大齿轮(14),且矩形滑动杆(13)的外侧固定套设有第二大齿轮(15),螺纹杆(10)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小齿轮(16)和第二小齿轮(17),电机腔的底部内壁上转动安装有齿轮轴,齿轮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齿轮(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董明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申越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