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井口移动防坠爬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1216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42
一种隧道井口移动防坠爬梯,包括依次并列布置的上梯体、中梯体、下梯体,上梯体包括并排布置的2个一号立柱、连接2个一号立柱的一号踏板,中梯体包括并排布置的2个二号立柱、连接2个二号立柱的二号踏板,下梯体包括并排布置的2个三号立柱、连接2个三号立柱的三号踏板,一号立柱、二号立柱、三号立柱的前端面上均设置有导轨,导轨上设置有防坠器,一号立柱底部的后端通过一号连接装置与二号立柱顶部的后端固定连接,二号立柱底部的后端通过二号连接装置与三号立柱顶部的后端固定连接。该设计根据实际需要长度进行简单拼装后即可投入使用,不仅具有较高的通用性和周转效率,而且延长了使用寿命,还具有防坠功能。还具有防坠功能。还具有防坠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井口移动防坠爬梯


[0001]本技术属于攀爬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隧道井口移动防坠爬梯,适用于既能确保巡检人员上下井口的安全,又具有较高通用性。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电力电缆隧道的不断新建,电力电缆通道的巡检、维护、检修等工作不断增多,移动爬梯需要在方便巡检人员上下电缆井口工作的同时,确保巡检人员上下井口的安全。
[0003]传统移动爬梯的长度通常是固定的,不适用于在不同深度的井口工作,而且长度较长的移动爬梯在搬运和存放过程中易出现变形或弯折,使用寿命较短,实用性较差。因此,很有必要研制出一种既带有防坠功能,又具有较高通用性,适用于不同深度井口的爬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既能确保巡检人员上下井口的安全又具有较高通用性的隧道井口移动防坠爬梯。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隧道井口移动防坠爬梯,所述爬梯包括依次并列布置的上梯体、中梯体、下梯体,所述上梯体包括并排布置的2个一号立柱、连接2个一号立柱的一号踏板,所述中梯体包括并排布置的2个二号立柱、连接2个二号立柱的二号踏板,所述下梯体包括并排布置的2个三号立柱、连接2个三号立柱的三号踏板,所述一号立柱、二号立柱、三号立柱的前端面上均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上设置有防坠器,所述一号立柱底部的后端通过一号连接装置与二号立柱顶部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二号立柱底部的后端通过二号连接装置与三号立柱顶部的后端固定连接。
>[0007]所述一号立柱、二号立柱、三号立柱的结构一致,所述一号连接装置、二号连接装置的结构一致;
[0008]所述一号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板组件、一号搭扣锁组件、二号搭扣锁组件;
[0009]所述连接板组件包括槽形连接板、一号螺栓螺母组件、二号螺栓螺母组件,所述一号立柱底部的后端位于槽形连接板顶端的内部并通过水平设置的一号螺栓螺母组件固定连接,二号立柱底部的后端位于槽形连接板底端的内部并通过水平设置的二号螺栓螺母组件固定连接;
[0010]所述一号搭扣锁组件包括设置在一号立柱后端的一号搭扣锁、设置在槽形连接板上端的一号挂钩,所述一号挂钩与一号搭扣锁上的搭扣相配合;
[0011]所述二号搭扣锁组件包括设置在二号立柱后端的二号搭扣锁、设置在槽形连接板下端的二号挂钩,所述二号挂钩与二号搭扣锁上的搭扣相配合。
[0012]所述上梯体还包括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一侧的中部与一号立柱顶部的后端活动连
接,弧形板的另一侧与隧道或井口的内壁相接触。
[0013]所述一号踏板、二号踏板、二号踏板的上端均设置有发光带。
[0014]所述下梯体还包括套设在三号立柱底端外部的防滑套。
[0015]所述导轨为T形导轨,导轨与一号立柱、二号立柱、三号立柱一体成型。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1、本技术一种隧道井口移动防坠爬梯包括依次并列布置的上梯体、中梯体、下梯体,上梯体包括并排布置的2个一号立柱、连接2个一号立柱的一号踏板,中梯体包括并排布置的2个二号立柱、连接2个二号立柱的二号踏板,下梯体包括并排布置的2个三号立柱、连接2个三号立柱的三号踏板,一号立柱、二号立柱、三号立柱的前端面上均设置有导轨,导轨上设置有防坠器,一号立柱底部的后端通过一号连接装置与二号立柱顶部的后端固定连接,二号立柱底部的后端通过二号连接装置与三号立柱顶部的后端固定连接,本设计一方面,根据实际需要长度进行简单拼装即可使用,具有较高的通用性和周转效率,另一方面由于其单段长度较短,不仅易于搬运和存放,而且不易发生变形或弯折,延长了适用寿命,另外,拼装完成后单段立柱上的导轨自然连接,不影响防坠器正常使用。因此,本技术不仅具有较高的通用性和周转效率,而且具有较高的使用寿命,还具有防坠功能。
[0018]2、本技术一种隧道井口移动防坠爬梯中的一号立柱、二号立柱、三号立柱的结构一致,一号连接装置、二号连接装置的结构一致,一号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板组件、一号搭扣锁组件、二号搭扣锁组件,连接板组件包括槽形连接板、一号螺栓螺母组件、二号螺栓螺母组件,一号搭扣锁组件包括设置在一号立柱后端的一号搭扣锁、设置在槽形连接板上端的一号挂钩,二号搭扣锁组件包括设置在二号立柱后端的二号搭扣锁、设置在槽形连接板下端的二号挂钩,该设计通过一号螺栓螺母组件和二号螺栓螺母组件、一号搭扣锁组件和二号搭扣锁组件实现了上下两段立柱在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上的固定,连接更为牢固,提高了爬梯的可靠性。因此,本技术的可靠性较高。
[0019]3、本技术一种隧道井口移动防坠爬梯中的上梯体还包括弧形板,弧形板一侧的中部与一号立柱顶部的后端活动连接,弧形板的另一侧与隧道或井口的内壁相接触,本设计通过弧形板增大了爬梯与隧道、井口的横向接触面积,能有效的防止爬梯侧翻。因此,本技术能有效的防止爬梯侧翻。
[0020]4、本技术一种隧道井口移动防坠爬梯中一号踏板、二号踏板、二号踏板的上端均设置有发光带,本设计通过发光带避免了巡检人员因在隧道、井口的昏暗环境下视力受限踏空,保障了巡检人员的攀爬安全。因此,本技术保障了巡检人员的攀爬安全。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
[0023]图3为图1中一号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图1中防坠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上梯体1、一号立柱11、一号踏板12、发光带121、弧形板13、中梯体2、二号立柱21、二号踏板22、下梯体3、三号立柱31、三号踏板32、防滑套33、导轨4、防坠器5、一号连接装置6、连接板组件61、槽形连接板611、一号螺栓螺母组件612、二号螺栓螺母组件613、一号
搭扣锁组件62、一号搭扣锁621、一号挂钩622、二号搭扣锁组件63、二号搭扣锁631、二号挂钩632、二号连接装置7。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7]参见图1至图4,一种隧道井口移动防坠爬梯,所述爬梯包括依次并列布置的上梯体1、中梯体2、下梯体3,所述上梯体1包括并排布置的2个一号立柱11、连接2个一号立柱11的一号踏板12,所述中梯体2包括并排布置的2个二号立柱21、连接2个二号立柱21的二号踏板22,所述下梯体3包括并排布置的2个三号立柱31、连接2个三号立柱31的三号踏板32,所述一号立柱11、二号立柱21、三号立柱31的前端面上均设置有导轨4,所述导轨4上设置有防坠器5,所述一号立柱11底部的后端通过一号连接装置6与二号立柱21顶部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二号立柱21底部的后端通过二号连接装置7与三号立柱31顶部的后端固定连接。
[0028]所述一号立柱11、二号立柱21、三号立柱31的结构一致,所述一号连接装置6、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井口移动防坠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梯包括依次并列布置的上梯体(1)、中梯体(2)、下梯体(3),所述上梯体(1)包括并排布置的2个一号立柱(11)、连接2个一号立柱(11)的一号踏板(12),所述中梯体(2)包括并排布置的2个二号立柱(21)、连接2个二号立柱(21)的二号踏板(22),所述下梯体(3)包括并排布置的2个三号立柱(31)、连接2个三号立柱(31)的三号踏板(32),所述一号立柱(11)、二号立柱(21)、三号立柱(31)的前端面上均设置有导轨(4),所述导轨(4)上设置有防坠器(5),所述一号立柱(11)底部的后端通过一号连接装置(6)与二号立柱(21)顶部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二号立柱(21)底部的后端通过二号连接装置(7)与三号立柱(31)顶部的后端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井口移动防坠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立柱(11)、二号立柱(21)、三号立柱(31)的结构一致,所述一号连接装置(6)、二号连接装置(7)的结构一致;所述一号连接装置(6)包括连接板组件(61)、一号搭扣锁组件(62)、二号搭扣锁组件(63);所述连接板组件(61)包括槽形连接板(611)、一号螺栓螺母组件(612)、二号螺栓螺母组件(613),所述一号立柱(11)底部的后端位于槽形连接板(611)顶端的内部并通过水平设置的一号螺栓螺母组件(612)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湛然杨斌郭浩然谢诚艾永恒毛永彬陈阳高鸣高新昀严一涛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