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非对称皮肤敷料贴,属于敷料贴器具技术领域。所述一种非对称皮肤敷料贴,包括敷料贴本体,所述敷料贴本体与皮肤接触的一侧表面上设置功效部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功效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间,所述第一固定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长度,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部的末端内表面的第一粘接区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部末端外表面的第二粘接区将所述敷料贴本体固定在患处。该敷料贴可牢靠地固定在使用部位,且敷贴黏胶与皮肤的接触面积降低到最小,减少了黏胶对皮肤的不良刺激,有效减少皮肤过敏的发生。有效减少皮肤过敏的发生。有效减少皮肤过敏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对称皮肤敷料贴
[0001]本技术涉及敷贴器具
,具体为一种非对称皮肤敷料贴。
技术介绍
[0002]敷料贴是一种类似“创口贴”的敷贴,是常用的医疗用品,热敷贴、热灸贴、艾灸贴、暖足贴、膏贴等均属于这类保健贴敷器具,它们在结构上都包括功效部(吸水垫、敷垫、药粉包、发热包、膏贴、磁石、砭石等)和黏胶部(覆盖有无毒膜、纸的胶布、胶纸)。在使用时,撕去覆膜(纸),将功效部对准使用部位,将胶布(纸)黏贴于皮肤部位,使功效部能够附着固定于使用部位,在使用期间发挥功效部的医疗保健作用。
[0003]上述敷料贴通常为对称结构,即黏胶部对称分布于功效部两端,少数为了增强固定效果而采取了三边胶、四边胶结构。这类敷料贴在足、小腿、膝关节、肘关节、手臂等部位使用时,由于这些部位活动较多,使得黏胶脱离、导致敷料贴脱落。而三边胶、四边胶等加大黏胶面积的敷贴,由于增加了黏胶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因而也增加了黏胶刺激皮肤瘙痒、发红、溃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0004]针对敷料贴可能从使用部位脱落的情况,中国技术专利CN202021594619.7公开了一种术后创口用无菌敷料贴,包括基层,所述基层顶部中心位置处设有加固层,位于所述基层内表面上与所述加固层对应位置处设有敷料层,所述敷料层包括吸液层、抗菌层、敷药层以及防水层,所述基层上还设有起到固定作用的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然而,该技术在制作时需要分别制造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且第一固定带在制造时工艺相对复杂些,第二固定带仍然是整面都铺满了黏胶,与皮肤接触的黏胶面积并没有减少,皮肤过敏问题没有解决。
[0005]因此,如何既能保证敷料贴的牢靠度,同时又能减少黏胶刺激皮肤瘙痒、发红、溃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非对称皮肤敷料贴,通过设置非对称的黏胶部,使得敷料贴在皮肤使用部位固定牢靠,同时黏胶部与皮肤接触的面积达到最小,从而将黏胶对皮肤的刺激降到最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敷料贴容易脱落、对皮肤刺激大造成皮肤过敏的问题。
[0007]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非对称皮肤敷料贴,包括敷料贴本体,所述敷料贴本体与皮肤接触的一侧表面上设置功效部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功效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间,所述第一固定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长度,所述第一固定部的末端内表面设有第一粘接区,所述第二固定部的末端外表面设有第二粘接区,所述第一固定部环绕后通过所述第一粘接区与所述第二粘接区的粘合作用将所述敷料贴本体固定在患处。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内表面设有黏胶部,所述黏胶部的长度小于或等于
所述第二固定部的长度。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部靠近所述功效部的一侧设有辅助部,所述辅助部的内部设置辅料层,所述辅料层中填充有吸液棉、水凝胶或者药物。
[0010]进一步地,所述敷料贴本体包括基层和敷料层,所述敷料层布设在位于所述功效部处的所述基层的内表面上。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敷料层包括抗菌层、敷药层及防水层,所述抗菌层布设在靠近伤口的一侧,所述敷药层和防水层依次设置在所述抗菌层的外侧,所述基层为无纺布材料制成的背胶透气膜。
[0012]另外,所述第一粘接区、第二粘接区及黏胶部的表面均设有粘合贴。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包括:
[0014]1、本技术通过设置长度不同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可在功效部对准使用部位后,将第一固定部环绕使用部位后通过第一粘接区和第二粘接区粘合,使得敷料贴本体能够牢固在患处;
[0015]2、进一步地,本技术在所述第二固定部与皮肤接触的表面设置黏胶部,可进一步提高敷料贴本体在使用部位的牢靠度;
[0016]3、本技术的敷料贴在使用时,仅仅是黏胶部与皮肤接触,而该黏胶部的面积与现有敷料贴黏胶部的面积相比大大减少,使得本技术的敷料贴本体与皮肤接触的面积也大大减少,进而减少了黏胶对皮肤的刺激,降低了皮肤瘙痒、发红、溃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0017]4、本技术的敷料贴本体上设置有辅助部,可在辅助部中添加吸液棉,用于伤口渗出液、脓液或汗液等液体的吸收,或者在辅助部中添加与敷药层中的药物不同的药物,避免药物相互影响,从而使得不同的药物可以发挥各自的功效;
[0018]5、本技术的敷料贴,其功效部和固定部的基层为一体化结构,且固定部结构简单,便于制作,成本低,是一种可广泛使用的敷贴。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非对称皮肤敷料贴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所述的非对称皮肤敷料贴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所述敷料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所示:
[0023]1‑
敷料贴本体,11
‑
基层,12
‑
敷料层,121
‑
抗菌层,122
‑
敷药层,123
‑
防水层,2
‑
功效部,3
‑
固定部,31
‑
第一固定部,311
‑
第一粘接区,32
‑
第二固定部,321第二粘接区,4
‑
黏胶部,5
‑
辅助部,51
‑
辅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5]实施例1
[002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非对称皮肤敷料贴,包括敷料贴本体1,所述敷料贴本体1与皮肤接触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功效部2和固定部3,所述固定部3包括第一固定部31和第二固定部32,所述功效部2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部31和第二固定部32之间,所述第一固定部3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固定部32的长度,相对于常规的两个固定部的长度相同(对称结构)来说,本实施例的两个固定部为非对称结构,这样设置的目的就是可以将所述第一固定部31环绕在使用部位(比如小腿、手臂等)上,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部31末端内表面的第一粘接区311和设置所述第二固定部32末端外表面的第二粘接区321的粘接作用将所述敷料贴本体1牢牢地固定在患处。
[0027]为了使所述敷料贴本体1能够更加牢靠地固定在患处,在所述第二固定部32的内表面上设置黏胶部4,所述黏胶部4的宽度与所述第二固定部32的宽度相同,所述黏胶部4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固定部32的长度。
[0028]本实施例所述敷料贴在具体实施时,所述敷料贴本体1优选为长条形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对称皮肤敷料贴,包括敷料贴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敷料贴本体与皮肤接触的一侧表面上设置功效部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功效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间,所述第一固定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长度,所述第一固定部的末端内表面设有第一粘接区,所述第二固定部的末端外表面设有第二粘接区,所述第一固定部环绕后通过所述第一粘接区与所述第二粘接区的粘合作用将所述敷料贴本体固定在患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对称皮肤敷料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内表面设有黏胶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非对称皮肤敷料贴,其特征在于,所述黏胶部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对称皮肤敷料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靠近所述功效部的一侧设有辅助部。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庆,
申请(专利权)人:王宏庆,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