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育运动落地辅助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3845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体育运动落地辅助垫,包括外包套和限位凸块,所述外包套的内部设有内充垫,且内充垫的下方设有缓冲垫层,所述外包套包括外部胶层、帆布层、纤维布层和绒布层,所述帆布层的内表面贴合有纤维布层,所述限位凸块分别位于缓冲垫层的左右两侧,所述内充垫包括弹性布套、内充海绵层和充气胶垫。该体育运动落地辅助垫,依靠外包套可以对内充垫和缓冲垫层的外包进行包裹作用,由此保持内充垫和缓冲垫层之间的紧密贴合,避免落地垫内部在受压过程中出现偏移现象,其中蜂窝状设计的缓冲垫层不仅重量较轻,大大减少了生产材料的使用,并且利用蜂窝状结构可以实现吸振作用,具有较为良好的支撑缓冲作用。具有较为良好的支撑缓冲作用。具有较为良好的支撑缓冲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体育运动落地辅助垫


[0001]本技术涉及体育运动用品
,具体为一种体育运动落地辅助垫。

技术介绍

[0002]体育用品一词和体育一词的出现是紧密相连的;体育指的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直译为身体的教育,简称为体育;我国体育历史悠久,但“体育”却是一个外来词;它最早见于20世纪初的清末;随着西方文化不断涌入我国,学校体育的内容也从单一的体操向多元化发展,课堂上出现了篮球、田径、足球、网球、棒球等,在体育运动的训练过程中落地垫对运动员来说是具有极大的保护作用的,也是训练比赛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辅助设备之一。
[0003]现有的落地垫内外部结构大多较为简单,在使用过程中的实用性能较为单一,其缓冲功能性明显不足,大多的落地垫均采用普通的海绵堆积实现减震缓冲作用,对于运动员的落地稳定性不够,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体育运动落地辅助垫。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育运动落地辅助垫,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落地垫内外部结构大多较为简单,在使用过程中的实用性能较为单一,其缓冲功能性明显不足,大多的落地垫均采用普通的海绵堆积实现减震缓冲作用,对于运动员的落地稳定性不够等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体育运动落地辅助垫,包括外包套和限位凸块,所述外包套的内部设有内充垫,且内充垫的下方设有缓冲垫层,所述外包套包括外部胶层、帆布层、纤维布层和绒布层,且外部胶层的内表面贴合有帆布层,所述帆布层的内表面贴合有纤维布层,且纤维布层的内表面贴合有绒布层,所述限位凸块分别位于缓冲垫层的左右两侧,所述内充垫包括弹性布套、内充海绵层和充气胶垫,所述弹性布套的内部分别设有内充海绵层和充气胶垫,且内充海绵层分别位于充气胶垫。
[0006]优选的,所述外部胶层、帆布层、纤维布层和绒布层之间均采用粘黏连接,且帆布层、纤维布层和绒布层的厚度相同。
[0007]优选的,所述内充垫设有三组,且内充垫与缓冲垫层之间采用叠加式放置。
[0008]优选的,所述缓冲垫层内部采用蜂窝状开口状结构,且缓冲垫层与内充垫之间的厚度比为1:3。
[0009]优选的,所述限位凸块之间关于缓冲垫层的竖直中心线相对称,且限位凸块与外包套的内部表面之间为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弹性布套包裹于内充海绵层的外部表面,且内充海绵层之间关于充气胶垫的水平中心线相对称。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1、本技术中依靠外包套可以对内充垫和缓冲垫层的外包进行包裹作用,由此
保持内充垫和缓冲垫层之间的紧密贴合,避免落地垫内部在受压过程中出现偏移现象,其中蜂窝状设计的缓冲垫层不仅重量较轻,大大减少了生产材料的使用,并且利用蜂窝状结构可以实现吸振作用,具有较为良好的支撑缓冲作用;
[0013]2、本技术中依靠外部胶层可以保持落地垫外部表面具有良好的摩擦系数,避免出现打滑的现象,其中帆布层和纤维布层可以提高外包套的耐磨性以及抗拉强度,避免外包套出现撕裂的情况,而绒布层可以避免外包套内部与内充垫之间的磨损;
[0014]3、本技术中依靠依靠限位凸块分别对缓冲垫层和内充垫的位置进行限位作用,由此保持缓冲垫层和内充垫之间相对固定,其中内充海绵层和充气胶垫具有完整的缓冲性能,其中充气胶垫可以保持整个落地垫各处的受力均匀程度,有效的将压力分散。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主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外包套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内充垫全剖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外包套;101、外部胶层;102、帆布层;103、纤维布层;104、绒布层;2、内充垫;201、弹性布套;202、内充海绵层;203、充气胶垫;3、缓冲垫层;4、限位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体育运动落地辅助垫,包括外包套1和限位凸块4,外包套1的内部设有内充垫2,且内充垫2的下方设有缓冲垫层3,内充垫2设有三组,且内充垫2与缓冲垫层3之间采用叠加式放置,缓冲垫层3内部采用蜂窝状开口状结构,且缓冲垫层3与内充垫2之间的厚度比为1:3,依靠外包套1可以对内充垫2和缓冲垫层3的外包进行包裹作用,由此保持内充垫2和缓冲垫层3之间的紧密贴合,避免落地垫内部在受压过程中出现偏移现象,其中蜂窝状设计的缓冲垫层3不仅重量较轻,大大减少了生产材料的使用,并且利用蜂窝状结构可以实现吸振作用,具有较为良好的支撑缓冲作用;
[0021]外包套1包括外部胶层101、帆布层102、纤维布层103和绒布层104,且外部胶层101的内表面贴合有帆布层102,帆布层102的内表面贴合有纤维布层103,且纤维布层103的内表面贴合有绒布层104,外部胶层101、帆布层102、纤维布层103和绒布层104之间均采用粘黏连接,且帆布层102、纤维布层103和绒布层104的厚度相同,依靠外部胶层101可以保持落地垫外部表面具有良好的摩擦系数,避免出现打滑的现象,其中帆布层102和纤维布层103可以提高外包套1的耐磨性以及抗拉强度,避免外包套1出现撕裂的情况,而绒布层104可以避免外包套1内部与缓冲垫层3之间的磨损;
[0022]限位凸块4分别位于缓冲垫层3的左右两侧,限位凸块4之间关于缓冲垫层3的竖直中心线相对称,且限位凸块4与外包套1的内部表面之间为固定连接,内充垫2包括弹性布套201、内充海绵层202和充气胶垫203,弹性布套201的内部分别设有内充海绵层202和充气胶
垫203,且内充海绵层202分别位于充气胶垫203,弹性布套201包裹于内充海绵层202的外部表面,且内充海绵层202之间关于充气胶垫203的水平中心线相对称;依靠依靠限位凸块4分别对缓冲垫层3和内充垫2的位置进行限位作用,由此保持缓冲垫层3和内充垫2之间相对固定,其中内充海绵层202和充气胶垫203具有完整的缓冲性能,其中充气胶垫203可以保持整个落地垫各处的受力均匀程度,有效的将压力分散。
[0023]工作原理:对于该体育运动落地辅助垫,首先依靠外包套1可以对内充垫2和缓冲垫层3的外包进行包裹作用,由此保持内充垫2和缓冲垫层3之间的紧密贴合,避免落地垫内部在受压过程中出现偏移现象,其中蜂窝状设计的缓冲垫层3不仅重量较轻,大大减少了生产材料的使用,并且利用蜂窝状结构可以实现吸振作用,具有较为良好的支撑缓冲作用,依靠外部胶层101可以保持落地垫外部表面具有良好的摩擦系数,避免出现打滑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体育运动落地辅助垫,包括外包套(1)和限位凸块(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套(1)的内部设有内充垫(2),且内充垫(2)的下方设有缓冲垫层(3),所述外包套(1)包括外部胶层(101)、帆布层(102)、纤维布层(103)和绒布层(104),且外部胶层(101)的内表面贴合有帆布层(102),所述帆布层(102)的内表面贴合有纤维布层(103),且纤维布层(103)的内表面贴合有绒布层(104),所述限位凸块(4)分别位于缓冲垫层(3)的左右两侧,所述内充垫(2)包括弹性布套(201)、内充海绵层(202)和充气胶垫(203),所述弹性布套(201)的内部分别设有内充海绵层(202)和充气胶垫(203),且内充海绵层(202)分别位于充气胶垫(2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育运动落地辅助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胶层(101)、帆布层(102)、纤维布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芳芳张琼贾琳柏贞梅
申请(专利权)人: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