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移动的土壤修复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4070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移动的土壤修复釜,属于土壤修复釜技术领域,包括修复釜主体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焊接有支撑结构修复釜主体的上端且位于右侧边缘位置处设置有进料口,所述修复釜主体的下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底座的上端表面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底座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底座的下端且位于是个角处安装有轴承座。该便于移动的土壤修复釜,能够便于对修复釜主体进行移动,方便后续能够土壤进行修复,并加快了对土壤的修复效率,能够对滚轮进行固定,防止修复釜主体在运行时发生侧移,能够便于对大块的土壤进行粉碎,方便药水与土壤能够充分融合,使得对土壤的修复效果更佳。使得对土壤的修复效果更佳。使得对土壤的修复效果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移动的土壤修复釜


[0001]本技术属于土壤修复釜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移动的土壤修复釜。

技术介绍

[0002]土壤污染作为一个制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正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主要有过量使用化学肥料、化学农药,各种污水、污泥及有机废弃物的不当处置,有害物质的事故性排放及各类污染物在土壤中的长期积累等。
[0003]市场上的便于移动的土壤修复釜,不便对修复釜主体进行移动,导致了对土壤的修复效率变低,并不能对滚轮进行固定,导致修复釜主体在运行时发生侧移,不便对大块的土壤进行粉碎,导致药水与土壤不能充分融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移动的土壤修复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该便于移动的土壤修复釜来说,不便对修复釜主体进行移动,导致了对土壤的修复效率变低,并不能对滚轮进行固定,导致修复釜主体在运行时发生侧移,不便对大块的土壤进行粉碎,导致药水与土壤不能充分融合等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移动的土壤修复釜,包括修复釜主体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焊接有支撑结构修复釜主体的上端且位于右侧边缘位置处设置有进料口,所述修复釜主体的下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底座的上端表面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底座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底座的下端且位于是个角处安装有轴承座,所述支撑结构的上端设置有药水罐,所述药水罐的上端安装有连接管,所述修复釜主体的上端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连接管的右侧连接有水泵。
[0006]进一步的,所述轴承座的下端焊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下端活动安装有滚轮,所述出料口位于通孔内。
[0007]进一步的,所述滚轮通过支架配合轴承座在底座的底部旋转,且底座通过四组滚轮带动修复釜主体左右或前后移动。
[0008]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下端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下端安装有吸盘,所述连接座通过液压缸带动吸盘在安装板下方上下移动。
[0009]进一步的,所述水泵的右侧连接有异形管,所述异形管的下端安装有喷洒板,所述喷洒板设置在修复釜主体的内部,且喷洒板通过异形管和连接管与药水罐相连通。
[0010]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机的下端活动安装有轴杆,所述轴杆的左右两侧均焊接有搅拌杆,若干组所述搅拌杆等距离分布在轴杆地左右两侧。
[0011]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杆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刀片,所述刀片通过搅拌杆和轴杆与驱动电机活动设置。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通过设置有滚轮,通过支架与滚轮的配合,能够使得滚轮在支架内进行转动,并在轴承座与支架的配合下,能够使得滚轮带动底座进行移动,进而能够通过底座带动修复釜主体进行移动,从而能够便于对修复釜主体进行移动,方便后续能够土壤进行修复,并加快了对土壤的修复效率,同时,通过液压缸的设置,能够通过连接座带动吸盘进行向下移动,进而能够通过安装板对底座进行支撑,从而能够对滚轮进行固定,防止修复釜主体在运行时发生侧移,并能够增加对土壤的修复效率。
[0014]2、本技术通过设置有喷洒板和刀片,通过启动驱动电机,使得轴杆带动搅拌杆进行转动,并通过搅拌杆带动刀片对修复釜主体内的土壤进行搅拌,再通过启动水泵,通过连接管把药水罐内的药水通过异形管传递到喷洒板处,并通过喷洒板喷洒到土壤上,从而能够便于对大块的土壤进行粉碎,方便药水与土壤能够充分融合,使得对土壤的修复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剖视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底座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安装板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修复釜主体;2、底座;21、通孔;22、安装板;23、轴承座;24、支架;25、滚轮;26、液压缸;27、连接座;28、吸盘;3、支撑结构;4、药水罐;5、连接管;51、水泵;52、异形管;53、喷洒板;6、进料口;7、出料口;8、驱动电机;81、轴杆;82、搅拌杆;83、刀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实施例1
[0022]请参阅图1-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一种便于移动的土壤修复釜,包括修复釜主体1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底座2,底座2的上端固定焊接有支撑结构3修复釜主体1的上端且位于右侧边缘位置处设置有进料口6,修复釜主体1的下端设置有出料口7,底座2的上端表面贯穿开设有通孔21,底座2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板22,底座2的下端且位于是个角处安装有轴承座23,支撑结构3的上端设置有药水罐4,药水罐4的上端安装有连接管5,修复釜主体1的上端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驱动电机8,连接管5的右侧连接有水泵51,水泵51的右侧连接有异形管52,异形管52的下端安装有喷洒板53,喷洒板53设置在修复釜主体1的内部,且喷洒板53通过异形管52和连接管5与药水罐4相连通,驱动电机8的下端活动安装有轴杆81,轴杆81的左右两侧均焊接有搅拌杆82,若干组搅拌杆82等距离分布在轴杆81的左右两侧,搅拌杆82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刀片83,刀片83通过搅拌杆82和轴杆81与驱动电机8活动设置,其中,通过启动驱动电机8,使得轴杆81带动搅拌杆82进行转动,并通过搅拌杆82带动刀片83
对修复釜主体1内的土壤进行搅拌,再通过启动水泵51,通过连接管5把药水罐4内的药水通过异形管52传递到喷洒板53处,并通过喷洒板53喷洒到土壤上,从而能够便于对大块的土壤进行粉碎,方便药水与土壤能够充分融合,使得对土壤的修复效果更佳。
[0023]实施例2
[0024]请参阅图3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轴承座23的下端焊接有支架24,支架24的下端活动安装有滚轮25,出料口7位于通孔21内,滚轮25通过支架24配合轴承座23在底座2的底部旋转,且底座2通过四组滚轮25带动修复釜主体1左右或前后移动,其中,通过支架24与滚轮25的配合,能够使得滚轮25在支架24内进行转动,并在轴承座23与支架24的配合下,能够使得滚轮25带动底座2进行移动,进而能够通过底座2带动修复釜主体1进行移动,从而能够便于对修复釜主体1进行移动,方便后续能够土壤进行修复,并加快了对土壤的修复效率。
[0025]实施例3
[0026]请参阅图4所示,在实施例1、实施例2的基础上,安装板22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液压缸26,液压缸26的下端设置有连接座27,连接座27的下端安装有吸盘28,连接座27通过液压缸26带动吸盘28在安装板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移动的土壤修复釜,包括修复釜主体(1)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底座(2),所述底座(2)的上端固定焊接有支撑结构(3)修复釜主体(1)的上端且位于右侧边缘位置处设置有进料口(6),所述修复釜主体(1)的下端设置有出料口(7),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的上端表面贯穿开设有通孔(21),所述底座(2)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板(22),所述底座(2)的下端且位于四个角处安装有轴承座(23),所述支撑结构(3)的上端设置有药水罐(4),所述药水罐(4)的上端安装有连接管(5),所述修复釜主体(1)的上端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驱动电机(8),所述连接管(5)的右侧连接有水泵(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土壤修复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23)的下端焊接有支架(24),所述支架(24)的下端活动安装有滚轮(25),所述出料口(7)位于通孔(21)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土壤修复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25)通过支架(24)配合轴承座(23)在底座(2)的底部旋转,且底座(2)通过四组滚轮(25)带动修复釜主体(1)左右或前后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馨纯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建咨环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