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圈生产用自动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3721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轴承圈生产用自动上料装置,包括倾斜设置的上料轨道,上料轨道包括底板,底板上设置有两个与其垂直的侧板,上料轨道的输出端设置有朝下延伸的限位板,限位板的侧上方设置有挡料拨板,挡料拨板包括圆弧形的挡料部,挡料部的开口朝向侧板的输出端,挡料部的顶部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设置在推板上,推板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上设置有与推板摆动配合的U型口,推板在U型口中的摆动角度小于30度,连接板上位于U型口的一侧设置有直驱机构,直驱机构的活动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本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上料效率较高、准确性较好且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适合大规模推广。推广。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承圈生产用自动上料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轴承生产设备
,涉及轴承圈生产加工,尤其涉及一种轴承圈生产用自动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轴承套圈精密冷碾扩是一种加工轴承套圈精密毛坯的技术,可以使得套圈毛坯的形状极大限度地接近于轴承套圈成品的形状,从而显著地降低套圈材料的消耗,提高材料的利用率,提高零件的精度,并且可减少部分车加工和磨加工工序,节省加工工时,提高磨削效率。精碾轴承套圈采用无切削冷扩加工工艺,使零件内部纤维组织得到改善,大大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而精密冷碾扩技术作为一种无切削加工工艺越来越受到轴承制造业的重视。
[0003]传统的精碾上料工作都是由工人来完成的,而且上料时候需要停机,连续生产能力较差,产量较低。目前,在对轴承套圈的外周和端面边缘进行精碾的设备逐渐采用自动上料装置来提高设备的连续生产能力,将轴承套圈毛坯有序下到加工芯轴,再由碾压轮进行碾扩。不过,现有的自动上料装置与精碾设备的衔接性能仍然有待改善,尤其是针对在上料过程中出现脱料的情况,否则不仅生产效率得不到大幅度提升,而且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上述精碾轴承套圈在上料方面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上料效率较高、准确性较好且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轴承圈生产用自动上料装置。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的轴承圈生产用自动上料装置,包括倾斜设置的上料轨道,所述上料轨道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两个与其垂直的侧板,所述上料轨道的输出端设置有朝下延伸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侧上方设置有挡料拨板,所述挡料拨板包括圆弧形的挡料部,所述挡料部的开口朝向侧板的输出端,所述挡料部的顶部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推板上,所述推板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与推板摆动配合的U型口,所述推板在U型口中的摆动角度小于30度,所述连接板上位于U型口的一侧设置有直驱机构,所述直驱机构的活动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
[0006]作为优选,所述挡料部所对的圆心角为100~120度,所述挡料部的顶部端部设置有与推板底部抵接的挡边部,所述连接部为槽板结构且其开口朝向推板,所述推板上设置有与连接部配合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与连接部通过螺栓连接。
[0007]作为优选,所述推板的侧面设置有多个竖向分布的连接孔,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与连接孔配合的调节销,所述调节销的端部设置有螺纹并且与设置在U型口内侧的固定螺纹孔连接。
[0008]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板包括竖直部,所述竖直部的底部设置有倾斜部。
[0009]作为优选,所述直驱机构包括气缸,所述气缸的动力输入端设置有气源站。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1]1、本技术提供的轴承圈生产用自动上料装置,利用上料轨道可以令排列好的工件陆续朝挡料拨板方向自动移动,并被限制在挡料部中以避免出现脱料,挡料拨板连同一个工件在直驱机构的作用下朝下移动直到停止在精碾工位;直驱机构反向驱动挡料拨板可令挡料拨板上移并且摆动一定角度,直到挡料拨板回到初始位置进行连续的上料操作。本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上料效率较高、准确性较好且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适合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轴承圈生产用自动上料装置的轴测图;
[0014]图2为实施例提供的轴承圈生产用自动上料装置在另一方向上的轴测图;
[0015]图3为实施例提供的轴承圈生产用自动上料装置的工作图;
[0016]以上各图中,1、上料轨道;11、底板;12、侧板;2、限位板;21、竖直部;22、倾斜部;3、挡料拨板;31、挡料部;32、连接部;33、挡边部;4、推板;41、连接孔;5、连接板;51、U型口;6、直驱机构;61、气缸;7、调节销;8、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0018]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19]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轴承圈生产用自动上料装置,包括倾斜设置的上料轨道1,所述上料轨道1包括底板11,底板11上设置有两个与其垂直的侧板12,上料轨道1的输出端设置有朝下延伸的限位板2,限位板2的侧上方设置有挡料拨板3,挡料拨板3包括圆弧形的挡料部31,挡料部31的开口朝向侧板的输出端,挡料部31的顶部设置有连接部32,连接部32设置在推板4上,推板4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板5,连接板5上设置有与推板摆动配合的U型口51,推板4在U型口51中的摆动角度小于30度,连接板5上位于U型口51的一侧设置有直驱机构6,直驱机构6的活动端与连接板5固定连接。其中,上料轨道1的底板11与精碾设备的上料平台固定连接。直驱机构6用来驱动连接板5作上下方向的直线移动。推板4朝向U型口51的一面与U型口51具有一定的活动间隙;推板4在重力作用下保持自然竖
直状态,工件与挡料部31卡接产生的外力不足以令挡料拨板连同推板产生摆动动作;而被精碾设备的芯轴卡接的工件可以令移动过程中的挡料拨板3受到足够的分离压力,从而令挡料拨板3产生摆动,进而令挡料拨板3顺利离开准加工的工件。
[0020]具体地,若干工件在上料轨道1的两个侧板12之间有序排列,工件在其重力作用下自动朝挡料拨板3方向移动;挡料拨板3的挡料部31对最前端的一个工件进行卡接限位;直驱机构6驱动连接板5下移,而连接板5、推板4和挡料拨板3连同工件一起下移,直到工件停止在精碾工位且被精碾设备的芯轴伸出插入;其中一个工件被精碾加工的同时,直驱机构6反向驱动挡料拨板3可令挡料拨板3上移,由于与挡料拨板3卡接的工件已被芯轴插接,挡料拨板3上移的同时会摆动一定角度而合理离开工件,直到挡料拨板3回到初始位置以进行之后连续的上料操作。本装置中的挡料部31对工件进行卡接限位,并合理地对工件进行移动,有效避免工件出现脱料的情况,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上料效率较高,准确性较好且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0021]为了提高挡料拨板3在本装置中的实用性,本技术提供的挡料部31所对的圆心角为100~120度,这样既可以保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圈生产用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倾斜设置的上料轨道,所述上料轨道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两个与其垂直的侧板,所述上料轨道的输出端设置有朝下延伸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侧上方设置有挡料拨板,所述挡料拨板包括圆弧形的挡料部,所述挡料部的开口朝向侧板的输出端,所述挡料部的顶部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推板上,所述推板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与推板摆动配合的U型口,所述推板在U型口中的摆动角度小于30度,所述连接板上位于U型口的一侧设置有直驱机构,所述直驱机构的活动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圈生产用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料部所对的圆心角为100~1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磊刘兆胜
申请(专利权)人:东阿广宇精辗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