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极片及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1375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负极片及电池,其中,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负极耳、第一活性材料层和第二活性材料层,所述负极集流体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相背的两个侧面均包括空箔区,所述负极耳设于所述空箔区;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之间,所述第二部分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厚度和所述第三部分的厚度;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覆盖在所述第二部分相背的两个侧面上;所述第二活性材料层覆盖在所述第三部分相背的两个侧面以及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背向所述第二部分的侧面上。可以降低所述负极片析锂的风险,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循环稳定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极片及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负极片及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发展,消费者对其充电速度、续航时间、安全性能的需求越来越高。由于负极片靠近负极耳的区域电流密度相对较大,且在涂覆负极浆料时靠近负极耳的区域会存在边缘减薄的情况,在将负极片制备成电芯时,将会导致电芯头部在充电过程中析锂,使得电池性能恶化。
[0003]可见,负极片在负极耳附近容易析锂而使电池的安全性能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极片及电池,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负极片在负极耳附近容易析锂的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负极耳、第一活性材料层和第二活性材料层,所述负极集流体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0006]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相背的两个侧面均包括空箔区,所述负极耳设于所述空箔区;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之间,所述第二部分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厚度,且小于所述第三部分的厚度;
[0007]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覆盖在所述第二部分相背的两个侧面上;所述第二活性材料层覆盖在所述第三部分相背的两个侧面以及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背向所述第二部分的侧面上。
[0008]可选的,所述负极集流体包括聚合物层和金属层,所述聚合物层相背的两个侧面上均设有所述金属层,所述金属层包括第一子部分、第二子部分和第三子部分;
[0009]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所述第一子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包括所述第二子部分,所述第三部分包括所述第三子部分;所述第二子部分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子部分的厚度,且小于所述第三子部分的厚度;
[0010]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覆盖在所述第二子部分背向所述聚合物层的侧面上;所述第二活性材料层覆盖在所述第三子部分背向所述聚合物层的侧面以及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背向所述第二子部分的侧面上。
[0011]可选的,所述第二活性材料层包括减薄部分,所述减薄部分覆盖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背向所述第二部分的侧面上。
[0012]可选的,所述第一部分为所述负极集流体宽度方向上的边缘部分。
[0013]可选的,所述空箔区沿宽度方向向背离所述负极集流体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负极耳。
[0014]可选的,所述第二部分的厚度为0.1μm至10μm。
[0015]可选的,第三部分的厚度为0.2μm至20μm。
[0016]可选的,所述第二部分的宽度与所述第三部分的宽度的比值为1/20至1/6。
[0017]可选的,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与所述第二活性材料层包含的活性物质相同。
[0018]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括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负极片。
[0019]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负极耳、第一活性材料层和第二活性材料层,所述负极集流体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相背的两个侧面均包括空箔区,所述负极耳设于所述空箔区;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之间,所述第二部分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厚度和所述第三部分的厚度;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覆盖在所述第二部分相背的两个侧面上;所述第二活性材料层覆盖在所述第三部分相背的两个侧面以及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背向所述第二部分的侧面上。相比现有技术中在常规负极集流体上设置一层活性物质而言,所述负极集流体靠近所述负极耳的部分的厚度较小,可以多设置一层活性物质,使得所述负极片靠近所述负极耳的区域涂覆有更多的活性物质,从而N/P比增大,降低了在充电过程中所述负极片析锂的风险,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循环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分切之前的负极片的截面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分切之前的负极集流体的截面示意图,所述负极集流体仅示出单侧。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极片。
[0025]如图1至图2所示,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10、负极耳(图中未示出)、第一活性材料层20和第二活性材料层30,负极集流体10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相背的两个侧面均包括空箔区40,所述负极耳设于空箔区40;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之间,所述第二部分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厚度,且小于所述第三部分的厚度;第一活性材料层20覆盖在所述第二部分相背的两个侧面上;第二活性材料层30覆盖在所述第三部分相背的两个侧面以及第一活性材料层20背向所述第二部分的侧面上。
[0026]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的负极片需要沿如图1和图2所示的线C切分后得到,图1和图2为未切分前的负极片沿宽度方向的截面图。其中,可选的,所述负极耳设于负极集流体10宽度方向上的边缘,例如,多极耳结构电池的极耳均设置于负极集流体宽度方向的边缘,则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部分为负极集流体10宽度方向上的边缘部分。为方便理
解,在此以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为例进行说明,并不作限定。
[0027]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部分为负极集流体10的位于线A左侧的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为负极集流体10的位于线A和线B之间的部分,所述第三部分为负极集流体10的位于线B和线C之间的部分。
[0028]对于负极片来说,尤其是多极耳结构的电池,其电流密度最大的区域通常集中靠近所述负极耳的区域,此区域的极化通常较大且电势较低,在充电过程中,负极片的表面在该区域会更容易接近或者到达析锂电位,导致析锂发生。现有技术中,通常在负极集流体的表面涂覆一层活性物质,因负极浆料自身的流体力学特性及制程特点,在涂覆时通常存在边缘减薄而使得边缘区域,即电芯顶部区域的N/P较小,因而析锂情况更加严重。
[0029]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负极集流体10靠近空箔区40的部分的厚度较小,因而在靠近空箔区40的位置形成一凹槽。在所述凹槽中涂覆第一活性物质,以形成第一活性材料层20,再在第一活性材料层20和负极集流体10上涂覆第二活性物质,以形成第二活性材料层30。这样,相比现有技术中在常规负极集流体上设置一层活性物质而言,负极集流体10靠近所述负极耳的部分上可以多设置一层活性物质,使得所述负极片靠近所述负极耳的区域相比现有技术可以涂覆更多的活性物质,从而N/P比增大,进而降低了在充电过程中所述负极片析锂的风险,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循环稳定性。...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负极集流体、负极耳、第一活性材料层和第二活性材料层,所述负极集流体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相背的两个侧面均包括空箔区,所述负极耳设于所述空箔区;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之间,所述第二部分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厚度,且小于所述第三部分的厚度;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覆盖在所述第二部分相背的两个侧面上;所述第二活性材料层覆盖在所述第三部分相背的两个侧面以及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背向所述第二部分的侧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集流体包括聚合物层和金属层,所述聚合物层相背的两个侧面上均设有所述金属层,所述金属层包括第一子部分、第二子部分和第三子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所述第一子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包括所述第二子部分,所述第三部分包括所述第三子部分;所述第二子部分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子部分的厚度,且小于所述第三子部分的厚度;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覆盖在所述第二子部分背向所述聚合物层的侧面上;所述第二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长志彭冲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