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切患者气道湿化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3906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切患者气道湿化调节装置,喷雾管为上端小、下端大的锥体状喷雾管,喷雾管的下端外周开设若干溢水孔,溢水孔溢出液量将喷雾管与气液分离罐连通,喷雾管内的液量液位与气液分离罐的液量液位保持一致,气液分离罐的三分之一处、三分之二处分别设有温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且分别对液位、温度进行数据传感,气液分离罐的五分之四处设有气量传感器,气量传感器对气量进行数据传感,从而发出报警提示和数据显示;通过调节温度调节旋钮、液量调节旋钮、气量调节旋钮来调整液量温度、流量控制阀开度、气量控制阀开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缓解气切患者输氧身体发寒、气管干燥问题,数据预警准确,数据可读性强,信息交互效率高。高。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切患者气道湿化调节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用临床护理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气切患者湿化气道的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气管切开术简称气切手术,在气切手术前对于严重呼吸困难者,准备气管插管,若人体气管切开过程中出现呼吸停止立即插管,或气管切开前先插管,以免术中出现意外。气切患者通过气管切开术切开颈段气管,放入金属气管套管和硅胶套管,用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功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问题。
[0003]气切患者在术前或术后存在呼吸不畅通,氧气浓度低,呼吸干燥等问题,在患者身体虚弱的情况下,甚至还会出现因氧气中冷湿气而导致患者身体发寒,造成患者痉挛,这样对患者极为不利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切患者气道湿化调节装置,使用该调节装置后,缓解气切患者输氧身体发寒、人体气管干燥的生理问题,提高了液量和气量预警的准确性,增强了数据可读性,促进了医患信息交互效率。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气切患者气道湿化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呼吸罩、输送通道、气液分离模块、液量控制模块和气量控制模块,所述输送通道的一端连接所述呼吸罩,所述输送通道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旁支和第二旁支,所述第一旁支上、所述第二旁支上分别设置所述液量控制模块、所述气量控制模块,所述气液分离模块设置于所述输送通道上,且所述气液分离模块位于所述输送通道的两端之间;
[0007]所述输送通道包括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所述第一输送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呼吸罩,所述第一输送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气液分离模块的上部,所述第二输送管的一端连通所述气液分离模块的下部,所述第二输送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旁支和第二旁支;
[0008]所述气液分离模块包括气液分离罐、喷雾管、温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和气量传感器,所述喷雾管竖向设置于所述气液分离罐内,所述喷雾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输送管、所述第二输送管,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和所述气量传感器皆设置于所述气液分离罐的内壁上;
[0009]所述液量控制模块包括液量控制器、液体加热器、温度显示器、流量控制阀和过温报警器,所述液量控制器的输入端电信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液位传感器,所述液量控制器的输出端电信连接所述液体加热器、所述温度显示器、所述流量控制阀、所述过温报警器;
[0010]所述气量控制模块包括气量控制器、气量显示器、气量控制阀和气量报警器,所述气量控制器的输入端电信连接所述气量传感器,所述气量控制器的输出端电信连接所述气
量显示器、所述气量控制阀、所述气量报警器。
[0011]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电连接所述液量控制模块和所述气量控制模块。
[0012]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
[0013]进一步地说,所述液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气液分离罐的三分之二处;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气液分离罐的三分之一处;所述气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气液分离罐的五分之四处。
[0014]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二输送管内铺设有等长的湿道管和气道管,所述湿道管与所述气道管在远离所述气液分离罐的一端均具有外螺纹,所述第一旁支与所述第二旁支在靠近所述第二输送管的一端均具有内螺纹,所述第一旁支与所述湿道管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旁支与所述气道管螺纹连接。
[0015]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旁支在远离所述第二输送管的一端连接有加湿水箱,所述第二旁支在远离所述第二输送管的一端连接有供气罐。
[0016]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旁支为湿道管;所述第二旁支为气体管。
[0017]进一步地说,所述喷雾管为上端小、下端大的锥体状喷雾管。
[0018]进一步地说,所述喷雾管的上端外周为光滑的曲面,所述喷雾管的下端外周开设若干溢水孔。
[0019]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输送管为医用PVC波纹管。
[0020]进一步地说,所述液量控制模块包括温度调节旋钮和液量调节旋钮,所述温度调节旋钮与所述液量调节旋钮均电信连接所述液量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温度调节旋钮用以调节所述液体加热器的加热温度;所述液量调节旋钮用以调节所述流量控制阀的开度大小。
[0021]进一步地说,所述气量控制模块包括气量调节旋钮,所述气量调节旋钮电信连接所述气量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气量调节旋钮用以调节所述气量控制阀的开度大小。
[0022]进一步地说,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阈值设置为37
°
~40
°

[00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4]一、本技术在给气切患者输氧过程中,能够调节液量大小、气量大小、气量或液量的温度大小,并且在遇到氧气不足、气量或液量温度低、输氧干燥的情况时,能够进行报警提示,通过调节加热器、流量控制阀、气量控制阀实现液量或气量增温、液量增大和气量增大,同时,液量加热至符合人体体温时,氧气与液量混合,从喷雾管内输出湿润的氧气至呼吸罩内供气切患者使用,从而缓解气切患者输氧身体发寒、人体气管干燥的生理问题;
[0025]二、本技术喷雾管为上端小、下端大的锥体状喷雾管,喷雾管的上端外周为光滑的曲面,喷雾管的下端外周开设若干溢水孔,溢水孔溢出液量将喷雾管与气液分离罐连通,根据U形管原理,喷雾管内的液量液位与气液分离罐的液量液位保持一致,气液分离罐的三分之二处设有液位传感器、三分之一处设有温度传感器、五分之四处设有气量传感器,液位传感器、气量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分别对液位、气量和温度进行数据传感,从而发出报警提示和数据显示,防止液量溢出,提高了液量和气量预警的准确性,增强了数据可读性,促进了医患信息交互效率。
[0026]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
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气切患者气道湿化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技术所述喷雾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本技术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所述气量传感器与所述气液分离罐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是本技术的电气控制原理图;
[0031]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
[0032]呼吸罩1、输送通道2、第一输送管21、第二输送管22、湿道管221、气道管222、气液分离模块3、气液分离罐31、喷雾管32、光滑的曲面321、溢水孔322、温度传感器33、液位传感器34、气量传感器35、液量控制模块4、液量控制器41、液体加热器42、温度显示器43、流量控制阀44、过温报警器45、温度调节旋钮46、液量调节旋钮47、气量控制模块5、气量控制器51、气量显示器52、气量控制阀53、气量报警器54、气量调节旋钮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切患者气道湿化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呼吸罩(1)、输送通道(2)、气液分离模块(3)、液量控制模块(4)和气量控制模块(5),所述输送通道的一端连接所述呼吸罩,所述输送通道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旁支(6)和第二旁支(7),所述第一旁支上、所述第二旁支上分别设置所述液量控制模块、所述气量控制模块,所述气液分离模块设置于所述输送通道上,且所述气液分离模块位于所述输送通道的两端之间;所述输送通道包括第一输送管(21)和第二输送管(22),所述第一输送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呼吸罩,所述第一输送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气液分离模块的上部,所述第二输送管的一端连通所述气液分离模块的下部,所述第二输送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旁支和第二旁支;所述气液分离模块包括气液分离罐(31)、喷雾管(32)、温度传感器(33)、液位传感器(34)和气量传感器(35),所述喷雾管竖向设置于所述气液分离罐内,所述喷雾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输送管,所述喷雾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输送管,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和所述气量传感器皆设置于所述气液分离罐的内壁上;所述液量控制模块包括液量控制器(41)、液体加热器(42)、温度显示器(43)、流量控制阀(44)和过温报警器(45),所述液量控制器的输入端电信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液位传感器,所述液量控制器的输出端电信连接所述液体加热器、所述温度显示器、所述流量控制阀、所述过温报警器;所述气量控制模块包括气量控制器(51)、气量显示器(52)、气量控制阀(53)和气量报警器(54),所述气量控制器的输入端电信连接所述气量传感器,所述气量控制器的输出端电信连接所述气量显示器、所述气量控制阀、所述气量报警器;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供电模块(8),所述供电模块电连接所述液量控制模块和所述气量控制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切患者气道湿化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气液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守睛李春娟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