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软骨与复合材料的快速结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4386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工程软骨与复合材料的快速结合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顶部设置有置骨台,所述置骨台的顶部设置有工程软骨,所述置骨台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滑槽,两个所述第一滑槽的内表面均滑动连接有滑板,两个所述滑板的底部均贯穿置骨台并延伸至置骨台的内部,两个滑板相远离的一侧且位于置骨台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管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工程软骨技术领域。该工程软骨与复合材料的快速结合装置,通过转动转动把手,使得转动把手带动螺纹杆转动,同时螺纹杆带动管套和滑板滑动并挤压工程软骨,实现对工程软骨的固定,避免了传统手动扶持的方式,解决了因手动操作不当,挤压坏工程软骨的问题,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程软骨与复合材料的快速结合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工程软骨
,具体为工程软骨与复合材料的快速结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软骨在关节的运动功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关节软骨损伤是十分常见的疾病,临床上各种原因进行的关节镜手术约60%的病人均发现有软骨损伤,20%为较重的软骨损伤。由于软骨内缺乏血管组织,而且软骨细胞被包裹在基质成分中,不能迁移到损伤部位修复缺损,致使关节软骨损伤后的自愈能力很差,不能实现再生。软骨损伤如不及时治疗,易造成后期关节面软化,严重的可出现大片脱落,使软骨下骨层裸露,造成关节弹响、僵硬、疼痛加重等,最终需要关节置换,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0003]现有的工程软骨在制造过程中,需要将复合材料与工程软骨结合连接在一起,现有的结合手段通常是通过人工手动拧合,不仅费时费力,效率低下,而且容易手动操作不当,挤压坏工程软骨,提高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工程软骨与复合材料的快速结合装置,解决了现有工程软骨与复合材料的结合方式效率过低,而且容易挤压坏工程软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工程软骨与复合材料的快速结合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顶部设置有置骨台,所述置骨台的顶部设置有工程软骨,所述置骨台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滑槽,两个所述第一滑槽的内表面均滑动连接有滑板,两个所述滑板的底部均贯穿置骨台并延伸至置骨台的内部,两个所述滑板相远离的一侧且位于置骨台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管套,所述置骨台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把手,两个所述转动把手的相对端均贯穿置骨台并延伸至置骨台的内部,两个所述转动把手的相对端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杆,两个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均与管套的内表面螺纹连接,所述置骨台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组件,所述液压组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固定板的前侧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齿轮条,所述齿轮条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固定板的前侧且位于第一电机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外表面与第二滑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板前方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齿轮,两个所述齿轮的一侧均与齿轮条的一侧啮合,两个所述齿轮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接杆。
[0006]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第四连接杆,两个所述第四连接杆的外表面均与固定板的前侧转动连接。
[0007]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杆的相对侧均固定连接挤压块,两个所述挤压块的相
对侧之间活动连接有复合板。
[0008]优选的,所述复合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钉,所述工作台内壁的左右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电机台。
[0009]优选的,所述电机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竖杆。
[0010]优选的,所述竖杆的顶端贯穿工作台并延伸至工作台的顶部,所述竖杆的顶端与置骨台的底部固定连接。
[0011]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提供了工程软骨与复合材料的快速结合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该工程软骨与复合材料的快速结合装置,通过在工作台的顶部设置有置骨台,置骨台的顶部设置有工程软骨,置骨台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滑槽,两个第一滑槽的内表面均滑动连接有滑板,两个滑板的底部均贯穿置骨台并延伸至置骨台的内部,两个滑板相远离的一侧且位于置骨台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管套,置骨台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把手,两个转动把手的相对端均贯穿置骨台并延伸至置骨台的内部,两个转动把手的相对端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杆,两个螺纹杆的外表面均与管套的内表面螺纹连接,通过转动转动把手,使得转动把手带动螺纹杆转动,同时螺纹杆带动管套和滑板滑动并挤压工程软骨,实现对工程软骨的固定,避免了传统手动扶持的方式,解决了因手动操作不当,挤压坏工程软骨的问题,降低了生产成本。
[0014](2)、该工程软骨与复合材料的快速结合装置,通过在置骨台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组件,液压组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板,固定板的前侧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杆,转杆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齿轮条,齿轮条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滑槽,固定板的前侧且位于第一电机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的外表面与第二滑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固定板前方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齿轮,两个齿轮的一侧均与齿轮条的一侧啮合,两个齿轮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两个第二连接杆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接杆,两个第三连接杆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第四连接杆,两个第四连接杆的外表面均与固定板的前侧转动连接,两个第三连接杆的相对侧均固定连接挤压块,两个挤压块的相对侧之间活动连接有复合板,复合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钉,通过第一电机带动转杆转动,同时转杆带动第一连接杆转动,同时第一连接杆带动齿轮条沿着固定块的外表面向下滑动,同时齿轮条带动两个齿轮转动,同时两个齿轮带动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转动,并最终使得挤压块对复合板进行挤压固定,通过第二电机带动置骨台转动,避免了传统人工手动拧合的方式,提升了结合的效率,实用性比较强。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外部结构主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固定板外部结构主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0018]图中:1

工作台、2

置骨台、3

工程软骨、4

第一滑槽、5

滑板、6

管套、7

转动把
手、8

螺纹杆、9

固定板、10

液压组件、11

横板、12

第一电机、13

转杆、14

第一连接杆、15

齿轮条、16

第二滑槽、17

固定块、18

齿轮、19

第二连接杆、20

第三连接杆、21

第四连接杆、22

挤压块、23

复合板、24

螺钉、25

电机台、26

第二电机、27

竖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工程软骨与复合材料的快速结合装置,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的顶部设置有置骨台(2),其特征在于:所述置骨台(2)的顶部设置有工程软骨(3),所述置骨台(2)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滑槽(4),两个所述第一滑槽(4)的内表面均滑动连接有滑板(5),两个所述滑板(5)的底部均贯穿置骨台(2)并延伸至置骨台(2)的内部,两个所述滑板(5)相远离的一侧且位于置骨台(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管套(6),所述置骨台(2)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把手(7),两个所述转动把手(7)的相对端均贯穿置骨台(2)并延伸至置骨台(2)的内部,两个所述转动把手(7)的相对端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杆(8),两个所述螺纹杆(8)的外表面均与管套(6)的内表面螺纹连接,所述置骨台(2)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板(9),所述固定板(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组件(10),所述液压组件(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板(11),所述固定板(9)的前侧设置有第一电机(12),所述第一电机(12)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杆(13),所述转杆(13)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4),所述第一连接杆(14)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齿轮条(15),所述齿轮条(15)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滑槽(16),所述固定板(9)的前侧且位于第一电机(12)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7),所述固定块(17)的外表面与第二滑槽(16)的内表面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晓峰高桂芳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枫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