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牵引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1441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46
骨科牵引床,有效的解决了常规骨科牵引床在牵拉过程中不能对患者的腰椎进行持续的牵引,以及在牵引的时候不能对患者的身体进行很好的固定,并且如果在牵引时出现了腰痛的加重,这个时候要立马停止牵引,否则会出现肌肉拉伤的情况,但是现有的牵引装置不能快速复位,可能会导致患者受伤的问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右侧上端固定连接有床板,底座的左侧上端滑动连接有牵引板,底座的左端上部滑动连接有可前后移动的离合板,离合板的左端转动连接有可间歇转动的齿轮,牵引板可随齿轮间歇转动而间歇向左侧移动,离合板的后部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凸起,第一凸起的下端滑动连接有第二凸起,第二凸起的前端和离合板转动连接。第二凸起的前端和离合板转动连接。第二凸起的前端和离合板转动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骨科牵引床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
,尤其是涉及骨科牵引床。

技术介绍

[0002]腰椎牵引是利用牵拉力与反牵拉力作用于腰椎,通过向相反方向的牵拉来达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目的,腰椎牵引可使腰椎间隙增大,椎间隙的增宽可使其内成为负压,加之后纵韧带的紧张,有利于突出的髓核部分还纳或改变其与神经根的关系,椎间隙的增大,关节突关节的拉开,使椎间孔恢复正常的外形,从而解除对神经根的挤压,牵引还可使腰椎得到充分的休息,减少运动的刺激,有利于组织充血、水肿的吸收、消退,还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椎间压力,并且在牵拉过程中不能对患者的腰椎进行持续的牵引,以及在牵引的时候不能对患者的身体进行很好的固定,并且如果在牵引时出现了腰痛的加重,这个时候要立马停止牵引,否则会出现肌肉拉伤的情况,但是现有的牵引装置不能快速复位,可能会导致患者受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骨科牵引床,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常规骨科牵引床在牵拉过程中不能对患者的腰椎进行持续的牵引,以及在牵引的时候不能对患者的身体进行很好的固定,并且如果在牵引时出现了腰痛的加重,这个时候要立马停止牵引,否则会出现肌肉拉伤的情况,但是现有的牵引装置不能快速复位,可能会导致患者受伤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右侧上端固定连接有床板,底座的左侧上端滑动连接有牵引板,底座的左端上部滑动连接有可前后移动的离合板,离合板的左端转动连接有可间歇转动的齿轮,牵引板可随齿轮间歇转动而间歇向左侧移动,离合板的后部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凸起,第一凸起的下端滑动连接有第二凸起,第二凸起的前端和离合板转动连接。
[0005]优选的,所述床板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带。
[0006]优选的,所述牵引板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带,牵引板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齿条,齿条的后端可与齿轮互相啮合,牵引板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两个弹簧,两个第一弹簧前后对称排布,第一弹簧的左端和底座的上端左侧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离合板的下部左端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拨盘,拨盘的前端啮合有槽轮,槽轮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蜗杆,蜗杆和离合板转动连接,蜗杆的前端啮合有蜗轮,蜗轮的上端和齿轮同轴固接。
[0008]优选的,所述离合板的左部上端固定连接有把手,离合板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拉簧,拉簧的后端和底座的后端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凸起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下端和底座固定连接,第二凸起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按压板。
[0010]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常规骨科牵引床在牵拉过程中不能对患者的腰椎进行持续的牵引,以及在牵引的时候不能对患者的身体进行很好的固定,并且如果在牵引时出现了腰痛的加重,这个时候要立马停止牵引,否则会出现肌肉拉伤的情况,但是现有的牵引装置不能快速复位,可能会导致患者受伤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电机和牵引板配合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电机和齿轮分解配合示意图。
[0014]图中标号:1、床板;2、第一固定带;3、第二固定带;4、牵引板;5、第一弹簧;6、底座;7、齿条;8、齿轮;9、离合板;10、把手;11、拉簧;12、第一凸起;13、第二凸起;14、第二弹簧;15、按压板;16、电机;17、拨盘;18、槽轮;19、蜗杆;20、蜗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6]本技术包括底座6,所述底座6的右侧上端固定连接有床板1,底座6的左侧上端滑动连接有牵引板4,底座6的左端上部滑动连接有可前后移动的离合板9,离合板9的左端转动连接有可间歇转动的齿轮8,牵引板4可随齿轮8间歇转动而间歇向左侧移动,离合板9的后部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凸起12,第一凸起12的下端滑动连接有第二凸起13,第二凸起13的前端和离合板9转动连接。
[0017]当需要对患者进行腰椎牵引的时候,此时患者躺在床板1的上端,背部躺在牵引板4的上端,而后对患者的腰部以及背部进行固定,而后向前推动离合板9,此时离合板9下端的第一凸起12的下端会先接触到第二凸轮的上端,此时会带动第二凸起13的后端向下转动,而后达到如图2所示的状态,此时第二凸起13会卡住第一凸起12,防止离合板9向后移动,而后齿轮8开始间歇转动,进而带动牵引板4间歇向左侧移动,进而对患者的背部进行牵引,如果在牵引的过程中患者出现疼痛的时候,此时向下转动第二凸起13,解除对于第一凸起12的约束,此时离合板9向后移动,解除传动连接,使牵引板4快速复位,减少对于患者的伤害。
[0018]所述床板1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带2。
[0019]第一固定带2的后部下端和床板1固定连接,当需要对患者的腰部进行固定的时候,第一固定带2从患者腰间盘过,而后通过床板1的前端通孔,而后反折进行固定。
[0020]所述牵引板4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带3,牵引板4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齿条7,齿条7的后端可与齿轮8互相啮合,牵引板4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两个弹簧,两个第一弹簧5前后对称排布,第一弹簧5的左端和底座6的上端左侧固定连接。
[0021]牵引板4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带3穿过患者的腋下,而后穿过牵引板4的前端,而后反折进行固定,可以对患者的背部进行固定,当第二齿轮8转动的时候会带动啮合的齿条7向左侧移动,进而带动固定连接的牵引板4间歇向左侧移动,进而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持续缓慢的牵引,当离合板9向后移动时会带动齿轮8箱后侧移动,齿轮8解除和齿条7的啮合,此时
在第一弹簧5的作用下,牵引板4快速复位。
[0022]所述离合板9的下部左端固定连接有电机16,电机16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拨盘17,拨盘17的前端啮合有槽轮18,槽轮18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蜗杆19,蜗杆19和离合板9转动连接,蜗杆19的前端啮合有蜗轮20,蜗轮20的上端和齿轮8同轴固接。
[0023]电机16转动带动固定连接的拨盘17转动,拨盘17转动一圈会带动啮合的槽轮18转动90度,实现槽轮18的间歇转动,当槽轮18间歇转动的时候会带动固定连接的蜗杆19转动,蜗杆19会带动啮合的蜗轮20转动,进而可以带动上端同轴固接的齿轮8转动。
[0024]所述离合板9的左部上端固定连接有把手10,离合板9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拉簧11,拉簧11的后端和底座6的后端固定连接。
[0025]向前推动把手10会带动固定连接的离合板9向前侧移动,当需要快速解除齿轮8和齿条7的啮合的时候,此时第一凸起12和第二凸起13解除卡紧,在拉簧11的作用下离合板9向后侧移动。
[0026]所述第二凸起1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骨科牵引床,包括底座(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6)的右侧上端固定连接有床板(1),底座(6)的左侧上端滑动连接有牵引板(4),底座(6)的左端上部滑动连接有可前后移动的离合板(9),离合板(9)的左端转动连接有可间歇转动的齿轮(8),牵引板(4)可随齿轮(8)间歇转动而间歇向左侧移动,离合板(9)的后部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凸起(12),第一凸起(12)的下端滑动连接有第二凸起(13),第二凸起(13)的前端和离合板(9)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牵引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1)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带(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牵引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板(4)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带(3),牵引板(4)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齿条(7),齿条(7)的后端可与齿轮(8)互相啮合,牵引板(4)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两个弹簧,两个第一弹簧(5)前后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冬梅熊正容罗容孙巧孙滨黄胜强王秀英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