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线运卷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3879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线运卷小车,属于高线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包括底座、设置底座上的车体以及驱动车体在竖直方向进行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底座下部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车轮,所述车体包括位于车体底部的支撑平板以及两个分别位于支撑平板两侧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的长度方向沿支撑平板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支撑体的上部设置有由车体外侧向车体内侧倾斜向下的承托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良好的对线材盘卷进行承托,减小线材盘卷在移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变形。移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变形。移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线运卷小车


[0001]本技术涉及高线运输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高线运卷小车。

技术介绍

[0002]高线,线材的一种,通常指用“高速无扭轧机”轧制的盘条,常见的普通低碳钢无扭控冷、热轧盘条及优质碳素钢无扭控冷、热轧盘条。在高线的加工生产中,随着工厂对生产设备自动化及循环作业效率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作业效率有重要影响的物料转运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当线材盘卷从散卷风冷出来,运输到成品入库这一区段,按传统的工艺采用散卷风冷到集卷站。集卷站主要采用的是双臂芯轴系统,由运卷小车将盘卷运到P/F线冷却,然后经过P/F线打包、称量至成品入库;因此运卷小车成为连接双臂芯轴(或卷芯架系统)与P/F输送线系统的纽带。
[0003]现有的高线运卷小车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1746090U的中国技术专利文件,其公开了一种高线运卷小车,包括车轮、车体和用来驱动车体运动的动力系统,所述的车体为平板,平板一端设置有压紧装置,平板另一端设置有挡板装置;车体上设置有浮动架。
[0004]现有的高线运输小车车体采用平板结构,线材盘卷下部与平板结构接触,在重力的作用下,线材盘卷会发生较大的变形,进而会对线材的转运或质量造成不良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线运卷小车,能够良好的对线材盘卷进行承托,减小线材盘卷在移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变形。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线运卷小车,包括底座、设置底座上的车体以及驱动车体在竖直方向进行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底座下部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车轮,所述车体包括位于车体底部的支撑平板以及两个分别位于支撑平板两侧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的长度方向沿支撑平板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支撑体的上部设置有由车体外侧向车体内侧倾斜向下的承托面。
[000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车体对线材盘卷进行承托时,通过两侧支撑体上部的承托面对线材盘卷进行径向支撑,使线材盘卷的下部悬空,从而能够有效减小线材盘卷运输过程中的变形。
[0008]较佳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上连接架、两组分别位于车体两侧的支撑臂组件以位于两组支撑臂组件之间的连接轴;所述上连接架与车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臂组件包括内支撑臂和外支撑臂,所述内支撑臂和外支撑臂交叉设置并且均与连接轴铰接;所述内支撑臂上端绕水平轴线与上连接架铰接,所述内支撑臂的下端沿底座长度方向与底座滑动连接;所述外支撑臂的下端绕水平轴线与底座铰接,所述外支撑臂沿上连接架长度方向与上连接架滑动连接。
[000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车体通过其两侧的支撑臂组件进行支撑,通过驱动内支撑臂
和外支撑臂绕连接轴进行转动,进而内支撑臂的下端沿底座长度方向滑动,外支撑臂沿上连接架长度方向滑动,从而能够对车体进行平稳的升降驱动。
[0010]较佳的,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两个分别置于车体下方两侧的升降液压缸,升降液压缸的缸体绕水平轴线与底座铰接;所述升降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铰接有驱动臂,所述驱动臂的另一端与连接轴固定连接。
[00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双液压缸对连接轴进行驱动,通过两个升降液压缸的活塞杆进行协同伸缩运动,进而能够高效便捷的对车体进行升降驱动;并且采用液压缸进行驱动结构简单,易于检修。
[0012]较佳的,所述内支撑臂和外支撑臂的横截面由中部向两端逐渐减小。
[00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内支撑臂和外支撑臂采用横截面由中部向两端逐渐减小的设计,从而使用使内支撑臂和外支撑臂的结构重心靠近其铰接位置,从而使连接轴带动内支撑臂和外支撑臂进行协同运动时,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0014]较佳的,所述内支撑臂和外支撑臂的滑动端分别铰接有支撑滚轮;所述底座和上连接架分别固定有沿其长度方向的连接轨,所述支撑滚轮沿连接轨长度方向与连接轨滚动连接。
[00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滚轮与连接轨的配合,进而对内支撑臂和外支撑臂进行支撑,使内支撑臂和外支撑臂的端部能够沿车体长度方向进行滑动,结构简单,并且驱动阻力小。
[0016]较佳的,所述连接轨的一端设置有与连接轨可拆卸连接的端部限位块,所述连接轨内固定有行程限位块。
[00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端部限位块的设置,进而防止支撑滚轮与连接轨脱离,并且配合行程限位块对车体的升降行程进行机械限位。
[0018]较佳的,所述上连接架与车体可拆卸连接。
[00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上连接架与车体可拆卸连接,进而能够将车体与升降机构进行分离,从而方便对升降机构或者车体进行维护。
附图说明
[0020]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0021]图1是一种高线运卷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体现车体结构的示意图。
[0023]图3是外支撑臂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体现滚轮与连接轨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体现端部限位块和行程限位块与连接轨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0026]其中,1、底座;2、车轮;3、车体;31、支撑平板;32、支撑体;321、承托面;322、减重槽口;4、升降机构;41、上连接架;42、外支撑臂;43、内支撑臂;44、连接轴;45、升降液压缸;46、驱动臂;47、滚轮;48、连接轨;5、端部限位块;6、行程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8]实施例:
[0029]一种高线运卷小车,参照图1,以下简称运卷小车,包括底座1、设置底座1上的车体3以及驱动车体3在竖直方向进行升降的升降机构4。底座1下部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车轮2。在使用高线运卷小车对线材盘卷进行移动运输时候,车轮2置于对应的轨道上,通过运卷小车的电力系统驱动运卷小车在轨道上进行移动。在检测到线材盘卷后,通过升降机构4驱动车体3向上运动,进而通过车体3对线材盘卷进行承接,然后运卷小车沿轨道将线材盘卷运输至挂钩位置处。在完成对线材盘卷的悬挂后,升降机构4驱动车体3向下复位,进而运卷小车移动至接卷位置处,开始下一个工作循环。
[0030]参照图1和图2,车体3包括位于车体3底部支撑平板31以及两个分别位于支撑平板31两侧的支撑体32。支撑体32的长度方向沿支撑平板31长度方向设置,支撑体32的上部设置有由车体3外侧向车体3内侧倾斜向下的承托面321。当车体3对线材盘卷进行承托时,通过两侧支撑体32上部的承托面321对线材盘卷进行径向支撑,线材盘卷的下部悬空,从而能够有效减小线材盘卷进行运输过程中的变形。支撑体32为钣金折弯件,采用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线运卷小车,包括底座(1)、设置底座(1)上的车体(3)以及驱动车体(3)在竖直方向进行升降的升降机构(4),所述底座(1)下部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车轮(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3)包括位于车体(3)底部支撑平板(31)以及两个分别位于支撑平板(31)两侧的支撑体(32),所述支撑体(32)的长度方向沿支撑平板(31)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支撑体(32)的上部设置有由车体(3)外侧向车体(3)内侧倾斜向下的承托面(3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线运卷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4)包括上连接架(41)、两组分别位于车体(3)两侧的支撑臂组件以位于两组支撑臂组件之间的连接轴(44);所述上连接架(41)与车体(3)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臂组件包括内支撑臂(43)和外支撑臂(42),所述内支撑臂(43)和外支撑臂(42)交叉设置并且均与连接轴(44)铰接;所述内支撑臂(43)上端绕水平轴线与上连接架(41)铰接,所述内支撑臂(43)的下端沿底座(1)长度方向与底座(1)滑动连接;所述外支撑臂(42)的下端绕水平轴线与底座(1)铰接,所述外支撑臂(42)沿上连接架(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进张彬李润豪马旭宝程立科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雷霆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