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簇并联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簇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簇并联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电池簇并联方案有以下几种方案:
[0003]方案一:直接将电池簇的同极用导线并联,由于电池内阻小,并联时存在电池柜间存在很大的环流,超过电池最大承受电流会对电池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坏,且电池系统充放电过程无法均流。
[0004]方案二:每个电池簇充放电回路通过限流电阻限流,可有效解决并柜过程环流冲击的问题,但是较大的缓冲电流会导致限流电阻发热问题,对整个电池系统安全存在隐患,较小的缓冲电流会使系统并联很长。且该方法只能解决并联过程的环流,也无法解决实际充放电过程的不均流问题。
[0005]方案三:在每个电池簇正负极接双向DCDC变换器,该方案可有效解决上述方案一方案二的问题,但是DCDC所需配置功率大,同时存在成本高,占用空间大,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簇并联系统,用以解决电池簇并联过程的环流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电池簇并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并联的电池串、多个DC
‑
DC变换器、多个电池控制单元和总控制单元;所述DC
‑
DC变换器与所述电池串串联;所述电池控制单元与所述DC
‑
DC变换器连接;所述总控制单元分别与各所述DC
‑
DC变换器和各所述电池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总控制单元用于获取所有DC
‑
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并控制所述电池控制单元调节对应的DC
‑
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使各所述电池串的输出电流达到均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簇并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DC
‑
DC变换器为隔离型DC
‑
DC变换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簇并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DC
‑
DC变换器为非隔离型DC
技术研发人员:孟超,陈福,陈炜明,贺盾,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海泰新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