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制造车间用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1591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制造车间用转运装置,涉及转运装置领域,包括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底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底端套设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底端设置有万向轮,所述放置板的外侧设置有方向杆,所述放置板的顶端设置有箱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按压块、第二推动杆、限位盘、限位盘、第三弹簧、拨动板、第一推动杆,按压按压块,按压块推动第二推动杆下降,第二推动杆推动限位盘下降,限位盘推动第一推动杆下降,同时压缩第三弹簧,第一推动杆推动拨动板向下转动,拨动板带动滚动轴向下转动,滚动轴向下转动后通过反向拨动盘带动正向拨动盘进行转动,正向拨动盘带动拨动轴进行转动。动盘带动拨动轴进行转动。动盘带动拨动轴进行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制造车间用转运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转运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制造车间用转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智能制造,源于人工智能的研究,智能制造车间内通过机器可产出大量工件,其中包括管材类,现有的管材转运方式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工作人员通常会选择运输小车来对管材进行转运,以达到快速运输的状态。
[0003]现有的转运装置,当遇到较长且半径指定的管材时,装车后,管材卡合进入转运箱内,管材进行平放,转运箱四周对管材进行限位,使转运箱内部的管材不易取出,将其卸下较为不便,费时费力,从而降低了智能制造车间内管材的转运效率,其次,当需要将管材进行逐个卸载时至下一道工序时,管材过重影响人工卸载的效率,不易进行逐个下放,使管材只能使用人工进行逐个下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智能制造车间用转运装置转运箱内部的管材不易取出和不易进行逐个下放的问题,提供一种智能制造车间用转运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制造车间用转运装置,包括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底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底端套设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底端设置有万向轮,所述放置板的外侧设置有方向杆,所述放置板的顶端设置有箱壁,所述箱壁的内侧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内部设置有滚动轴,所述滚动轴一端的外壁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滚动轴的外壁设置有拨动板,所述限位块的内壁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内壁套设有第一推动杆,所述第一推动杆的顶端设置有限位盘,所述限位盘的顶端设置有延伸至限位块顶端外侧的第二推动杆,所述第二推动杆的顶端设置有按压块,所述滚动轴一端端部设置有延伸至限位块外侧的拨动轴,所述放置板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外壁套设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的顶端开设有延伸至第二支撑柱内部的第一油仓,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底端位于第一油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密封块,所述第一油仓的底端开设有延伸至第二支撑柱外侧的油道,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外壁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内部设置有延伸至连接柱顶端外侧的第二油仓,所述第二油仓的内壁套设有第二密封块,所述第二密封块的顶端设置有延伸至第二油仓顶端外侧的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的顶端套设有脚踏板,且脚踏板的一端与连接柱转动连接。
[0006]优选地,所述脚踏板的底端设置有位于连接柱的顶端第二弹簧,且连接柱的内侧设置有套设于脚踏板内壁的连接杆。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推动杆的外壁位于限位板的顶端套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二推动杆的外壁位于限位盘的顶端套设有第四弹簧。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块的外壁套设有第一密封环,所述第二密封块的外壁套设
有第二密封环。
[0009]优选地,所述拨动轴的内部设置有延伸至滚动轴内部的连接轴,所述拨动轴的两端设置有正向拨动盘,且滚动轴远离第一弹簧的一端端部设置有与正向拨动盘卡和的反向拨动盘,所述滚动轴一端的端部套设有与放置板内壁连接的转轴。
[0010]优选地,所述方向杆的顶端设置有推动杆,且推动杆的外壁套设有防滑圈,所述第二油仓底端的内部设置有单向阀。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通过设置脚踏板、第三支撑杆、第二密封块、第二油仓、油道、第一密封块、放置板,踩压脚踏板,脚踏板推动第三支撑杆下降,第三支撑杆推动第二密封块下降,第二密封块将第二油仓内部的压力油通过油道传输至第一油仓内,第二油仓底端的单向阀对通过油道内部的压力油阻止逆行,第一油仓内部的压力油增多,形成的压力推动第一密封块上升,第一密封块推动第一密封块顶端的第二支撑杆上升,第二支撑杆上升顶动放置板的一侧上升,放置板内部的管材滑落至放置板顶端的一侧进行堆积,使管材容易取出,减少费时费力,从而提高了智能制造车间内管材的转运效率;
[0013]2、本技术通过设置按压块、第二推动杆、限位盘、限位盘、第三弹簧、拨动板、第一推动杆,按压按压块,按压块推动第二推动杆下降,第二推动杆推动限位盘下降,限位盘推动第一推动杆下降,同时压缩第三弹簧,第一推动杆推动拨动板向下转动,拨动板带动滚动轴向下转动,滚动轴向下转动后通过反向拨动盘带动正向拨动盘进行转动,正向拨动盘带动拨动轴进行转动,拨动轴一侧的管材通过拨动轴滚动掉落至放置板的外部,滚动轴通过第一弹簧进行复位,使管材可以逐个进行下放,同时减少人力的使用,提高了卸载的效率,同时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支撑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连接柱的连接示意图。
[0018]图中:1、放置板;2、第一支撑杆;3、第一支撑柱;4、万向轮;5、第二支撑柱;6、方向杆;7、箱壁;8、限位块;9、滚动轴;10、第一弹簧;11、拨动板;12、限位板;13、第一推动杆;14、限位盘;15、第二推动杆;16、按压块;17、拨动轴;18、第二支撑杆;19、第一油仓;20、第一密封块;21、油道;22、连接柱;23、第二油仓;24、第二密封块;25、第三支撑杆;26、脚踏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
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根据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0021]请参阅图1

4,一种智能制造车间用转运装置,包括放置板1,放置板1的底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杆2,第一支撑杆2的底端套设有第一支撑柱3,第一支撑柱3的底端设置有万向轮4,放置板1的外侧设置有方向杆6,放置板1的顶端设置有箱壁7,箱壁7的内侧设置有限位块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制造车间用转运装置,包括放置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板(1)的底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杆(2),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底端套设有第一支撑柱(3),所述第一支撑柱(3)的底端设置有万向轮(4),所述放置板(1)的外侧设置有方向杆(6),所述放置板(1)的顶端设置有箱壁(7),所述箱壁(7)的内侧设置有限位块(8),所述限位块(8)的内部设置有滚动轴(9),所述滚动轴(9)一端的外壁套设有第一弹簧(10),所述滚动轴(9)的外壁设置有拨动板(11),所述限位块(8)的内壁设置有限位板(12),所述限位板(12)的内壁套设有第一推动杆(13),所述第一推动杆(13)的顶端设置有限位盘(14),所述限位盘(14)的顶端设置有延伸至限位块(8)顶端外侧的第二推动杆(15),所述第二推动杆(15)的顶端设置有按压块(16),所述滚动轴(9)一端端部设置有延伸至限位块(8)外侧的拨动轴(17),所述放置板(1)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支撑杆(18),所述第二支撑杆(18)的外壁套设有第二支撑柱(5),所述第二支撑柱(5)的顶端开设有延伸至第二支撑柱(5)内部的第一油仓(19),所述第二支撑杆(18)的底端位于第一油仓(19)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密封块(20),所述第一油仓(19)的底端开设有延伸至第二支撑柱(5)外侧的油道(21),所述第二支撑柱(5)的外壁设置有连接柱(22),所述连接柱(22)的内部设置有延伸至连接柱(22)顶端外侧的第二油仓(23),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晓双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西门雷森机械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