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甘肃医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计算机应用自动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2256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计算机应用自动检测装置,涉及计算机检测技术领域,包括设置电机用以带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第一蜗轮和第二蜗轮转动,第一蜗轮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蜗轮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带动分别带动两个第一连接杆转动,第一连接杆带动横杆转动,横杆带动第二连接杆转动,将支撑板、安装板、自动检测装置、支撑轴、固定轴和显示屏向上托动至开口处,不用时可收回主体内,以避免自动检测装置和显示屏长期外置,积攒灰尘;设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以调节显示屏角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避免灰尘对自动检测装置的影响,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计算机应用自动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计算机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计算机应用自动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计算机俗称电脑,是现代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现有的计算机应用自动检测装置长期放置在外部,而计算机自动检测装置在使用一段时间其表面具附着大量灰尘,大量的积灰会影响其散热性,直接影响装置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计算机应用自动检测装置,解决了装置大量的积灰的问题。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主体、电机、蜗杆、第一蜗轮、第二蜗轮、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支撑板、支撑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固定轴、显示屏、安装板和自动检测装置;
[0005]所述主体底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上端啮合有第一蜗轮,所述第一蜗轮上贯穿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一侧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套设有第二蜗轮,所述第二蜗轮与蜗杆啮合,所述第二转轴和第一转轴两端均与主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均连接有两个第一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上端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两端均铰接有两个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上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两端均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支撑轴, 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自动检测装置,所述自动检测装置位于支撑轴一侧;所述支撑轴一端与其中一个安装板转动连接,另一端贯穿另一个安装板且与之转动连接,所述支撑轴上套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上端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上端连接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两端通过固定轴与两个安装板转动连接,所述电机一侧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电机电性连接,所述主体上端设有开口,开口处设有门体,所述门体与开口可拆卸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轴另一端连接有把手。
[0007]更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底部设有带自锁的万向轮。
[0008]更进一步地,主体外一侧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蓄电池和电机均电性连接。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自动检测装置一侧设有插口,所述插口一侧设有若干连接口。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轴两端与安装板之间均套设有旋转阻尼器。
[0011]本技术的优点:
[0012]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计算机应用自动检测装置,通过设置电机用以带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第一蜗轮和第二蜗轮转动,第一蜗轮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蜗轮带动第一
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带动分别带动两个第一连接杆转动,第一连接杆带动横杆转动,横杆带动第二连接杆转动,将支撑板、安装板、自动检测装置、支撑轴、固定轴和显示屏向上托动至开口处,不用时可收回主体内,以避免自动检测装置和显示屏长期外置,积攒灰尘;设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以调节显示屏角度,本技术结构简单,可避免灰尘对自动检测装置的影响,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0013]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4]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15]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安装板安装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自动检测装置连接孔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的门体安装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
[0020]1为主体、2为电机、3为蜗杆、4为第一蜗轮、401为第二蜗轮、5为第二转轴、501为第一转轴、6为第一连接杆、7为第二连接杆、8为支撑板、9为支撑轴、10为第一齿轮、11为第二齿轮11、12为固定轴、13为把手、14为显示屏、15为蓄电池、16为控制器、17为安装板、18为自动检测装置、19为横杆、20为万向轮、101为门体、401为第二蜗轮、501为第一转轴、1801为插口、1802为连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参考图1至图4,一种新型计算机应用自动检测装置,包括主体1、电机2、蜗杆3、第一蜗轮4、第二蜗轮401、第一转轴501、第二转轴5、第一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7、支撑板8、支撑轴9、第一齿轮10、第二齿轮11、固定轴12、显示屏14、安装板17和自动检测装置18;
[0024]主体1底部设有电机2,电机2输出轴连接有蜗杆3,电机2用以带动蜗杆3转动,蜗杆3上端啮合有第一蜗轮4,蜗杆3带动第一蜗轮4和第二蜗轮401转动,第一蜗轮4上贯穿有第二转轴5,第一蜗轮4带动第二转轴5转动,第二转轴5一侧设有第一转轴501,第一转轴501上套设有第二蜗轮401,第二蜗轮401带动第一转轴501转动,第二蜗轮401与蜗杆3啮合,第二转轴5和第一转轴501两端均与主体1转动连接,第一转轴501和第二转轴5上均连接有两个第一连接杆6,第一转轴501和第二转轴5带动分别带动两个第一连接杆6转动,两个第一连
接杆6上端连接有横杆19,第一连接杆6带动横杆19转动,横杆19两端均铰接有两个第二连接杆7,横杆19带动第二连接杆7转动,第二连接杆7上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板8,第二连接杆7将支撑板8向上推动,支撑板8上两端均连接有安装板17,支撑板8上设有自动检测装置18,安装板17上设有支撑轴9,自动检测装置18位于支撑轴9一侧,自动检测装置18用以检测待检计算机;支撑轴9一端与其中一个安装板17转动连接,另一端贯穿另一个安装板17且与之转动连接,支撑轴9上套设有第一齿轮10,支撑轴9用以安装第一齿轮10,第一齿轮10上端啮合有第二齿轮11,第一齿轮10带动第二齿轮11转动,第二齿轮11上端连接有显示屏14,第二齿轮11用以带动显示屏14转动,显示屏14两端通过固定轴12与两个安装板17转动连接,显示屏14用以显示,固定轴12用以支持显示屏14,电机2一侧设有蓄电池15,蓄电池15用以供电,蓄电池15与电机2电性连接,主体1上端设有开口,开口处设有门体101,开口用以安装门体101,门体101与开口可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计算机应用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电机(2)、蜗杆(3)、第一蜗轮(4)、第二蜗轮(401),第一转轴(501)、第二转轴(5)、第一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7)、支撑板(8)、支撑轴(9)、第一齿轮(10)、第二齿轮(11)、固定轴(12)、显示屏(14)、安装板(17)和自动检测装置(18);所述主体(1)底部设有电机(2),所述电机(2)输出轴连接有蜗杆(3),所述蜗杆(3)上端啮合有第一蜗轮(4),所述第一蜗轮(4)上贯穿有第二转轴(5),所述第二转轴(5)一侧设有第一转轴(501),所述第一转轴(501)上套设有第二蜗轮(401),所述第二蜗轮(401)与蜗杆(3)啮合,所述第二转轴(5)和第一转轴(501)两端均与主体(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501)和第二转轴(5)上均连接有两个第一连接杆(6),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6)上端连接有横杆(19),所述横杆(19)两端均铰接有两个第二连接杆(7),所述第二连接杆(7)上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上两端均连接有安装板(17),所述安装板(17)上设有支撑轴(9), 所述支撑板(8)上设有自动检测装置(18),所述自动检测装置(18)位于支撑轴(9)一侧;所述支撑轴(9)一端与其中一个安装板(17)转动连接,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磊张芳苹高燕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医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