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抗静电涂层结构的涤棉混纺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3564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带抗静电涂层结构的涤棉混纺面料,包括涤棉混纺面料主体,所述涤棉混纺面料主体的外表面车缝连接有若干个弹性布,且涤棉混纺面料主体的两侧均车缝连接有收口布,所述涤棉混纺面料主体包括混纺交织布层和车缝连接在混纺交织布层表面两侧的透气布层,且混纺交织布层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涤棉混纺面料技术领域。该带抗静电涂层结构的涤棉混纺面料,通过设置若干个弹性布,和收口布,有利于增强涤棉混纺面料整体的抗撕拉性能,并且棉混纺面料的端面不易出现线头,配合设置透气布层和若干个通孔,有利于提高面料的透气能力,增强涤棉混纺面料的舒适性。适性。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抗静电涂层结构的涤棉混纺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涤棉混纺面料
,具体为带抗静电涂层结构的涤棉混纺面料。

技术介绍

[0002]涤棉是指涤纶与棉的混纺织物的统称,采用65%—67%涤纶和33%—35%的棉花混纱线织成的纺织品,俗称“的确良”。是制作衣物的常见材料;既突出了涤纶的风格又有棉织物的长处,在干、湿情况下弹性和耐磨性都较好,尺寸稳定,缩水率小,具有挺拔、不易皱折、易洗、快干的特点,不能用高温熨烫和沸水浸泡。
[0003]现有的涤棉混纺面料,其不具有抗静电能力,制成的衣物在穿着的过程中易产生静电而吸附灰尘,并且面料的透气能力差,制成的衣物舒适性差,为此,本技术提出了带抗静电涂层结构的涤棉混纺面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带抗静电涂层结构的涤棉混纺面料,解决了现有的涤棉混纺面料,不具有抗静电能力,面料的透气能力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带抗静电涂层结构的涤棉混纺面料,包括涤棉混纺面料主体,所述涤棉混纺面料主体的外表面车缝连接有若干个弹性布,且涤棉混纺面料主体的两侧均车缝连接有收口布,所述涤棉混纺面料主体包括混纺交织布层和车缝连接在混纺交织布层表面两侧的透气布层,且混纺交织布层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通孔。
[0006]优选的,所述混纺交织布层包括棉纤维层和涤纶纤维层,且棉纤维层和涤纶纤维层交错混纺而成。
[0007]优选的,所述棉纤维层和涤纶纤维层均包括外壳层和内芯层,且内芯层位于外壳层的内部。
[0008]优选的,所述透气布层为防水透气膜,且防水透气膜为PTFE服装膜。
[0009]优选的,所述混纺交织布层包括基材层、抗静电层和耐腐蚀层,所述基材层的外表面与抗静电层的内表面通过粘结剂粘结,且抗静电层的外表面与耐腐蚀层的内表面通过粘结剂粘结。
[0010]优选的,所述抗静电层包括石墨层和聚醋酸乙烯醇溶树脂层,且石墨层和聚醋酸乙烯醇溶树脂层之间通过粘结剂粘结。
[0011]优选的,所述耐腐蚀层包括环氧酚醛防腐涂层和聚氨酯层,且环氧酚醛防腐涂层和聚氨酯层之间通过粘结剂粘结。
[0012]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了带抗静电涂层结构的涤棉混纺面料。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该带抗静电涂层结构的涤棉混纺面料,通过设置若干个弹性布,和收口布,有利于增强涤棉混纺面料整体的抗撕拉性能,并且棉混纺面料的端面不易出现线头,配合设置透气布层和若干个通孔,有利于提高面料的透气能力,增强涤棉混纺面料的舒适性。
[0015](2)、该带抗静电涂层结构的涤棉混纺面料,通过混纺交织布层包括基材层、抗静电层和耐腐蚀层,设置的抗静电层,可以降低涤棉混纺面料产生静电吸附灰尘情况,设置耐腐蚀层,可以增强涤棉混纺面料的耐腐蚀性能,延迟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立体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混纺交织布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棉纤维层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0020]图5为本技术混纺交织布层的层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

涤棉混纺面料主体、11

混纺交织布层、111

基材层、112

抗静电层、113

耐腐蚀层、11
‑1‑
棉纤维层、11
‑1‑1‑
外壳层、11
‑1‑2‑
内芯层、11
‑2‑
涤纶纤维层、12

透气布层、13

通孔、2

弹性布、3

收口布。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带抗静电涂层结构的涤棉混纺面料,包括涤棉混纺面料主体1,涤棉混纺面料主体1的外表面车缝连接有若干个弹性布2,且涤棉混纺面料主体1的两侧均车缝连接有收口布3,涤棉混纺面料主体1包括混纺交织布层11和车缝连接在混纺交织布层11表面两侧的透气布层12,混纺交织布层11包括基材层111、抗静电层112和耐腐蚀层113,基材层111的外表面与抗静电层112的内表面通过粘结剂粘结,且抗静电层112的外表面与耐腐蚀层113的内表面通过粘结剂粘结,抗静电层112包括石墨层和聚醋酸乙烯醇溶树脂层,且石墨层和聚醋酸乙烯醇溶树脂层之间通过粘结剂粘结,耐腐蚀层113包括环氧酚醛防腐涂层和聚氨酯层,且环氧酚醛防腐涂层和聚氨酯层之间通过粘结剂粘结,通过混纺交织布层11包括基材层111、抗静电层112和耐腐蚀层113,设置的抗静电层112,可以降低涤棉混纺面料产生静电吸附灰尘情况,设置耐腐蚀层113,可以增强涤棉混纺面料的耐腐蚀性能,延迟使用寿命,混纺交织布层11包括棉纤维层11

1和涤纶纤维层11

2,且棉纤维层11

1和涤纶纤维层11

2交错混纺而成,棉纤维层11

1和涤纶纤维层11

2均包括外壳层11
‑1‑
1和内芯层11
‑1‑
2,外壳层11
‑1‑
1和内芯层11
‑1‑
2均为弹性纤维,且内芯层11
‑1‑
2位于外壳层11
‑1‑
1的内部,透气布层12为防水透气膜,且防水透气膜为PTFE服装膜,且混纺交织布层11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通孔13,通过设置若干个弹性布2和收口布3,有利于增强涤棉混纺面料整体的抗撕拉性能,并且棉混纺面料的端面不易出现线头,配合设置透气布层12和若干个通孔13,有利于提高面料的透气能力,增强涤棉混纺面料
的舒适性。
[0024]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0025]使用时,通过设置若干个弹性布2和收口布3,有利于增强涤棉混纺面料整体的抗撕拉性能,并且棉混纺面料的端面不易出现线头,配合设置透气布层12和若干个通孔13,有利于提高面料的透气能力,增强涤棉混纺面料的舒适性,通过混纺交织布层11包括基材层111、抗静电层112和耐腐蚀层113,设置的抗静电层112,可以降低涤棉混纺面料产生静电吸附灰尘情况,设置耐腐蚀层113,可以增强涤棉混纺面料的耐腐蚀性能,延迟使用寿命,混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带抗静电涂层结构的涤棉混纺面料,包括涤棉混纺面料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涤棉混纺面料主体(1)的外表面车缝连接有若干个弹性布(2),且涤棉混纺面料主体(1)的两侧均车缝连接有收口布(3),所述涤棉混纺面料主体(1)包括混纺交织布层(11)和车缝连接在混纺交织布层(11)表面两侧的透气布层(12),且混纺交织布层(11)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通孔(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抗静电涂层结构的涤棉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混纺交织布层(11)包括棉纤维层(11

1)和涤纶纤维层(11

2),且棉纤维层(11

1)和涤纶纤维层(11

2)交错混纺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抗静电涂层结构的涤棉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棉纤维层(11

1)和涤纶纤维层(11

2)均包括外壳层(11
‑1‑
1)和内芯层(1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伟忠余铁军杨雪锋许秋耀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钱江美容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