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外科临床用头戴式放大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1292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神经外科临床用头戴式放大镜,属于医学器械技术领域。一种神经外科临床用头戴式放大镜,包括圆框架,所述圆框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弹簧,所述所述圆框架的内壁设有L形凹槽,所述L形凹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内弧板,所述第一内弧板远离第一弹簧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软垫,所述圆框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上框架,所述上框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内弧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第一软垫和第二软垫可以为医护人员的头部提供舒适的环境,使医护人员的头部达到最舒服的状态,避免长时间佩戴造成医生头部不适。避免长时间佩戴造成医生头部不适。避免长时间佩戴造成医生头部不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外科临床用头戴式放大镜


[0001]本技术涉及医学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神经外科临床用头戴式放大镜。

技术介绍

[0002]在医疗领域中,医生常常会使用头戴式手术放大镜来放大其视野为病患进行各种医疗、手术或相关病情诊断,由于医生本身视力对病患临床上的病征或部位的外观所能看到的大小与细部结构有其极限,因此,通过能将影像放大的光学技术的器材辅助,便能有助于所需的各种医疗行为的进行。
[0003]神经外科临床用的放大镜越来越重要,放大镜大多采用头戴式,大多数头戴式放大镜用固定带固定在头部,长时间佩戴易造成医生头部不适,且使用时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因此提出一种神经外科临床用头戴式放大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大多数头戴式放大镜用固定带固定在头部,长时间佩戴易造成医生头部不适,且使用时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神经外科临床用头戴式放大镜。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神经外科临床用头戴式放大镜,包括圆框架,所述圆框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弹簧,所述所述圆框架的内壁设有L形凹槽,所述L形凹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内弧板,所述第一内弧板远离第一弹簧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软垫;
[0007]所述圆框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上框架,所述上框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内弧板,所述第二内弧板远离第三弹簧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软垫;
[0008]所述圆框架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紧固带,所述紧固带的另一端设有紧固装置,所述紧固装置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的前后两侧面均开设有十字卡孔,所述十字卡孔内部卡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内部开设有矩形通孔,所述盒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弧形软板。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软垫和所述第二软垫的材料是海绵和平织布缝合而成。
[0010]优选的,所述圆框架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硬波纹管,所述硬波纹管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插接有镜筒。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内弧板与第一软垫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内弧板与第二软垫一一对应。
[0012]优选的,所述紧固带穿过矩形通孔。
[0013]优选的,所述紧固带穿过矩形通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矩形通孔交叉设置。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神经外科临床用头戴式放大镜,具备以
下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通过圆框架、第一弹簧、上框架、第二内弧板、第三弹簧、第二软垫、第一内弧板、L形凹槽、第二弹簧和第一软垫之间的配合设置,医护人员带上本装置后,本装置的重力通过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作用于医护人员头部,第一内弧板在水平方向上承受头部给与的反作用力,并通过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反馈给圆框架来支撑本装置,并且上框架、第二内弧板和第三弹簧使头部在竖直方向承受本装置的压力,扩大了头部的受力面积,医护人员以此调整医护人员的头部与本装置的配合,第一软垫和第二软垫可以为医护人员的头部提供舒适的环境,使医护人员的头部达到最舒服的状态,避免长时间佩戴造成医生头部不适。
[0016]2、本技术,通过紧固装置、盒体、十字卡孔、弧形软板、转杆、矩形通孔和紧固带之间的配合设置,紧固带是提前插在转杆内部的矩形通孔中的,医护人员戴上本装置后,往外轻拉转杆,并顺时针旋转转杆九十度,此时佩戴人员同时拉紧两根紧固带,再逆时针旋转转杆九十度,并把转杆插入十字卡孔,即可使本装置固定在佩戴人员的头部,保证在使用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矩形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第一内弧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圆框架;2、第一弹簧;3、上框架;4、第二内弧板;5、第三弹簧;6、第二软垫;7、第一内弧板;8、L形凹槽;9、第二弹簧;10、紧固装置;101、盒体;102、十字卡孔;103、弧形软板;104、转杆;105、矩形通孔;11、紧固带;12、第一软垫;13、硬波纹管;14、连接板;15、镜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参照图1

4,一种神经外科临床用头戴式放大镜,包括圆框架1,圆框架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弹簧2,圆框架1的内壁设有L形凹槽8,L形凹槽8内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9,第一弹簧2和第二弹簧9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内弧板7,第一内弧板7远离第一弹簧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软垫12;
[0025]圆框架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上框架3,上框架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三弹簧5,第三弹簧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内弧板4,第二内弧板4远离第三弹簧5的侧面均固
定连接有第二软垫6;
[0026]圆框架1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紧固带11,紧固带11的另一端设有紧固装置10,紧固装置10包括盒体101,盒体101的前后两侧面均开设有十字卡孔102,十字卡孔102内部卡接有转杆104,转杆104的内部开设有矩形通孔105,盒体1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弧形软板103。
[0027]优选的,第一软垫12和第二软垫6的材料是海绵和平织布缝合而成,海绵和平织布能够吸汗排汗,确保透气通风,为佩戴者提供舒爽的感受。
[0028]优选的,圆框架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硬波纹管13,硬波纹管1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板14,连接板14的另一端插接有镜筒15,硬波纹管13可以改边镜筒15的位置,便于调节镜筒15距离佩戴人员的眼睛的位置。
[0029]优选的,第一内弧板7与第一软垫12一一对应,第二内弧板4与第二软垫6一一对应,保证了佩戴人员的舒适性。
[0030]优选的,紧固带11穿过矩形通孔105。
[0031]优选的,紧固带11穿过矩形通孔10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矩形通孔105交叉设置。
[0032]本技术中,通过圆框架1、第一弹簧2、上框架3、第二内弧板4、第三弹簧5、第二软垫6、第一内弧板7、L形凹槽8、第二弹簧9和第一软垫12之间的配合设置,医护人员带上本装置后,本装置的重力通过第一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外科临床用头戴式放大镜,包括圆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框架(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弹簧(2),所述圆框架(1)的内壁设有L形凹槽(8),所述L形凹槽(8)内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9),所述第一弹簧(2)和所述第二弹簧(9)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内弧板(7),所述第一内弧板(7)远离第一弹簧(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软垫(12);所述圆框架(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上框架(3),所述上框架(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三弹簧(5),所述第三弹簧(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内弧板(4),所述第二内弧板(4)远离第三弹簧(5)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软垫(6);所述圆框架(1)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紧固带(11),所述紧固带(11)的另一端设有紧固装置(10),所述紧固装置(10)包括盒体(101),所述盒体(101)的前后两侧面均开设有十字卡孔(102),所述十字卡孔(102)内部卡接有转杆(104),所述转杆(104)的内部开设有矩形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鹏李新孙季冬杨悦凡戴舒惠魏嘉良张昊阜子杨二万廖丹葛俊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