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自生热的交流瓷介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1467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自生热的交流瓷介电容器,涉及瓷介电容器技术领域,为解决电容器内部空间较为密实,使得电容器的低自生热性能有限,热交换效率有限,使用时产生的热量堆积在电容器上,逐渐导致电容器的温度升高,不能满足使用需求的问题。所述电容器外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环氧树脂套,且环氧树脂套与电容器外壳体连接为一体结构,所述环氧树脂套的内部设置有电容芯子,所述电容器外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金属散热条,所述环氧树脂套与电容器外壳体之间设置有石墨导热块,石墨导热块设置有三个,且石墨导热块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环氧树脂套和电容器外壳体的内部,所述石墨导热块与金属散热条相贴合。散热条相贴合。散热条相贴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自生热的交流瓷介电容器


[0001]本技术涉及瓷介电容器
,具体为一种低自生热的交流瓷介电容器。

技术介绍

[0002]电容器是一种容纳电荷的器件,由两个相互靠近的导体在中间夹一层不导电的绝缘介质构成,电容器是电子设备中大量使用的电子元件之一,广泛应用于电路中的隔直通交、耦合、旁路、滤波、调谐回路、能量转换、控制等方面,交流瓷介电容器则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电容器。
[0003]目前交流瓷介电容器内部空间较为密实,使得电容器的低自生热性能有限,热交换效率有限,使用时产生的热量堆积在电容器上,逐渐导致电容器的温度升高,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因此市场上急需一种低自生热的交流瓷介电容器来解决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自生热的交流瓷介电容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电容器内部空间较为密实,使得电容器的低自生热性能有限,热交换效率有限,使用时产生的热量堆积在电容器上,逐渐导致电容器的温度升高,不能满足使用需求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自生热的交流瓷介电容器,包括电容器外壳体,所述电容器外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环氧树脂套,且环氧树脂套与电容器外壳体连接为一体结构,所述环氧树脂套的内部设置有电容芯子,且电容芯子与环氧树脂套设置为一体结构,所述电容器外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金属散热条,且金属散热条与电容器外壳体设置为一体结构,所述环氧树脂套与电容器外壳体之间设置有石墨导热块,石墨导热块设置有三个,且石墨导热块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环氧树脂套和电容器外壳体的内部,所述石墨导热块与金属散热条相贴合。
[0006]优选的,所述电容器外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前端盖,且前端盖与电容器外壳体连接为一体结构。
[0007]优选的,所述环氧树脂套与电容器外壳体和前端盖之间设置有流通腔。
[0008]优选的,所述前端盖上设置有散热孔槽,所述散热孔槽的内部设置有活性炭防尘网,且活性炭防尘网与散热孔槽的内壁贴合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电容器外壳体的下方设置有负极引脚和正极引脚,且负极引脚和正极引脚均与电容芯子电性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负极引脚和正极引脚与电容器外壳体的接触处均设置有橡胶绝缘套。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该技术装置通过石墨导热块和金属散热条的设置,借助金属散热条可以将橡胶绝缘套上的热量吸收传导到金属散热条上,从而可以将电容器内部的热量转移到电容器的外表面上,在金属散热条的作用下可以加快热量的流失,达到散热效果,实现低自生热
的性能。解决了电容器工作时内部产生的热量难以释放,导致电容器内部温度升高的问题。
[0013]2.该技术装置通过流通腔、散热孔槽和活性炭防尘网的设置,借助流通腔可以实现电容器内部热量的流动,避免电容器内部局部热量堆积,在散热孔槽的作用下可以将热量疏导出去,起到一定的散热作用,而活性炭防尘网可以起到防潮、防尘的作用。解决了电容器内部热量分布不均导致局部温度过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竖截面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横截面图。
[0018]图中:1、电容器外壳体;2、前端盖;3、散热孔槽;4、铭牌码;5、金属散热条;6、负极引脚;7、正极引脚;8、橡胶绝缘套;9、石墨导热块;10、环氧树脂套;11、流通腔;12、活性炭防尘网;13、电容芯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0]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低自生热的交流瓷介电容器,包括电容器外壳体1,电容器外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环氧树脂套10,且环氧树脂套10与电容器外壳体1连接为一体结构,环氧树脂套10可以起到绝缘防爆的作用,环氧树脂套10的内部设置有电容芯子13,且电容芯子13与环氧树脂套10设置为一体结构,电容器外壳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金属散热条5,且金属散热条5与电容器外壳体1设置为一体结构,环氧树脂套10与电容器外壳体1之间设置有石墨导热块9,石墨导热块9设置有三个,且石墨导热块9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环氧树脂套10和电容器外壳体1的内部,石墨导热块9与金属散热条5相贴合,石墨导热块9可以将环氧树脂套10上的热量吸收传递到金属散热条5上,从而起到散热的作用。
[0021]进一步,电容器外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前端盖2,且前端盖2与电容器外壳体1连接为一体结构,前端盖2上设置有铭牌码4,且铭牌码4与前端盖2密封连接为一体结构。通过将前端盖2拆卸下来可以对电容器内部进行检修。
[0022]进一步,环氧树脂套10与电容器外壳体1和前端盖2之间设置有流通腔11。通过流通腔11可以使得电容器内部热量流动,避免了电容器内部热量分布不均衡,使得电容器内部温度平衡。
[0023]进一步,前端盖2上设置有散热孔槽3,散热孔槽3的内部设置有活性炭防尘网12,且活性炭防尘网12与散热孔槽3的内壁贴合连接。通过散热孔槽3可以将流通腔11中的热量疏导释放出去,从而控制电容器内部的温度。
[0024]进一步,电容器外壳体1的下方设置有负极引脚6和正极引脚7,且负极引脚6和正极引脚7的一端均贯穿电容器外壳体1和环氧树脂套10并延伸至电容芯子13的内部,负极引
脚6和正极引脚7均与电容芯子13电性连接。通过负极引脚6和正极引脚7可以将电容器进行连接安装。
[0025]进一步,负极引脚6和正极引脚7与电容器外壳体1的接触处均设置有橡胶绝缘套8。通过橡胶绝缘套8确保了负极引脚6和正极引脚7与电容器本体之间的绝缘性能。
[0026]工作原理:使用时,将负极引脚6和正极引脚7正确的连接安装,石墨导热块9可以将环氧树脂套10上的热量吸收传递到金属散热条5上,利用金属散热条5的散热性能可以快速将传递到金属散热条5上的热量释放,从而控制电容器内部的温度;借助流通腔11可以使得电容器内部的热量流动,避免了热量局部堆积,在散热孔槽3的作用下可以将流通腔11中的热量疏导释放,提高了电容器低自生热性能。
[0027]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自生热的交流瓷介电容器,包括电容器外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外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环氧树脂套(10),且环氧树脂套(10)与电容器外壳体(1)连接为一体结构,所述环氧树脂套(10)的内部设置有电容芯子(13),且电容芯子(13)与环氧树脂套(10)设置为一体结构,所述电容器外壳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金属散热条(5),且金属散热条(5)与电容器外壳体(1)设置为一体结构,所述环氧树脂套(10)与电容器外壳体(1)之间设置有石墨导热块(9),石墨导热块(9)设置有三个,且石墨导热块(9)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环氧树脂套(10)和电容器外壳体(1)的内部,所述石墨导热块(9)与金属散热条(5)相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自生热的交流瓷介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外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前端盖(2),且前端盖(2)与电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少敏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新玉跃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